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 > 第180章 靖北侯封爵入算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日清晨,凌卫明早早地穿上总督那身鲜艳的红色官服,精神抖擞地前往皇宫。

走进皇宫,周围的一切都显得庄严肃穆。当他来到朝堂之上,看到皇帝已经端坐在龙椅上,威严庄重。

整个流程倒也没有太多复杂的环节,早听温体仁说过,内阁其实已经讨论了半个月,今天不过是走过场。

他深吸一口气,静静地等待着仪式的开始。

王承恩当场颁旨:

“维我朝运昌隆,四海咸熙。今有总督凌卫明,志勇超群,德厚流光,于国之危难,屡建奇功。

朕闻:“勇以靖乱,智以保邦。”凌卫明临战阵而无惧色,统雄师而镇北荒。破敌于千里之外,扬威于朔漠之疆。

其心忠勇,有古之良将风,实乃国之栋梁。

今特封为靖北侯,着其领王命,镇北境,安黎庶。

望尔承此恩命,益励忠勤,为国家之靖泰,百姓之福祉,殚精竭虑,不负朕望。”

下方跪拜的凌卫明欣喜若狂,这一下可就封侯了?想当年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人家在朝中根基又厚,才给了个伯。

自己不过是将黄台吉打败,可就封侯了,这可真是恩典啊,以后坐吃山空,天天唱歌听曲挣钱,那可就享福了。

连忙叩谢圣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仪式结束,凌卫明正准备转身离开,想着赶紧回去处理生意上的事情,却见王承恩一脸严肃地朝他走来,示意他前往崇祯书房。

凌卫明心里顿时一阵无奈,不禁暗自嘀咕:“真是头大!这么多内阁大臣都在,非喊我去干嘛。”

他跟着王承恩来到书房,只见书房里气氛凝重,内阁大臣们站得整整齐齐。

崇祯见他进来,脸上瞬间换上了笑容,开口问道:“靖北侯,这个爵位可还满意啊?

朕登基以来,你可是第一个被册封爵位的封疆大吏啊!他们都不如你!”

凌卫明心中一紧,赶紧谦逊地说道:“陛下过奖了,臣不过是一介武夫,能在边疆拼杀博个功名,实在是幸运。

内阁诸位大人都是学识渊博、运筹帷幄之人,掌控着天下百姓的生死大事,臣实在是不敢与他们相提并论。”

说罢,他心中暗暗感叹,内阁里一多半人都不认识,崇祯又频繁更换大臣,这官场的复杂多变,实在是让人头疼。

这时,杨嗣昌阴阳怪气地冒出来一句:“靖北侯,此言差矣,能主宰天下命运的,我大明朝只有皇上一人,还请慎言!”

凌卫明心中一阵厌烦,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暗自骂道:“就你会拍马屁,显眼包!”

崇祯摆了摆手,说道:“好了,还是谈正事吧!眼下京畿、河南、山东大旱,赤地千里,流民四起,朝廷若赈灾不力,迟早还要被流贼卷土重来,诸位可有良策啊?”

众人都沉默不语,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崇祯环顾一圈,目光落在凌卫明身上,说道:“靖北侯所辖区域,尤其是永平府一带,同是京畿,却并无灾情。

靖北侯若是有什么良策,今日不妨分享一下,让大家学习学习嘛!”

凌卫明略作思考,开口道:“永平府靠海,百姓没吃的,官府便组织百姓捕鱼。

在乱世之中,能有口吃的活命就不错了,实在是没有什么特别的良策。”

杨嗣昌皱着眉头,满脸不屑地说道:“你说得倒是轻巧,如今天气炎热,那鱼一旦超过百里,一日之内便腥臭难闻,如何能当作粮食?”

说罢,他斜睨着凌卫明,似乎在等着看他如何回应。

凌卫明只是嘿嘿一笑,并未言语。

这时,温体仁突然问道:“眼下户部可曾将辽饷收齐?”

薛国观赶忙回答道:“已收得五百万三十万两。”

温体仁点了点头,又接着说道:“那为何不拿去赈灾呢?”

杨嗣昌立刻接话道:“温阁老,辽饷自有专用,岂能因满清势弱就用在其他地方。关宁军一旦再发生闹饷事件该当如何?”

凌卫明听到此处,实在忍不住笑出声来。他心想这帮人到这个时候还只想着关宁军的温饱,却对百姓的死活置若罔闻,实在是可恶至极。

崇祯听到凌卫明的笑声,轻拍了一下桌子,一脸严肃地问道:“靖北侯,何事发笑啊?”

凌卫明赶忙收敛笑容,恭敬地说道:“臣御前失仪,还请陛下恕罪。只是听到杨大人还在为关宁军的温饱发愁,实在觉得好笑。”

崇祯神色凝重地说道:“当年宁远卫兵变,就是因为欠饷,巡抚毕自肃不堪受辱上吊自杀,所以辽东军饷一直不敢有所拖欠。这也是情有可原的!”

凌卫明听后,神色认真地说道:“臣来京路上知悉,关宁军已抢占辽河以西大片土地,别说养活关宁军这几万人,就是再养三十万百姓都绰绰有余。

辽饷发到士兵手中不过每人五两,此刻关外的土地,每人起码能分到二十亩屯田。

眼下满清已被压制在深山老林,有什么好怕的?

朝廷里某些大人恐清的毛病实在是深入骨髓,永远也治不好了!”

薛国观听了凌卫明的话,皱着眉头说道:“凌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要将辽饷用于赈灾?关宁军一旦有变,京城危在旦夕,你负责吗?”

凌卫明笑着说道:“这就是你们这些阁老们需要考虑的事情了,别问我这个武夫啊!”

杨嗣昌笑着说道:“此事也简单,早就听说靖北侯在京中的生意做得尤其好,眼下灾民遍地,可否请您出些钱来赈灾啊?”

凌卫明思索片刻后说道:“眼下确实挣了些钱,臣得了侯爵,心中实在愧疚,愿意出一百万两用于赈灾。

不过朝廷怎么着也得拿出些钱来,要不然,某些文官会骂我不知天高地厚了!”

崇祯会心一笑,点头说道:“好,户部从辽饷里拨出两百万用于赈灾。”

凌卫明赶忙说道:“臣还有个条件,还请皇上答应。”崇祯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