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 > 第150章 高筑墙秘仿汉阳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这样,凌卫明在兖州城当了三天如同太上皇般的贵客,享尽了尊荣。

随后大军撤离兖州。在途经曲阜时,凌卫明看到这座曾经遭受战火洗礼的城市如今一片破败景象,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怜悯之情。

他立刻召集了大量的百姓,加入到重建孔府的事务中来。他给出的报酬优厚,吸引了众多百姓踊跃参与,简直就像是一场赈灾式的招工。

在曲阜期间,凌卫明见到孔胤植的身体和精神状况都好转了许多。

建议孔胤植将孔府的 108 万亩土地分出一半来给穷苦百姓,以缓解当地的贫困状况。

孔胤植对凌卫明简直是言听计从,当下便答应分出50万亩来。

这 100 多万亩土地分布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省的 30 多个县,政策一出,当即获得了朝廷的嘉奖。

天下的读书人听闻此事后,纷纷歌颂衍圣公的仁义之举。

各地的文人墨客、乡绅富豪也被孔胤植的善举所感动,各种古玩字画如雪花般纷纷捐献而来,为孔胤植重建孔庙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孔胤植却始终铭记着凌卫明的恩情,他坚持每天都发一封赞扬凌卫明的奏疏给朝廷,向皇帝和大臣们诉说凌卫明的丰功伟绩。

不仅如此,他还给各地的学政写信,让他们在学堂中,多多与学子们讲授凌大人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德,希望能够让凌卫明的名声传遍天下。

在孔庙修建的过程中,甚至有人提议为凌卫明铸造一尊铜像,与孔夫子摆在一起,接受孔家的香火供奉。

凌卫明得知此事后,吓得赶紧叫停,他深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若是真的这么做了,必然会被天下的读书人所诟病和责骂,那可就麻烦了。

孔胤植无奈之下,只好听从凌卫明的命令,将铜像放置在一个不起眼的侧位。

待凌卫明离开曲阜之时,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孔府、孔庙、孔林已经恢复了大半。

看到这一番景象,凌卫明的心中不禁有些痒痒的,这孔夫子的招牌真是太好用了,其影响力和号召力如此之大,真恨不得再抢一遍。

孔胤植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后,也变得更加精明和世故。

为了防止凌卫明再起什么心思,他毅然将朝廷赏赐的五万两白银全部捐给了汉阳军。

凌卫明推辞再三,但实在拗不过他,只好同意收下这笔捐款。

大军随后继续前进,终于来到了登州。此时,山东半岛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凌卫明的地盘。

在登州,孙元化向他上报了步枪的研发进度。

经过不懈的努力,目前最靠谱的成果就是已经生产出了能发射纸弹的后膛步枪,虽然与理想中的武器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也算是一个不小的突破。

凌卫明吩咐孙元化,寻得一处僻静且不易引人注目的所在。雇人平整土地,筑起一座宽敞而隐秘的大院。

这大院将承载着凌卫明心中那尚未展露全貌的宏伟计划,仿佛是一颗在暗处悄然孕育的希望种子。

凌卫明独自一人,来到房间,花费了整整一千万,一条在当时堪称先进无比的汉阳造生产线,就这样凭空出现在眼前。

那冰冷的金属光泽在黯淡的灯光下闪烁着神秘的气息,仿佛是来自未来的使者。而与之配套的子弹生产作坊,也一应俱全地呈现在那里。

次日, 孙元化领着葡萄牙的武器专家和技术人员,来到了这个即将改变他们认知的地方。

这些葡萄牙人,身着奇异的服饰,眼神中带着傲慢与好奇,趾高气扬地走进了大院。

然而,当他们的目光触及到那摆放着的精密复杂的加工机械时,刹那间,他们脸上的傲慢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震惊与惶恐。

他们怎么也无法想象,如此精密复杂、巧夺天工的机械究竟是怎样被制造出来的。

对于这些葡萄牙人提出的种种问题,凌卫明只是微微皱了皱眉头,脸上露出一丝不耐烦的神情。

他心中暗自想着,这些洋鬼子真是麻烦,若不是考虑到日后或许还能与他们在生意场上周旋,他压根就不想让这些家伙踏入大明国土。

在他看来,这些问题不过是些无关紧要的琐事,根本不值得他去耗费精力解答。

系统适时地给出了许多详细的使用说明。这些说明图文并茂、条理清晰,对于孙元化带来的那些专家们来说简直不要太详细。

孙元化紧紧握住资料,这可是大明的第一号机密,万万不可泄露。

凌卫明还未雨绸缪地配备了当时颇为稀罕的发电机以及充足的煤炭。

一切准备就绪后,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第一把登州汉阳造缓缓诞生。

凌卫明迫不及待地走上前去,伸手便要接过那把枪,准备亲自试枪,。

然而,就在他的手即将触碰到枪身的瞬间,一双粗壮有力的大手紧紧地拦住了他。凌卫明微微一怔,抬起头来,只见眼前站着的正是王猛。

自从陈思明不幸身受重伤之后,在这亲卫之中,最为彪悍勇猛、忠诚可靠的队长非王猛莫属。

如今,他肩负起了保护凌卫明安全的重任,王猛神色严肃地说道:“大人,试枪这种危险之事,怎能让您亲自来呢?万一出现炸膛这等意外,后果不堪设想,谁又能担当得起如此重大的责任?”

孙元化见状,心中一惊,额头上瞬间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深知自己考虑不周,连忙满脸愧疚地向凌卫明道歉:“大人,这皆是微臣的失误。厂里原本是有专门试枪的兵士的,我这就马上去叫他们过来,万望大人恕罪。”

王猛却冷哼一声,随手将手中的长枪扔给了手下的一名亲卫,道:“老孙,你来试!”

那姓孙的士兵接到命令,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小心翼翼地把枪拿到手中,双手微微颤抖着,仔细地掂了掂,感受着枪身的重量和质感。

随后,他从一旁取来子弹,认真地装进弹仓,他深吸一口气,稳定了一下自己紧张的情绪,然后瞄准门口的柱子,缓缓扣动了扳机。

只听“砰”的一声巨响,子弹如脱缰的野马般飞射而出,只是遗憾地擦着柱子的边缘飞了过去,在柱子上留下了一道浅浅的痕迹。

“大人,这枪的机瞄似乎有些偏差,还需要重新调试一番。不过,大人放心,经过这一枪,基本可以确定不会出现炸膛的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