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 > 第82章 送礼物传庭免罪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孙传庭微微抬起头,想着总兵一直这么缓和态度,自己已然无事了。

随后起身上前,身姿挺拔地站在那幅巨大而详尽的军事地图前,伸出手指,有力地说道:“大人请看,这险山堡地势极为险要,本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易守难攻。

而近期我等又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重新整修,不仅加固了城墙,还添置了众多威力强大的红夷大炮和迫击炮,如今的险山堡可谓是如虎添翼。

反观那叛军,其数量尚不足两万之众,即便他们在行进途中裹挟了一些朝鲜兵,但其整体实力依旧不足为虑。

再看这险山堡、长奠、永奠、大奠、宽奠、新奠防线,虽守军仅有两千余人,但凭借着天险与坚固的防御工事,已然是固若金汤。

哪怕是金兵主力前来进犯,若想突破此防线,不死上一两万兵力,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大人尽可放心,此处防线定不会有失。”

凌卫明听后,轻轻点了点头,嘴角却泛起一抹似有深意的笑容,缓缓开口道:“看得出来,你倒是成竹在胸啊,只是为何拿我的话当放屁啊?”

孙传庭正沉浸在对防线的自信阐述中,忽听得此言,心中猛地一震。

此时,他眼角的余光瞥见陈思明已经开始向腰间摸枪了,这才瞬间惊觉,自己方才一时激动,并未得到起身的允许便擅自行动了。

他心中暗自纳闷,今日这是怎么了?仿佛像是被邪祟附身一般,自己的一举一动似乎都让总兵看不顺眼,到处都是漏洞。

孙传庭不敢有丝毫迟疑,连忙后退几步,双腿一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抱拳说道:“大人,义州兵常年守边,其艰苦程度难以言表。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一次外出执行任务的机会,末将一心想着让他们能够多擒拿些叛军,也好为朝廷多立下功劳,以彰显我义州兵的英勇。

这一切皆是末将的过错,末将愿承担所有罪责,请大人责罚。”

凌卫明脸色冷峻,一双眼睛冷冷地盯着跪在地上的孙传庭,那目光犹如实质,似乎要穿透他的灵魂。

就这样静静地看了许久,营帐中沉默的气氛如同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众人的心头,令人倍感压抑。

而孙传庭不愧是久经沙场、有着大将风范之人,尽管内心犹如惊雷炸响,波涛汹涌,但他的脸上却依旧镇定如常,不见丝毫慌乱之色。

良久,凌卫明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却透着威严:“起来吧,这次就给你个机会。即刻收拢士卒,务必严守防线,叛军今日若不来,总有一天也会来犯。若是放跑了他们,唯你是问!”

孙传庭闻言,心中松了一口气,这才缓缓起身。不多时,军营里便热闹了起来。

孙传庭脸上挂着讨好的笑容,恭敬地说道:“大人,您此次来这一趟着实不容易。小的们进山剿贼,倒是收获颇丰。

末将特意早早地挑选了五十张上等的貂皮,皆是毛色纯正、质地柔软上乘之物,还有那名贵的山参,药效极佳。

听闻金州卫建起了专门的医药研究中心,如今正是需要药材的时候,所以还请大人收下这些薄礼。”

凌卫明原本冷峻的面容瞬间变了笑脸,他兴致勃勃地出门去看那些礼物。

手下之人赶忙递上一张貂皮,凌卫明伸手接过,轻轻一摸,只觉那貂皮当真柔顺无比,放在手中几乎感受不到重量,却又透着一股温暖如春的气息。

心中暗自赞叹,若不是周围有一群人看着,他真想立刻就把脸埋进去好好感受一番这貂皮的柔软与温暖。

凌卫明心情大好,大声说道:“不错,弟兄们守边辛苦,义州卫又身处防线最前沿,责任重大。自今日起,义州卫的饷银增加一倍。凡是婚假生子者,另有补贴。”

院子里那些正在忙碌的士兵们听到这话,脸上纷纷露出惊喜与感激之色,他们纷纷下跪谢恩,口中高呼着“多谢大人恩典”。

陈思明见状,立刻吩咐手下之人将那些礼物仔细收了起来,然后跟随凌卫明返回铁山城。

一路上,陈思明心中的疑问如鲠在喉,终于忍不住问了出来:“姐夫,那险山堡如此重要,为何您就只是吩咐两句,起码也得在那里待上一两天,好好看着他们啊!”

凌卫明微微扬起头,目光深邃地说道:“如此小事都要我去亲自办,那我还费尽心力培养大将干吗?今日我已对孙传庭给予了警告,他自然就知道该用心了。”

陈思明皱了皱眉头,依旧有些担忧地说道:“我还是信不过他,这人总感觉不靠谱。”

凌卫明转头看了他一眼,语重心长地说道:“你小子,还是要多多学习啊,将来若是让你出去领兵,你就会知道边关大将的不容易了。”

陈思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问道:“嗯嗯,那接下来咱们去哪儿?”

凌卫明抬头望着天空,眼神中透着一丝决然,说道:“去调兵,此地必然有一场大战!”

二人快马加鞭,顺利回到铁山城。刚一进城,凌卫明便雷厉风行地当即派出两路信使。

一路信使直奔钱二牛的驻地,调其两千士兵前来助阵;

另一路信使则以辽东总兵的名义前往朝鲜,传朝鲜国王前来议事。

朝鲜王京的宫殿之中,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

国王李倧满脸怒容,双眼圆睁,愤怒地瞪视着堂下跪着的一众大臣,声嘶力竭地骂道:“他凌卫明不过区区一个总兵,竟就敢传我议事!他以为自己是何等人物?

如今我这一国之君竟要受此等大辱,而你们身为臣子,却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吏曹判书崔鸣吉微微抬起头,小心翼翼地说道:“殿下,凌卫明所率领的汉阳军军力极为强盛,在以往的战事中多次击溃鞑子,战功赫赫,深受大明皇上的赏识与喜爱。

上次孙传庭等人占领义州、铁山,大明并未有任何惩罚之举,反而要求朝鲜多加配合,其目的便是要剿灭鞑子。

臣听闻凌卫明刚刚遭遇刺杀,想必此刻心有余悸,所以不敢到平壤来面见殿下。

依臣之见,不如派大臣作为代表,前去商讨剿灭登州叛军一事,如此或许可解当下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