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 > 第103章 谈条件凌府耍大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延儒气急败坏地吼道:“大胆!陈奇瑜总督五省军务,德高望重,岂是你一个小小的巡抚可以肆意诽谤的!”

他全然不顾凌卫明尚未分析完毕,便强行将其话语打断,那尖锐的声音在大殿之中回荡,似要将这殿宇都震上一震。

其他大臣们见状,纷纷随声附和。有的大臣满脸怒容,扯着嗓子大骂凌卫明实在是扫兴之至,

仿佛他的话如同不祥的诅咒,会让即将成功的大事毁于一旦,更斥责其心可诛,简直罪大恶极。

一时间,朝堂之上乱哄哄一片,各种指责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汹涌的舆论浪潮。

凌卫明冷眼旁观这一切,心中却不以为然。他暗自思忖,只要崇祯皇帝是个明事理之人,能够洞悉其中的利害关系,自己便无需担忧。

于是,他的眼神满含期盼地望向高高在上的崇祯,令他心寒的是,崇祯丝毫没有要为他说话的意思,

就那样静静地坐在龙椅之上,任由他被百官肆意辱骂,仿佛他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弃子。

“即使如此,就当是我放了一个屁!各位大人见谅!”

凌卫明满心悲凉,他深知这朝堂之上尽是些阿谀奉承之辈,如此下去,大明若不灭亡,简直毫无天理可言。

崇祯终于缓缓开口发话,声音在大殿中冰冷地响起:“传令陈奇瑜加紧攻势,务必在半月之内结束战事。凌卫明侮辱重臣,着回府待罪,待捷报传来,一并处置。”

凌卫明闻言,不禁冷笑一声,这笑声中满是自嘲与无奈。

他不再多言,不等崇祯散朝,便毅然转身,大步流星地出了大殿,径直朝着自己的府邸走去。

身后,还隐隐传来周延儒那尖锐的大骂之声:“皇上,你看这武将的态度,一点都没有把您放在眼里,老臣一直在说,此人用不得啊,是时候考虑将他罢官为民了!”

崇祯微微皱了皱眉头,有些不耐烦地打断道:“好了好了,朕既然说过等段时间,总不能让我反悔吧?今日无礼之举,将来一并算上就是!”

凌卫明回到府中,迅速换上便服,而后悠哉悠哉地躺在庭院中的躺椅上,尽情地晒着温暖的太阳。

他心中暗自叹息,崇祯不听忠言,迟早要在这混乱的局势中吃大亏,不过他也并不着急。

次日,朝廷发往陕西的军饷物资,不知为何,竟离奇地绕路来到了凌卫明的门前,

那一辆辆满载物资的车辆和一队队押送的士兵,仿佛是在向凌卫明示威一般。

凌卫明见状,顿时气得直咬牙,心中暗忖,这若是在辽东,自己绝对不会如此轻易放过,非得干他一票,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数日后,那支送饷队伍还在半道上艰难前行之时,突然惊闻一个噩耗。

流寇竟使出诈降之计,以重金贿赂了陈奇瑜,获得了允许出谷。

结果,他们一出山谷,立刻凶相毕露,残忍地杀掉了随行的官军,

重新燃起造反的烽火。从车箱峡脱围而出的流寇竟达三万六千余人。

李自成所部兵马更是如虎狼之师,径直向东奔袭而来。随着他们的不断推进,眼看距离那军饷队伍越来越近。

那帮押送粮饷的官军本就胆小如鼠,此刻更是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四散而逃。

就这样,李自成部不费一兵一卒,轻而易举地缴获了多达一百多万两的军饷,随后继续向着东南方向流窜而去。

孙传庭所部得知消息后,急忙全力追赶高迎祥。卢象升、贺人龙等将领也被迫分兵,各自追击不同的敌军。

消息迅速传回京城,崇祯听闻后,登时傻了眼。那可是户部压箱底的钱财啊,如今却就这样白白地落入了流寇之手,这让他如何不心痛。

听闻流寇脱围且劫走军饷之事后,心急如焚,在大殿之中来回踱步,如热锅上的蚂蚁。

思索片刻后,他急令身边亲信太监王承恩即刻前去凌府,定要将凌卫明速速召集入宫议事。

王承恩领命,不敢有丝毫懈怠,匆匆忙忙赶到凌府。见到凌卫明后,他便苦口婆心地开始劝说。

凌卫明却一脸不情愿,嘴角微微一撇,带着几分调侃的语气说道:“吆,这可不行,我现在可是奉旨待罪之人,皇上那可是金口玉言,说出去的话哪能反悔?我若是就这么去了,岂不是违抗圣意?”

说着,他翘起二郎腿,将头潇洒地转向一边,似乎心意已决,不愿再理会此事。

王承恩见凌卫明这般态度,赶忙上前一步,赔着笑说道:“大人,您这还记着仇呢?皇上这不是已经知晓错怪您了,已然免除了您的罪过。

此次进宫可全是好事,真的没有一点怪罪您的意思,您大可放心大胆地去,不必再有丝毫顾虑。”

凌卫明却依旧不为所动,继续找着借口推脱:“不去,我家中老婆快生孩子了,我这心里全是此事,实在没心情讨论军情。”

王承恩早有准备,连忙回应道:“大人放心,皇上已经贴心地安排太医院的御医每日都来府上为夫人请脉,定会保证夫人平安顺遂,让您再无后顾之忧。”

凌卫明眼珠一转,又说道:“不行啊,那周延儒一帮家伙,天天在我背后使阴招,说我坏话,我这一进宫,还不得被他们又给算计了。”

王承恩耐心地解释道:“大人,您无需担忧,皇上已经严厉训斥过他们了,他们绝不敢再肆意妄为。”

凌卫明仍不死心,眉头紧皱,装作痛苦的样子说道:“哎,我这一身战伤,每逢进宫老是要磕头行礼,那伤口疼得厉害,我实在是难以忍受。”

王承恩赶紧说道:“大人,皇上特许您在普通场合不必行大礼,您就别再为难老奴了。”

凌卫明这下彻底没了理由,支吾了半天,也想不出其他托词。

王承恩见他这般模样,都气笑了:“凌大人,咱就别再折腾了,赶紧请吧!”

凌卫明被识破心思,尴尬地哈哈大笑起来,试图掩饰自己的窘迫。

王承恩也跟着苦笑了几句,两人这才一同登上马车,向着皇宫匆匆赶去。

凌卫明随着王承恩踏入书房,只见兵部、户部的要员以及几个内阁成员早已齐聚于此,皆在默默等候着他的到来。

众人相互间简单行礼寒暄过后,崇祯皇帝微微抬手,示意赐座于凌卫明。

崇祯神色凝重,刚一坐定,便直入主题,目光紧紧盯着凌卫明问道:“凌爱卿,流寇逃走一事,你有何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