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 > 第142章 抗倭战争【豫湘桂会战-豫中会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2章 抗倭战争【豫湘桂会战-豫中会战】

【横山勇暂时平静了下来】

【时间紧接着来到了1944年,此时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一片大好,但在华国战场上却出现了变化】

【此时的国民党内部的重心不再完全放在抗倭上,而是转移到了其他地方】

【那么他们的关注点究竟在哪里呢】

【其实,早在百团大战时期,蒋就被gc党的人数吓到了】

【为何国民党也组织了敌后游击队,却差距这么大】

【到了1944年,蒋凝视着地图上日益壮大的敌后抗倭根据地时,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

【这种情况绝对不能再继续下去】

三国

周瑜凝视着天幕,眉头微皱,若有所思。

他提起笔,在纸上写下“内忧”“外患”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写完之后,他稍作停顿,目光再次落在“外患”二字上,沉思片刻后,拿起笔在外患二字中间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只见鲁肃神色匆匆地闯进大帐。

周瑜听到声响,十分惊讶地站起身来,望着鲁肃问道:“子敬,何事如此匆忙?”

鲁肃喘着粗气,急切地说道:“大都督,不好了!程昱率领大军大张旗鼓地向着东洋方向进发,然而他们的人数却越走越多,截止到发现时人数已经翻倍,而且还在源源不断地增加当中。”

周瑜闻言,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追问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鲁肃深吸一口气,稳定了一下情绪,回答道:“原本由于天幕的出现,致使许多倾向于汉室之人纷纷站出来反对曹贼。可如今,程昱这般明目张胆地进攻东洋,竟然挽回了一部分向汉的人心。甚至有人传言……”

说到这里,鲁肃有些犹豫,欲言又止。

周瑜见状,厉声道:“说什么?快讲!”

鲁肃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周瑜,压低声音说道:“有人说,东吴鼠辈虽拥有强大水军,但却畏缩不前,根本不敢进攻东洋。”

周瑜听后,怒不可遏,猛地将手中的纸摔到地上,咬牙切齿地骂道:“该死。”

鲁肃眼见周瑜满脸愁容,赶忙上前一步,轻声安慰道:“大都督莫要担心,此次行动虽然我们没有达到目的,但毕竟也分散了些许曹贼的兵力,总归还是有些用处的。”

然而,周瑜却只是微微摇了摇头,叹息一声说道:“子敬啊,此事可没这般简单!本都督且来问你,现今那程昱究竟统辖着多少人马?”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问,鲁肃不禁一怔,竟是半晌都没能说出一个字来,显得有些语塞。

周瑜见他如此模样,便知其心中尚无答案,于是接着说道:“倘若他们选择南下,并且从海岸线登陆突袭,又当如何应对呢?”

鲁肃听闻此言,脸上顿时浮现出惊愕之色,沉思片刻之后方才缓缓开口道:“大都督所言不无道理,确实存在这种可能。只需派出大部分兵力佯攻东洋以吸引注意力,而后率领精锐部队悄然南下,如此一来,我方必将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

周瑜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后说道:“虽说此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极小,但正所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场战役对于我们而言至关重要,实在是输不起啊!”

鲁肃听后沉默不语。

【而在当时的国际大背景下,自从东洋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后,仅仅半年,中途岛海战爆发,战局瞬间逆转】

【到了1944年,白头鹰国发起了反攻,即将逼近东洋本土】

【几十万东洋军被困在南洋孤岛上,面临着覆灭的命运】

【面对这样的形势,国内的国民党高层开始产生了等待胜利的念头】

【他们认为既然东洋注定失败,何必再冒险去拼命呢】

【于是,他们将目光转向了如何应对gc党的问题上】

明朝

朱标瞪大了双眼,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他提高音量说道:“这国民党竟然想依靠别的国家来获取胜利?简直荒谬至极!如此行径,在某些方面无疑已经处于劣势了!”

朱元璋微微颔首,说道:“还是需要变革才行啊,至于这国民党党派,朕都懒得去说了。”

他的脸上露出一丝不屑之色。

【但是东洋军不会坐以待毙,他们有着一个疯狂的计划,不是直接进攻江城】

【而是要在陆地上打通一条通道,去营救被困在南洋的孤军】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东洋军调集了庞大的兵力,由华北司令官岗村宁次亲自指挥】

【他对这场作战非常重视,调集了整整15万大军】

【第一个目标就是第一战区的汤恩伯部】

【汤恩伯,这个名字或许并不为人所熟知,但在此战之前,他也算一名勇猛的将领,参与过众多激烈的战役】

【然而,自从1942年1月14日晋升为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四省边区总司令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仿佛权力让他迷失了自我,或者说暴露了真实的面目】

【开始拥兵自重,不仅有庞大的正规军,还收编了大量游杂部队,总数高达四十万】

【从纸上数据来看,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但实际的战斗力恐怕只有上天知晓】

明朝

朱棣缓缓地摇了摇头,面色凝重地说道:“兵在多不在精,此乃行军打仗之基本常识。可那汤恩伯身为堂堂高级将领,竟然连这浅显易懂的道理都不知晓!”

太子站在一旁,神色紧张而又小心翼翼地应道:“父皇所言极是。”

朱棣目光如炬,直直地盯着太子,沉声道:“你的问题尚未阐述清楚,莫要试图给朕转移话题。朕且问你,你究竟跟谁学来的这些弯弯绕绕?怎的感觉你与朕毫无相似之处呢?”

太子闻言,额头上瞬间冒出一层细密的汗珠,连忙躬身行礼,颤声回道:“儿臣此次确已明白,请父皇息怒。”

朱棣微微颔首,语气稍缓地道:“那好,说来听听。”

太子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开口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