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东林党们对此并不在意,他们觉得这只是一个倒霉蛋罢了。

关键是天幕正在讲述魏忠贤。

魏忠贤能讲出什么,他的那一套,不过是取死之道而已。

如果现在不是在朝会,有些人真想说一句,天助我也。

【为什么要讲魏忠贤呢】

【那是因为他所在的朝代——明朝,距离我们更近一些,更容易让人产生直观的感受】

【此外,与赵高相比,魏忠贤其实还发挥了一些微小的作用,可以说有那么一点被利用的价值】

【谈到魏忠贤的权势,那可真是令人咋舌。皇帝自称为“万岁”,而他自称“九千九百岁”】

【这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以至于当时甚至有些百姓开始怀疑皇帝是否还姓朱】

【你或许会好奇:那时的皇帝究竟在做些什么呢】

【当时的皇帝年号为“天启”,正是那位被誉为天下木匠第一的皇帝】

【据传说,每当魏忠贤去找他禀报事情时,总是选择在他专心做木匠活儿的时候,皇帝便不耐烦地应允下来】

【这无疑也是魏忠贤权势得以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魏忠贤与赵高有着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他并未篡位】

秦朝,

扶苏静静地站立在原地,目光凝视着秦始皇,似乎欲言又止。

而此时,正在专注地观看着天幕的秦始皇,仿佛感受到了扶苏的目光,他转头看向扶苏,询问道:“何事?”

扶苏微微颔首,然后轻声说道:“儿臣以为,李斯大人所言甚是。上天若要使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看看那赵高,不正是如此吗?”

秦始皇听后,脸上露出一丝赞赏之意,点头表示认同,并回应道:“有这样的见解,不错。”

一旁的李斯听到这话,连忙上前一步,恭敬地向秦始皇行礼,并高呼道:“陛下之幸啊!陛下万年!”

秦始皇难得地高兴了起来。

【至于其中的缘由,众说纷纭】

【个人认为,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他没有合适的后代来继承他的地位】

【况且,以他现有的权势,似乎已经到达了巅峰,再无更高的追求】

明朝,某界面

府邸之中,魏忠贤脸色阴沉地看着自己的几个心腹,语气沉重道:“情况大家都知道了,这可是咱家面临的最大危机!那些东林党绝对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现在,你们说说该怎么办?”

众人沉默不语,气氛异常紧张。

这时,突然有个小太监在魏忠贤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

魏忠贤脸色一变,喃喃自语道:“果不其然……”

旁边的心腹小心翼翼地问道:“上公,怎么了?”

魏忠贤阴沉着脸说道:“有人投效东林党了。”

“啊!”

其他人心头一惊,脸上露出惊恐之色。

魏忠贤又继续说道:“不过,咱家相信你们不会背叛。”

几个心腹相视苦笑,他们早已与魏忠贤绑在一起,已经没有退路了。

沉默片刻后,其中一个心腹开口道:“其实关键还在于皇上,不知道陛下会如何看待此事。”

魏忠贤眼中闪过一丝精芒,点了点头,然后起身说道:“好,咱家这就进宫面圣。”

说完,他便匆匆离去。

【最为重要的是,魏忠贤的权势还是皇帝赋予的】

【等到崇祯皇帝上台后,魏忠贤轻易被崇祯治罪而死】

【这件事情也被说成是崇祯皇帝的一个失误】

明朝

崇祯皇帝一脸怒色,说道:“失误?朕怎么会失误!杀魏忠贤,可谓是上正朝纲,下镇民心,怎么可能有问题!”

他死死地盯着天幕,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威胁的意味,仿佛在告诉天幕,如果它不能说出个一二三来,那么今天的事情就没完没了。

王承恩站在一旁,手里拿着拟好的罪己诏,默默地注视着崇祯皇帝。

他心中暗自嘀咕道:“这天幕还从未出过差错,难道真的还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他转头看向底下的朝臣,若有所思。

【好了,魏忠贤就说到这里】

【天幕暗了下去】

宋朝

赵佶坐在龙椅上,他看着台下的大臣们说道:“诸位爱卿,如今局势已经明朗,有人提议立刻出兵,不知各位爱卿意下如何?”

话音刚落,一旁的官员便迫不及待地站出来道:“陛下,此时正是大好时机!臣建议由童太尉领军出征!”

赵佶皱起眉头,心中有些不悦,但还是问道:“童太尉?”

那官员忙不迭地点头称是,却没注意到皇帝脸上的厌烦之色。

“朕知道了。”

赵佶摆了摆手,示意对方退下。

那官员这才意识到自己似乎说错了话,脸色变得尴尬起来,连忙退回队列之中。

赵佶将目光转向蔡京,开口问道:“蔡爱卿,对此事有何看法?”

蔡京心中暗骂一声,这些人真是会见风使舵,看到有利可图就争着往前冲,碰到麻烦事儿就推给自己。

不过,一想到那些即将到手的金银财宝,那可真香啊。

蔡京清了清嗓子,回答道:“回陛下,臣认为此事并无不妥,毕竟这是大宋。”

赵佶点了点头,表示认可,随即下令道:“好,那就出兵吧。”

就在这时,大殿内突然闪过一道耀眼的光芒,紧接着传来一个声音:“谁要出兵啊?”

在场众人皆是一惊,纷纷瞪大了双眼。

三国

曹操终于回到了许都,望着眼前“主动”出来迎接自己的天子,他心中原本的不愉快瞬间消散得无影无踪。

刘协面带微笑地说道:“恭喜丞相!”

曹操拱手,表示自己身着战甲,无法行完全之礼。

刘协关切地询问道:“丞相辛苦了,只是……丞相的胡须为何不见了呢?”

曹操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

刘协也有些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身旁的人便高声宣读起来:“特赐丞相见君不趋,称臣不名,剑履上殿。”

曹操说:“谢陛下,只不过这一次没有俘到马超献给陛下。”

不知道什么意思的刘协,随意地回应道:“无妨,丞相请。”

曹操客气地回答:“陛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