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 > 第20章 开国太子的诅咒-朱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章 开国太子的诅咒-朱标

(弹幕:朱元璋面露愠色,愤愤不平道:“看来一个朝代开国总是明君多,可恨啊,究竟是哪个不孝子孙把朕的大明给败了,给朕站出来!”)

明朝某界面

王承恩正在观看天幕,旁边崇祯皇帝正在奋笔直书。

王承恩看到朱元璋发的弹幕,说:“陛下,太祖皇帝发了消息。”

崇祯抬头一看,“不,这不是在说朕,再看看,有什么重要消息和朕说。”

于是又回去忙了,王承恩欲言又止。

朱元璋发完弹幕信息后,仔细端详,然而半天没有回应。

他愤愤不平地说:“不要让朕知道是谁,否则,。。。。。。”。

某界,在广袤的蒙古高原上

成吉思汗凝视着天际,眉宇间透露出一丝深沉。他沉声说道:“汉化,危险之兆。”

一旁,拖雷听后皱眉思索,他不禁担忧地开口:“父汗,我觉得此举颇为不妥。我们已征服无数民族,缘何还要采纳一个败者的文化?”

成吉思汗听闻此言,眼中闪过一丝睿智之光,仿佛在内心深处进行着某种权衡。

此时弹幕之中,新篇再启。

【第八位,明朝太子-朱标】

【朱标之命运,与真金多有相似之处】

【朱标生于1355年,彼时朱元璋正在外征战,闻得此讯,喜不自胜,于当地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自幼便如真金一般,受宋濂等大儒之教诲,精研儒学】

【1368年朱元璋称帝,朱标被立为皇太子】

【朱元璋对朱标疼爱有加,安排众多名臣为东宫僚属】

【征战在外时,由太子监国,以便诸将军丞相辅佐】

【朱标成年后,温文尔雅,尽显儒者风范,且谦虚好学,对宋濂等人口必称师】

【后宋濂一家卷入胡惟庸案,朱元璋欲处死宋濂,幸得马皇后及太子力保,方才幸免】

明朝某界面

朱棣感慨道:“大哥,唉,可惜了。”

【1377年,朱元璋见其年长,遂将政务交予太子处理】

【1391年8月,朱元璋意欲迁都,遂命皇太子朱标赴关中与洛阳视察】

【朱标欲定都洛阳,归而献图】

【朱标视察归京后不久,便身染重病,1392年,朱标病逝】

明朝

朱元璋晕倒在龙榻上,一旁的马皇后心急如焚,如热锅上的蚂蚁。

屋外还站着一群大臣,噤若寒蝉。

朱元璋一睁眼,便声嘶力竭地问道:“标儿在哪儿?”

朱标闻言,三步并作两步,赶紧上前跪下:“儿臣在。”

朱元璋说:“在就好,御医在哪里?快给标儿看看,到底咋回事,查不清楚原因的话,就诛你们九族!”

御医一脸苦瓜相,战战兢兢地诊治了一番后,小心翼翼地说:“陛下,太子没事。”

朱元璋一听勃然大怒:“没事咋会突然就晕厥了,来人,把这庸医给斩了!”

这时候马皇后急忙拉住朱元璋抬起的手,冲进来的侍卫使了个眼色,说道:“都下去吧。”

侍卫看了看朱元璋,朱元璋无奈地挥了挥手:“下去吧。”

侍卫便把御医拉了下去。

马皇后说:“我知道你担心标儿,可能是他出去的时候不小心染了病。”

朱元璋说:“标儿以后就陪着朕,哪儿也不许去了,什么事情,能有我的标儿重要。”

三人言笑晏晏,其乐融融。

【朱标之逝,犹如一道惊涛骇浪,在明朝那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划下了一道深深的分水岭】

【这一事件的影响深远且持久,不仅彻底改变了明朝原有的历史走向,更在无形中为明朝的内乱埋下了祸根】

【在朱标离世后,明朝的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

【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虑继承人选,这也为后来的靖难之役和建文帝的继位埋下了伏笔】

【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我们只能从历史的尘埃中探寻朱标之逝的影响,感叹命运的弄人和历史的无常】

朱元璋“(*?0?)”。

三人急忙往下看,可惜天幕已经一片黑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