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色渐暗,姜家村的汉子们怀揣着当日劳作所得的铜钱,三两成群,一边闲聊,一边满面笑容地往家中走去。

能挣到银钱,总归是件叫人欢喜的事儿。虽说家中没有肉食,可当家的妇人们也都使出浑身解数,做上几样拿手好菜,好让自家男人吃个饱饭。

姜家的小宅里,除了姜家自家人,还有两个忙活了一下午的老伙计,以及山上的顾家母子,依旧是男女分席,摆开两桌。

桌上摆满了菜肴,有红亮诱人的红烧肉、香气四溢的五香鹌鹑蛋、鲜美的地锅杂鱼、喷香的红烧兔肉,还有炖得浓郁鲜美的野鸡汤,再加上一盘清清爽爽的清炒空心菜,每道菜的分量都十分足实。

配上那烤得焦香酥脆的杂粮饼子,往肉汤汁里一蘸,咬上一口,滋味美极了,让人心满意足。

那些鹌鹑蛋本是留着孵小鹌鹑的,不过拿出几十个来解解馋也无妨。一部分用来和红烧肉一起炖煮,一部分便煮成了五香鹌鹑蛋。

虽说顾惜惜不太想让顾成意老是和村里的人来往,可眼看着自家儿子不再像从前木头一样,渐渐变得开朗起来,心里便琢磨着,成意也长大了,是该适当放手了。

因此,往常都是晚上才到姜家小院的顾成意,今儿个下午就提着野鸡和野兔来到了如意家。

姜长业因为上次如意被人掳走的事儿,心里一直有个疙瘩,下午便没去山地监工,缠着成意小哥教他几招,好用来对付坏人。

顾惜惜是晚上才过来的,手里还拎着一头山羊,对如意说道:“你家动工,婶婶也帮不上啥大忙,这点心意,你可一定得收下。”

如意深知顾惜惜的脾性,也不扭扭捏捏地推辞,便爽快地收下了。

忙活了一下午的众人,早已饥肠辘辘,也顾不上多说什么,先填饱了肚子。待吃饱喝足后,大家又围坐在一起,唠起了村里的发展。

顾惜惜见众人说话都有些拘谨,吃过饭后,便同顾成意回山上去了。

眼见着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姜老爹和姜里正又操心起村里娃娃的学业,这话题一打开,便收不住了。

姜老爹伸手摸了摸一旁杉子的脑袋,说道:“杉子也到了启蒙的年纪,我平日里也就抽空教他认几个字,可这到底比不上进学堂念书的娃娃。”

姜里正心里琢磨着,村里的孩子大多大字不识,识字总归是有用的。就算不能考取功名去做官,能识字算数,找个营生也容易些。就说村里卤肉铺子招的那几个娃,都得识字算数,听说每天晚上还能跟着长盛学习,这可是多大的福分啊。

姜里正开口说道:“老哥啊,咱有条件还是得让娃娃们识字。不往远处说,咱村唯一的秀才,你家长盛不也谋了个文书的活计?就说你家卤肉铺子,招人的时候不也得要能识字算数的。”

姜老爹长叹一口气,说道:“大家伙儿手头的余钱还是不够啊。要是有些积蓄的人家,早就把孩子送到镇子上的私塾去念书了。咱们普通农户人家,实在承受不起这花销。”

姜老爹对这事儿最有感触,自家就是因为供孩子读书,原本还算殷实的家底,也渐渐入不敷出了。

两位老人原本因为享用了美食而高涨的情绪,一说起这读书的事儿,又都唉声叹气起来。

如意思索了一番,出主意道:“要不咱在村里建个私塾,请个先生来?如今大家都知道,卤肉铺子往后招人要识字算数的,这活计一个月能有五百文呢。相比之下,出点束修钱,家里有点闲钱的同村人应该也乐意。就说咱家杉子吧,要是把他送到别的地方读书,他年纪这么小,我们也不放心。”

一旁的老姜头,之前听两位老伙计唠读书的事儿,自己大字不识一个,压根插不上嘴。这会儿听如意说起要在村里开私塾,心里也觉着这是桩好事。

他想到了自家院子,忍不住开口道:“要我说啊,倒也不用花钱去建啥私塾。我家空房间多得很,我一个光棍汉,哪儿住得过来这么多屋子,那些空房正好能拿来做私塾用。”

想当年,老姜头的爹娘知道自家儿子有些缺陷,就拿出积攒多年的积蓄,给他盖了个宽敞阔气的院子,本想着能在说亲的时候给儿子添些底气,可谁能料到,最后还是没能如愿。

姜里正听了,赶忙说道:“老哥,你家房子用来做私塾,村里娃娃们交的束修,咱可以拿出一部分给你当租金。”

老姜头摆了摆手,说道:“使不得使不得,那些房子空着也是空着。你们不知道,我每天回去,看着冷冷清清的房子,心里也怪空落。要是能做私塾,热热闹闹的,多好啊。”

两人就这给不给房租的事儿,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

姜老爹瞧着两人争得面红耳赤,拿起手中的旱烟杆子,在地上敲了敲,咳嗽了两声,说道:“我说老哥、老弟,你俩先都停停。咱现在当务之急,是得先找到愿意来咱村教书的先生,这才是最要紧的事儿啊!”

姜长业在一旁听了好一会儿,这会儿瞅着终于能轮到自己出份力了,赶忙抢着说道:“爹,两位叔伯,我这儿倒是认识个熟人,也不知道能不能行?”

姜老爹一听小儿子这话,脑袋里立马就浮现出一个人的模样,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问道:“你说的该不会是……”

姜长业忙不迭地点头,连声应道:“对对对,爹,就是他!”

堂屋里坐着的其他人,听着父子俩这没头没脑的对话,一个个都满头雾水,脸上写满了疑惑。

姜里正实在忍不住了,着急地说道:“我说老哥、长业,你俩别在这儿打哑谜了,到底说的是谁啊?”

姜长业说道:“就是我从前读书那会,有个关系特别好的同窗。我读书那会儿不用功,可人家不一样啊,那可是凭真本事考上了秀才。只可惜他老娘身子骨一直不好,他娘子又因为生孩子落下了病根,家里还有个年幼的孩子。他作为一家之主,只能留在家里照料家人和田地,没法外出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