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好大队的公款十分短缺,年底杀年猪卖肉的钱,是要全部记入大队公共账目的,来年用这个钱帮大集体置办东西。

林萱买了两副猪头回来,不过天色晚了,今天卤肯定来不及,只能等明天了。

林萱倒也不着急,反正晚饭也吃过了,现在就算能卤好,晚上也没胃口吃了,所以明天再卤也没什么影响。

第二天张来娣一大早就开始处理两副猪头,等她处理清洗好了,姜黎给拿来配好的卤料包,并且交代猪头要多卤几个小时,卤入味了才好吃。

姜黎自己也要回去准备过年需要的东西。

首先就是炸肉丸子。

姜黎用自己的独门配方炸出来的肉丸子,可要比别人做的香多了。

就是她的方法需要多点猪肉。

姜黎自己一个人吃,所以要炸的肉丸子量不用太多,她足足用了两斤肉,炸好肯定足够她过年吃的了。

卤了好几个小时,林萱终于吃上了香喷喷的卤猪头肉,心里那叫一个美滋滋。

很快,她又惦记上了姜黎炸的肉丸子,因为实在太香了。

姜黎给知青们分的炸肉丸子不多,一人只分了两个。

她只是让大家尝尝味道,可不是让大家敞开了吃饱的。

能从姜黎这分到两个肉丸子,大家已经很知足了。

林萱尝了姜黎做的肉丸子,感慨真的太好吃了,好吃的恨不得把舌头吞了,她只恨自己为什么不会做。

“姜知青,你这肉丸子做的实在太好吃了,能教一下张知青怎么做吗?我让张知青也去炸。”

林萱想吃,但又不好意思找姜黎要,所以干脆让姜黎传授经验,自己多做一点,可以敞开肚皮吃。

姜黎觉得做肉丸子的秘方也不是不能说,与人分享美食也是一种乐趣,当即就答应了,“行,没问题,我把炸肉丸的过程步骤写下来,你让张知青照着做就行了。”

姜黎说着,回到房间,很快就把秘方写了下来。

林萱突然生出一种正在跟着姜黎沾光享福的美妙感觉。

瞧瞧,跟姜黎打好关系真的太有用了,别的不说,要是不和姜黎打好关系,她哪里能吃到这么多好吃的啊?

时间过得很快,年前最后两天,姜黎还是没收到穆景勋的消息,这个年姜黎已经做好自己一个人过的准备了。

过年前一天,知青们商量了一下,大家凑在一起过年。

姜黎对此没意见,毕竟穆景勋不来,她一个人过年太冷清,跟大家一起过,热闹一点挺好。

平时还好,过年这种阖家团圆的日子,还是人多才有氛围。

姜黎爽快的同意了大家的邀请,跟大家凑在一起过个热闹年。

林萱见姜黎都和大家一道过年了,当即也表示要加入进来,她还能多贡献点物资,让大家尽量吃好喝好。

就这样,大家凑在一起,过年的氛围一下子就来了。

除夕这天,知青点的人都凑在了一起忙碌。

他们把院子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寓意着辞旧迎新,迎接美好的新一年

打扫好,大家凑在一起,贴上了春联。

这么一布置,本来有些沉闷的知青院,顿时多了几分活泼和喜气。

姜黎看着春联上的毛笔字,忍不住夸了句,“这春联是谁写的?字写的真好看。”

听到姜黎夸春联上的字好看,林萱昂着头站了出来,嘚瑟的在姜黎面前显摆了起来,“姜知青,这春联全都是我写的,水平还可以吧!”

姜黎对此感到很是意外,“你写的?”

林萱点头,“对啊,我写的,姜知青,你是觉得很意外,不敢相信这么好看的字是我写的?”

林萱还真猜对了,姜黎确实不敢相信林萱能写出这么一手好字。

姜黎一直觉得林萱是个娇滴滴百无一用的大小姐,纯纯人类边角料。如今看来,这家伙也不完全是个花瓶。

不过这也能想得通,林萱到底是京市大户人家养出来的闺女,懂些琴棋书画很合理。

姜黎真心对着林萱竖起大拇指,“很好,你的字写的真不赖。”

得到了姜黎的夸赞,林萱笑的合不拢嘴。

她可算做了一件让“女神”认同的事了。

林萱觉得自己以后还得多多表现,让姜黎发现她更多的优点,这样能获得她更多的好感。

搞好了卫生,贴好了春联,知青们中午简单吃了点,下午便早早的动手准备起了年夜饭。

女知青们负责做饭做菜,姜黎也亲手做了几个菜。

她是想让知青们在过年这天吃点好的,当然,也让自己吃点儿好的。毕竟这里其他人的厨艺,姜黎实在不敢恭维,大过年的,她可不想委屈了自己的嘴和胃。

夜幕降临,随着年夜饭做好,知青点的二十多个知青全部凑在一起,围坐在桌子前,热热闹闹的吃了起来。

平时知青们每天在一起相处,互相之间难免有点儿矛盾,过年的时候大家都把恩怨放在一边,热热闹闹的过大年。

因为年夜饭食材丰盛,再加上姜黎亲自下厨做了几个菜,大家吃的都非常满足。

就这样,年夜饭大家凑在一起吃了两三个小时。

不光是吃饭,还顺便聊起了对未来的憧憬与计划。

他们这些下乡知青,最为关心的就是回城的事。

每个人都想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摆脱农村,回到心心念念的城里。

乡下的生活实在太难了,如果有机会,他们肯定会义无反顾的回城。

城里的条件确实不是乡下能比的。

当初他们但凡家里有点办法的,都不会选择下乡,跳进这个火坑。

新来的知青还觉得没什么,毕竟待的时间不长,没有那么绝望。

而那些下乡好几年的老知青,在乡下常年过着望不到头的苦日子,真的都已经麻木了,精神一直处在崩溃的边缘,人啊,不怕苦,就怕没盼头!

现在已经是75年了,姜黎知道,这些知青们真想回城,很快就能迎来转折的机会了。

77年恢复高考就是一次绝佳的机会。

就算赶不上77年的高考,也还有机会,78年12月,最高当局就会公布知青返城公告,到时候大部分下乡的知青都能陆续返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