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庆王闻言大惊,急忙下跪惶恐高呼:

“父皇,儿臣绝没有这个意思,只是不信太子会如此这般,才一时心急口快,还望父皇恕罪!”

“哼!”

灵启冷哼一声,他心里安的什么心思自己岂会不知!

这太子废不废他自有决断,哪里轮得到他一个王爷指手画脚。

不要以为和大将军赢仲成亲家就上天了!

灵启要废了他这个王爷打回冷王府,文武百官怕是没一个会替他求情。

灵启随后朝众臣开口道:

“太子贪污一案,已查明是遭人故意诬陷,此事休要再提!另外太子不日将继续监国,届时会有几位太子府出身的人上朝,所以朕希望各位继续多加教导和辅佐!”

说罢,灵启又看向庆王用不满的语气说道:

“倘若再有人在朝堂对太子出言不逊,不懂尊卑有序,那就按皇规从严处置!朕希望庆王你以后能慎言,不要老是口无遮拦。太子有巡查灵原九州和完善江淮水利之功,更有监国无错之苦劳,而你庆王有什么?”

“你除了年纪比他大,你拿什么和他比?”

灵启说得好不客气,因为太子虽然品德不行,但能力灵启还是看得见的,只是有时候脑子容易犯怵!

这都是他压力大导致,倘若他压力小一点的话,他这些毛病基本不会犯。

至于灭门惨案,灵启相信是真的,但不过就是死几个外人罢了!

这些人的死影响不了朝堂的稳定,毕竟太府侍少卿就是灵启自己下旨赐死的,只是太子弄死他的家人。

说来说去,他这个皇帝才是最大主谋!干脆把他一起罢黜得了……

这也是灵启没好气的原因,庆王可以争这皇位,但他得凭能力,不然就算他当上太子甚至当上皇帝。

没有能力的话,灵休一样率兵从西域杀回来把他拽下皇位踩在脚下!

而灵启当年造反并取得皇位就是最好的例子!

有能力的皇子从不在意自己是否是太子,因为他们知道顺位继承的皇帝都是没能力的。

此刻庆王被灵启说得,头恨不得贴在地板上,这让灵启叹了一口气:

“有能力你就用在朝政上,而不是那点算计内耗,朕希望你能明白朕的苦心……”

此刻灵启也失去了继续上朝的打算!

”退朝!”

说罢,灵启一挥衣袖离开了朝堂大殿,只留下一群大臣面面相觑,而刚才弹劾太子的几名大臣脸色变得极为难看。

因为他们这次押错了宝了,现在太子重新得势,太子怕是要恨死他们,那以后可没他们好日子。

此刻再站在庆王这边风险太大,他们看了庆王一眼当即转身离去,显然他们以后怕是都不会参与皇子之争……

而庆王此刻也幡然醒悟,他刚才太着急了,其原因就是他太想当太子了,简直日思夜想。

而如今父皇再次信任太子,这让一切都仿佛又回到了原点。

不过皇帝的一番话庆王没听进去太多,但一旁的江文瑜却全部听进去了!

他觉得十分有道理,如今太子又重新得势,风云变幻之间这让他明白靠谁都靠不住,一切都得靠自己。

而皇帝提到他显然不是临时起意,他明白他的仕途要是想平步青云一切还是得靠陛下,只是陛下要求高要看到他的政绩。

不过江文瑜还年轻,只要他努力肯定有机会爬上去,想到这里他急忙跟上钦差大臣脚步,打算向他请教一些赈灾之事。

而在大臣之中,户部尚书和御史大夫拦住了吏部尚书的去路,御史大夫心里极度不平衡的说道:

“奇了怪了,陛下怎么不罚你吏部啊?”

吏部尚书一脸无辜,摊开双手辩解道:

“关我什么事?这储粮不是归你户部管吗?人归你们御史台监督,我只不过是负责招几个看门的罢了!”

“嘿……你!!”

御史大夫一听,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他手指着吏部尚书的鼻子,声音颤抖道:

“你放屁!你那是几个吗?你是招了几百只老鼠,你怎么考核的人?”

“粮官有什么考核?这么多年有几个粮官是做得好得到晋升的?没关系没背景的才去做守粮官,压力大风险大权利还小……”

“可是怎么就罚我们?事情发生在他们地方,那些个刺史应该更有责任啊!”

户部尚书询问道,因为他资历浅所以有一些不明白。吏部尚书闻言冷笑一声解释起来:

“他们怎么没有责任?发生了这样的事,你们只是被罚俸,可他们的乌纱帽是铁定保不住了,等我吏部选出一批新官员,他们那边上到刺史下到知县都得被换一遍……”

“是啊,钦差过去,他们不会好过的,我们怕皇上,他们怕钦差都是一个理!”

御史大夫附和着说道,但一瞬间又发觉被转移话题,当即扯着吏部尚书:

“不行……你得还我一半俸禄,老夫见不得你的好,不然我明天连合户部弹劾你!”

说着,御史大夫挥舞着手中的奏折,仿佛那奏折就是砸向吏部尚书的证据之锤。

“哎,你真是掉进钱眼里了,户部尚书都没有说话,你怎么张口就提钱?”

“其实……我也是这样想的!”户部尚书诚恳的点点头!

“你……你们……这目无法纪!”

吏部尚书气急连连后退,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看到一旁的兵部尚书赶紧跑过去大声说道:

“宋尚书救我!!”

宋一然冷不丁被卷入这场纷争,这让他不禁叹了一口气,这关他兵部什么事?

不过大家都是同僚,此刻百官之中还只有他有资格劝,所以也只能好说歹说。

四人一路向大殿外走去……

其争吵之声,不绝于耳,看得其他官员差点憋出内伤,因为他们是一点都不敢笑啊!

生怕一但笑出声,第二天就因左脚进门被调去看大门了,毕竟朝中大部分官员都受三位尚书管辖。

但众多官员之中,却有一个不起眼的六品官存在,而他就是前太子多墨,此刻他又体会到了做太子的凶险。

仿佛只要坐上太子之位,就成了众矢之地,而太子唯一能依靠的只有皇帝。

这让旁观视角的他收获良多,他意味深长的看了庆王一眼,随后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