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 年的岭南,潮湿的空气里漂浮着躁动不安的气息。
闷热的风裹着海腥味掠过稻田,将泥土烤出细密的裂纹。
孙闻大总统通电全国讨袁的消息像惊雷般炸响时,阿强正在村头的老榕树下,树荫被阳光切割成细碎的光斑,落在他补丁摞补丁的短打衫上。
他攥着从镇上带回的《新青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泛黄的纸页。
这是穿越者们带来的刊物,里头密密麻麻的铅字,讲着民主、科学,还有那个本应在 1999 年才会出现的庞大航母舰队。
油墨的气味混着榕树气根的清香,让他想起三天前在江边看到的奇景 —— 三架银色的直升机掠过珠江,螺旋桨搅动空气的轰鸣震得江面泛起涟漪,在云层里拉出笔直的航迹。
“阿强!” 发小阿福气喘吁吁地跑来,草鞋上沾满红泥,裤脚还挂着几缕带刺的苍耳。
他弯腰撑着膝盖,说话时喷出的热气带着酸腐的芋头味:“穿越者的征兵处设在广州码头了,听说要组建护国军!那些铁疙瘩似的军舰,能把袁大头的破船轰成渣!”
阿强猛地抬头,远处祠堂的飞檐在暮色中勾勒出锋利的轮廓,檐角铜铃被风吹得叮当作响,仿佛在应和内心翻涌的热血。三天前那来自未来的力量,此刻正与百年前的热血青年站在一起,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怎能错过?
当夜,阿强蹲在灶台前,火光映红了母亲布满皱纹的脸。
灶膛里的木柴噼啪作响,火星溅在黑黢黢的墙壁上。“娘,我想去当兵。”
话音未落,铁锅铲与陶碗碰撞出清脆的声响。
母亲浑浊的眼睛盯着跳动的火苗,声音像被风吹散的烟:“你哥当年就是跟着革命军走的,走的时候也像你这般固执……”
阿强想起祠堂里那面蒙着灰的烈士牌位,牌位前的香灰积了厚厚一层,突然把拳头砸在膝盖上,疼得倒抽冷气:“孙先生要再造共和,穿越者能教我们枪炮、火车,珠三角的工厂都用上电了!等打垮袁世凯,我就回来盖新房,让您过上好日子!” 母亲颤抖着往灶里添了把干稻草,火光骤然明亮,照亮她眼角未干的泪痕。
阿珍离开村子那天,竹篮里装着母亲塞的咸蛋,还有阿强偷偷塞的半块电子表表 —— 那是在穿越者市场换的物件,表盘上印着 “1999” 的字样,却成了她最珍贵的念想。
深圳湾的海风裹挟着咸腥扑面而来,她仰头望着鳞次栉比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那些高楼仿佛要刺破云层。
街道上,穿越者驾驶的铁皮汽车呼啸而过,扬起阵阵尘土,街边店铺的霓虹灯牌闪烁着陌生的洋文,恍惚间,她以为走进了《新青年》里描绘的未来图景。
电子厂的招工告示贴在红砖墙上,油墨未干的字迹写着 “招收女工,月薪3000元”,旁边还画着个戴着护目镜操作机器的女工简笔画。
车间里的白炽灯亮得刺眼,传送带永不停歇地运转,发出规律的 “咔嗒” 声。
阿珍学着老员工的样子,把细小的电阻焊在电路板上,烙铁的温度灼得指尖发麻,不一会儿就烫出了水泡。
身旁的阿花姐往她掌心抹了点獾油,笑道:“妹子,等练成铁砂掌,这烙铁就跟挠痒痒似的。”
午休时,她躲在堆满纸箱的仓库角落,用铅笔在信纸上涂涂抹抹:“阿强哥,厂里的机器会自己拧螺丝,女工们都在传,说我们做的收音机将来能让千里之外的人听见声音。等攒够钱,我要买两台穿越者说的‘智能手机’,你一台,我一台。听说那玩意儿能拍照,能写信,还能听戏,以后就算隔着千山万水,也能天天见着你……” 信纸被汗水晕开,她慌忙用袖口去擦,反倒洇出更大的水渍。
阿强在新兵营的日子充满魔幻。
教官是个穿迷彩服的穿越者,臂章上印着 “pLA” 的字样,操着带北方口音的粤语,总爱把 “同志们” 挂在嘴边。
他教他们用 95 式突击步枪,枪身冰凉的触感让阿强想起祠堂里供奉的宝剑。
讲解弹道抛物线时,教官掏出个巴掌大的 “计算器”,按下几个按钮,屏幕上就跳出一串数字,惊得新兵们直咋舌。
实弹训练那天,阿强趴在草地上,瞄准百米外的靶心,耳边突然响起穿越者常说的那句话:“改变历史的,从来不是英雄,而是千千万万个握枪的普通人。” 扳机扣动的瞬间,后坐力震得肩膀发麻,子弹破空声却让他热血沸腾。
深夜的营房里,油灯昏黄的光晕中,阿强借着月光数军功章。
他所在的连队负责护送穿越者的工程师前往惠州,那里正在修建秘密兵工厂。
车队蜿蜒在山路上,吉普车灯照亮陡峭的崖壁。经过淡水镇时,突然枪声大作,陆荣廷部下的残余势力从竹林里窜出。
阿强端起枪冲进硝烟,子弹擦着钢盔飞过,带起的热浪灼得脸颊生疼。
混战中,他瞥见敌方士兵腰间挂着的酒葫芦,突然想起阿珍在信里画的笑脸,想起她歪歪扭扭写的 “等你” 二字。原来真的有人,会为了未来的一台手机,在乱世里拼命。
阿珍的工资涨到四千元那天,厂里来了新机器。流水线旁的技术员戴着白手套,像抚摸婴儿般调试着 “自动化组装机”,金属齿轮咬合的声音如同精密的钟表。
“这玩意儿能顶替二十个女工。” 技术员推了推圆框眼镜,“不过别怕,厂里要扩建,正缺熟练工。” 阿珍攥着刚发的工资,在穿越者开的百货公司门前徘徊许久。
橱窗里,塑料包装的智能手机泛着冷光,标价1800元,旁边还贴着张海报,上面的女子举着手机自拍,笑容灿烂。“等攒够钱,等阿强回来……” 她把纸币贴在心口,听见电子厂的汽笛声刺破暮色,惊飞了屋顶的麻雀。
1916 年深秋,护国军攻克云霄要塞的捷报传来时,阿强正在战壕里擦拭枪支。
弹壳在月光下泛着青铜色的光,他摸出贴身收藏的信纸,阿珍的字迹被汗水浸得有些模糊:“听说深圳的工厂要造汽车了,穿越者说,以后从广州到深圳不用坐两天船……”
远处传来隐约的欢呼声,有人点燃了火把,火光连成蜿蜒的红线。
他忽然站起身,朝着南方的天空举起右手 —— 那里,深市的灯火正在珠江口次第亮起,如同穿越者说的,是新时代的星星。
而在百里外的电子厂,阿珍趴在宿舍窗边,望着同一轮明月,把新写的信折成小船的形状,想象它顺着珠江漂向战场,漂向她日夜思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