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
苏漓早早起床,和冀亭澜吃了早饭后便前往苏家村。
当然,在去苏家村前,他们先去了一趟苏慎读书的私塾,得知私塾今日不上课,苏正和苏慎自是不用到镇上来,才径直前往苏家村去。
无论去苏家村路上,还是苏家村里,这一年多并没有什么变化。
倒是苏漓到达村口时,苏家村不少人看见如此奢华的马车,都不禁惊奇不已。
“这马车吧?”
“自然是马车了,没见前面有马拉着么?”
“也太大了吧,这,这跟我家房子一样大啊!啧啧!我自小到大还没见过这么漂亮的马车啊。”
“谁说不是呢,我也第一次见呢,也不知是哪个富贵人家的马车。”
“来咱们村呢,指定是苏家村人!”
“傻啊你,咱们村哪有这样的马车?再说,苏家村才多大?要是有,咱们能不知道?”
“说得也是,那就是咱们村里人亲戚的马车……”
苏漓掀开帘子往外看,外面好几个人看着她的马车叽叽喳喳说着话。
原主的记忆中,这几人都是苏家村人,但她对这几人没什么很深的印象,想来不是特别熟识的,便没打招呼,马车径直往爹娘家里驶去。
此时已经快到午时。
马车在院子外停下的时候,屋顶烟囱正冒着烟,想来是娘正在做饭。
院子门里面没有上锁,苏漓留了其他人在等人在门外,只带着小五、肖叶和冀亭澜进去。
刚进门便见苏慎从屋子走出来,见到苏漓,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姐姐!”
这真是他姐姐吗?穿着这样好看的衣裳,这样好看的装扮,简直跟天画中的仙子一样般。
苏漓笑着道:“阿慎,爹娘可都在家?”
苏慎扬起大大的笑脸:“姐姐,姐夫!爹娘在家!”
说着朝屋里大声喊道:“爹,娘!姐姐回来啦!”
苏正第一个从正屋里出来,接着是灶房处,苏氏手里拿着菜铲子,一脸疑惑从门口出来:“阿慎,你嚷嚷什么呢?”
随即眼睛一亮,满脸惊喜:“阿漓!我的女儿!”
“爹,娘,我回来了。”
冀亭澜也跟着喊人:“岳父,岳母。”
“诶,诶!”
苏正夫妻连连应答,满脸欢喜又看到小五二人好奇问道:“这两位姑娘是?”
小五和肖叶规规矩矩向苏正几人行礼:“奴婢见过老爷,夫人,舅公子。”
倒是把苏正几人唬的一愣愣的。
他们知道阿漓在京城的事,自也知道她身边是有人伺候的,但没想到,这京城里伺候人的姑娘,模样穿着竟比镇上的姑娘还好不知多少。
难怪都说富贵之地养人呢,看他们家阿漓,可不是越来越漂亮了。
苏氏朝小五和肖叶微笑着点了点头:好孩子,都是好孩子,呵呵。”
又对苏漓和冀亭澜道:“快,快进去!进屋子里坐。”
进了屋子,苏氏拉着苏漓的手不停关心她在京城的事。
苏漓心里暖暖的:“娘,我很好,您不用担心,这次回来,我是想着带您和爹还有阿慎到京城定居的。”
“搬到京城里住?”苏慎眼睛一亮,“姐姐,是真的吗?我们真的可以到京城里住吗?”
他早就听说京城繁华,想着认真读书,以后可以到京城科考,若以后能在居住 那再好不过了!
“自然是真的了,你二哥原本想亲自来接你们的,不过这段日子他营里忙,一时抽不出时间。”
“原来如此。”
上次回来,二哥就说过他在营里任职的事,上次回来没多久他就急匆匆回京了,想来确实挺忙的。
“爹,娘,您们如何想的?阿瑾年纪不小了,可还等着您二老给他说亲呢。”
“哈哈哈!”
苏氏哈哈笑:“去,我们要去!”
苏正也笑呵呵的,明显也赞成。
阿漓在京城,阿瑾也在京城,以后阿慎说不准也要去京城,三个孩子都远在京城,他们自是不想跟孩子这样长久分开,若能搬到京城居住,再好不过了。
“那好,爹娘,这段时间,您们把家里的事都处理好,等世子那这里差事办完,咱们就启程去京城。”
苏正夫妻乐呵呵应答,苏慎更是欢喜的就差手舞足蹈了。
苏氏这才反应过来:“哎呀,看我都给忘了,菜还在锅里没烧着呢!”
说着急忙拿上桌上的锅铲跑去灶房,苏漓也忙跟着去,身后大小五肖叶自也跟着去了。
“哎呀哎呀”
灶台里已经没了柴火,苏氏急忙打开锅盖,发现青菜已经焖黄了:“焖黄了,不能吃了。”
女儿回来她太高兴了,以至于忘了青菜煮好一直没有盛出来。
“等等啊,你先出去,娘再烧几个菜。”
苏漓笑道:“不用这么麻烦的娘,一会我让人到镇上买些饭菜回来好了。”
随即对肖叶道:“肖叶,带人去镇上买些饭菜。”
“是,夫人。”
肖叶应声出了门。
苏氏道:“会不会太麻烦了?来回一趟镇上,可要不少时间呢。”
苏漓笑笑道:“肖叶是骑马去,很快的,来回都不用半个时辰。”
随即打发了小五出去:“娘,您过来坐,我有事问您。”
苏漓把苏氏扶到灶台旁边坐下。
“什么事啊?神神秘秘的?”
苏漓在她对面坐定后才道:“娘,我是不是您和爹的亲生孩子?”
苏氏一愣:“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村里,可没人知道阿漓不是他们亲生的孩子啊?
还真是啊?
苏漓有种预感,她极有可能就是仁宣皇后的孩子了。
“娘,那我是从哪儿来的?你和爹又是怎么收养我的?苏家村里,怎么似乎没人知道我不是您亲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