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药香伴仁心 > 第154章 仁心为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晨光透过IcU的百叶窗,在文老苍白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斑,似乎是时间的碎片,在他的面容上游走。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和机器的嗡鸣,心电仪显示,心率仅有48次\/分,脆弱而沉重。然而,文老那微弱的呼吸背后,依然隐隐透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他的三根手指依然稳稳地搭在昏迷的老孙头的腕间,虽然指尖颤抖,但那种坚决和执着,却没有一丝退却。

\"雀啄脉现四停...\"文老的声音低沉,气若游丝,然而他的眼神依旧锐利,宛如一束光芒穿透病房的阴霾。“按《脉经》记载,当取……”他仿佛在说一个深奥的方术,然而话语还未完全说出,便被困在他虚弱的身体中。

林婉儿站在一旁,眼中充满焦虑与坚决。她没有任何迟疑地握住了文老的手,那温热而微弱的手掌触动着她的心。她迅速抓起银针,精准地刺入文老的内关穴,动作干净利索,银针闪耀着微光,仿佛带着她的期盼与祈祷。她低声轻语:“您先顾着自己!”那声音柔和却坚定,带着难以压抑的担忧与心疼。

她小心地掀开文老的衣袖,目光落在他苍白的手臂上。原本蔓延到肩部的绛红斑块已经退至肘部,颜色明显减淡,似乎药浴的效果在逐渐显现。这些斑块的退散意味着昨晚按照《淮南疫方》配制的药浴确实起到了疗效,文老的身体正在逐渐恢复。

就在此时,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病房的静谧,顾辰逸猛地推开门,手中拎着一个滴水的药草筐。他的脸上带着些许焦虑,但眼中依旧闪烁着决心和希望。“刚从古墓区采的鲜青蒿,按您说的,带根须!”他的声音急促而坚定,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药草筐里,青蒿的叶片依然鲜嫩,根须上滴落着清晨的露水,那自然的气息充斥在空气中,带着一种久违的清新。

林婉儿看着这些刚刚采回来的青蒿,眼中闪过一丝感激,她知道,这些草药对于恢复师父的健康至关重要。她迅速走上前,手指轻轻触摸那些青蒿的根须,快速挑选最为健康、纯净的部分,准备进一步处理。

病房内,空气依然沉重,但晨光透过百叶窗,照在每个人的脸上,仿佛为这片刻带来了些许温暖的希望。尽管困难重重,然而在这一刻,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曙光似乎就在眼前。

蒸汽袅袅升起,轻柔地环绕在紫铜药壶的鹤嘴周围,散发出古老而温暖的气息。药房内,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药材的香气,伴随着蒸汽的腾升,仿佛时间在这一刻悄然倒流,带着千年的传承与智慧。林婉儿将刚刚出土的竹简拓本小心地铺开在操作台上,那些古老的文字依稀可辨,记载着数百年前的医方和治法。她低头细读《疫方》第七篇中的一段:“寅时露水煎鲜蒿……”她的眼神逐渐聚焦,然而随着眼睛扫过后,她突然顿住了,眉头微微皱起。

她的手指停在竹简上,目光在其中的文字中扫过,脑海里迅速转动着:“但师父今早的舌苔显示脾胃虚寒,直接服青蒿汁恐伤阳气。”她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她知道,按照《疫方》的记载,青蒿的确是治疗病菌的重要药材,但直接服用却可能对脾胃虚寒的体质造成损伤。

就在此时,顾辰逸走到她身旁,掏出平板电脑,迅速调出矿难幸存者的诊疗记录。“根据这些资料,”他简短地说,“当年文老用姜汁做药引。”他手指一滑,切换到红外热成像图,屏幕上立刻展现出老孙头服药后的体表温度分布。林婉儿凑近一看,脸色微变——那些温度分布图,竟与竹简中描绘的经络图惊人相似。那条条经脉,随着药物的服用,开始在老孙头的体表上清晰呈现,仿佛古老的治疗法则正在现代的身体上生效。

正当林婉儿和顾辰逸互相交换着思考,突然,大师兄从一旁急匆匆地走过来,举起手机,兴奋的声音打破了房间内的沉静:“药监局回函了!同意我们用古墓出土的陶罐煎药,列为特批传承项目!”他的声音充满了惊喜与激动,那封回函如同重磅消息,带着一种跨越时空的认同与支持。林婉儿的眼中闪烁着光芒,仿佛古代的智慧与现代的科技在这一刻完美对接,而她也在这一过程中见证了传统医学的再度复兴。

狂风怒吼,暴雨倾泻,药田大棚的遮雨布在风中剧烈地颤动,仿佛要被撕裂成片。水珠从布面上飞溅下来,像是无数利刃砸向大地,空气中充满了湿冷与泥土的气息。林婉儿却没有被暴风雨吓退,她坚定地走到大棚一角,毫不犹豫地揭开了部分遮雨布。她的动作快速而果断,雨水顺着她扎针的腕带流淌,滴落在泥土中。她的目光依旧专注,眼中闪烁着对这些植物深深的信念:“鲜青蒿需承天地之气。”她低声说,仿佛与天地之间的联系在这一刻被重新唤醒。

顾辰逸沉默地站在她身后,撑着伞,眼中不由自主地带上了几分担忧。他看着雨水顺着林婉儿的腕带流淌,打湿了她的衣袖,但她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仿佛她的身躯与这场暴风雨融为一体。尽管狂风和雨水肆虐,她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使命,像是要把这场暴雨中的生机与希望,一针一线地植入大地。

突然,一声急促的呼喊打破了这片刻的宁静:“林大夫!”林婉儿转过头,看到曾经闹事的中年男人带着矿工家属冒雨赶来。他们的身影模糊不清,仿佛被暴雨吞噬,但那股急迫的气息依旧能感受到。他们肩上背着沉重的麻袋,麻袋上沾着明显的煤灰,那些黑色的灰尘随着雨水不断洇出,形成一条条漆黑的溪流,顺着他们的身躯和麻袋流淌。这些人是这片土地的见证者,身上带着岁月的印记,也带来了某种不容忽视的重量。

“这是老矿区最后一批棉籽饼肥!”那名中年男人气喘吁吁地说道,语气里带着无比的决绝与希望。这些棉籽饼肥,仿佛承载着矿区过去的历史,也承载着对未来的期许。林婉儿接过那沉甸甸的麻袋,感受到那股来自土地的沉默力量。

就在这时,文老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沙哑而坚定:“扶我去看三七苗!”他披着顾辰逸的西装外套,虽显得有些不合身,但依然坚毅地站立着。输液管依然连接在他瘦弱的手臂上,隐约可见其中流动的液体,显得有些突兀而陌生。然而,他眼中的光芒依旧锐利,仿佛穿越了岁月,直视前方。“你们看这断茎处的黄汁——古人称‘药泪’,须以陈醋调和外敷……”他的话语低沉而平静,带着一种跨越时空的权威感。

林婉儿微微蹲下身,视线紧紧锁定在三七苗的断茎处。那一滴黄汁缓缓地从断茎的伤口处渗出,宛如晶莹的泪滴,仿佛承载了千年的药理与智慧。她小心翼翼地取下陈醋,按照文老的指示,将其调和后,轻轻外敷在断茎的伤口上。那药液在伤口上流动,似乎瞬间与植物的生命力融为一体。

整个场景仿佛被暴雨中的一丝光芒所照亮,林婉儿与文老共同面对的,不仅是眼前的风雨,还有那沉淀在历史中的智慧与责任。这片药田,承载着无数人的期盼与愿望,而她,也将继续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生机。

七日后的清晨,百草堂前的木芙蓉正盛开,花朵粉嫩、娇嫩,阳光透过轻柔的树影洒在花瓣上,泛起柔和的光晕。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花香与泥土气息,宁静的早晨在温暖的光线下显得尤为安详。文老坐在藤椅上,依旧身穿那件旧袍,苍老的面庞上带着岁月的痕迹,但眼中却透露出一股不容忽视的智慧与沉稳。他的腕间仍贴着留置针,虽然身体略显虚弱,但那种久经沙场的坚韧依然未曾改变。

文老手握药杵,稳稳地叩击着药臼,药粉在其中翻飞,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每一击都在传递着某种古老的医道。他低声说道:“手要稳,心要静。”他的声音虽然轻缓,却极具穿透力,仿佛在为身旁的病人传递着某种无声的力量。“这浮小麦须炒至卦色——就是土黄带三分焦。”每一字每一顿,都似乎在强调医术中的精准与细致。

林婉儿站在一旁,微笑着将温热的茶盏递到文老面前。她的目光柔和,透着一丝关切与温暖,仿佛这一刻,百草堂内的一切都与她的心意息息相关。她知道,这些细微的治疗过程,每一步都充满了深厚的医道,文老的言传身教不仅仅是医术,更是对生命的敬畏。

顾辰逸也在旁边,他虽然穿着西装,但口袋里那截未曾点燃的艾条,却显得与他整洁的外表格格不入。他正跟着大师兄学习制艾绒,一丝不苟地切割和处理每一根艾条,似乎在吸收着这古老的治病技艺。尽管他此刻身着西装,但那一截艾条和他手中灵巧的动作却在无形中彰显出他对这门古老医术的尊重与热情。

正当大家专心投入在自己的事情中时,老孙头急匆匆地从外面走进,手里拎着一个玻璃罐,脸上带着明显的兴奋。“林大夫!”他大声呼喊,急步走来,“我孙子在药田发现了个稀有物品!”他激动得几乎喘不过气来,眼中充满了期待与喜悦。

他将玻璃罐小心地递到林婉儿面前,罐中陶器的土壤中蜷缩着一粒朱红色的种子,颜色鲜艳、光泽独特,仿佛这颗种子并不属于这片土地,而是从另一个时空中带来的一份神秘遗产。林婉儿的目光被这颗种子牢牢吸引,她轻轻拾起陶器,心中隐约有种预感,这颗种子或许与百草堂的使命和历史有着某种不可言喻的联系。

文老见状,目光骤然变得更加凝重。他伸手拿过放大镜,仔细地观察着那颗种子。随着镜片下的细节逐渐清晰,种子表面的纹理与色泽展现出一股久远的气息。文老的手微微颤抖,久久没有说话。终于,他低声开口,声音中带着深深的震动:“这是师父临终前提过的‘血珀三七’……”他话音未落,眼中已经涌上了泪水。文老将放大镜放下,双手合十,眼神复杂而深沉,“原以为绝种了……”他说着,泪水终于滑落,眼中的痛惜与怀念交织在一起。

林婉儿站在一旁,感受着文老情感的波动,她的心头也涌上了一股无法言喻的情感。这颗种子,不仅仅是一颗普通的种子,它承载了数十年甚至百年的历史,它可能是百草堂与古老医术之间那段失落的联系,也是师父曾经留下的生命印记。

整个百草堂似乎被一种静谧而神圣的气息笼罩,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滞,而那颗朱红色的种子,也成了这片古老药田中的新生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