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寻仙小酒馆 > 第19章 三日之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杜仲被韩辞的精妙埋伏彻底压垮,站在包围圈中央,整个人显得颓然无力。

韩辞神情冷峻,缓步走到杜仲面前:“杜将军,这局你输了。你的兵,已经无路可退。”

杜仲咬紧牙关,眼角微微抽动。他曾是天阙国的名将,一呼百应,而现在,却不得不在一个义军将领面前低头。他挣扎了片刻,终究还是认命般地叹了口气,垂下了头:“我认输了。韩将军,想要如何处置我,悉听尊便。”

韩辞看着杜仲,嘴角微微上扬:“杜将军,杀你,我并不费力。但你手中还有一座襄城,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东西。”

杜仲抬头看向韩辞,隐约猜到了韩辞的意图,但又不敢贸然回应。

“你会替我打开襄城的城门。”

“韩将军,襄城乃是天阙国的重要防线,我若是打开城门,便是背叛朝廷.....那我以后如何自处?”

“你以为你还有‘以后’吗?”韩辞冷冷地反问,“杜仲,你现在已经身陷重围,若不是我一念宽恕,你的尸首早就横在这里了。背叛朝廷?在你举兵侵扰民众时,你早就背叛了。”

杜仲脸色青白交错,手指微微颤抖。

“我若答应你,你会放我一条生路?”杜仲的声音带着一丝绝望和挣扎。

韩辞眼神依旧冰冷:“我可以保你一命,但你的未来在何处,要看你接下来的表现。如果襄城大开,既可以保你活着,也可以保你的家眷无虞。”

“好.....我答应你。”

韩辞点了点头,随即转身对周围的士兵下令:“让杜将军的部队整顿,陪同他前往襄城。他若有任何异动,立刻处决。”

杜仲回到襄城城下,心情复杂至极。城门缓缓打开时,他只觉得心如刀绞,仿佛每一步都踏在深渊的边缘。

城内的守军看到杜仲带着残兵归来,纷纷迎上前来。副将王戍第一时间冲了过来,脸上满是急切:“将军,外面的局势如何?那些义军可还在包围?”

杜仲压下心中的波澜,强装镇定:“敌军暂时退去了,但他们开出了条件。若我们不投降,便将倾尽全力攻城。为了避免城破血流成河,我已与他们约定,三日后开城投降。”

此话一出,全场一片哗然。王戍更是满脸震惊:“将军,襄城是天阙国的屏障,怎能轻易放弃?您当初夺取襄城立下的汗马功劳,难道全都白费了吗?”

杜仲低下头,避开了王戍的目光。他没有解释,也不敢解释。内心的羞耻感如潮水般涌来,让他几乎无法面对这群追随自己的士兵。

“这是命令。”杜仲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三日后,所有人不得反抗,准备迎接城门的交接。”

王戍听闻,脸色苍白,喉头滚动,似乎还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咽下了所有反驳的话。

云起站在高地,目睹韩辞指挥三军将杜仲的部队包围,又用心理战和战术逼迫对方开城投降,心中不由得升起一丝钦佩之意。眼见襄城守将三日后投降,云起走上前,对韩辞拱手说道:

“韩将军,此番用兵果然妙不可言,不费一兵一卒便拿下襄城,果真是大将之材!”

韩辞正冷眼注视着前方整齐列队的义军士兵,听到云起的话却没有露出丝毫喜色。他转过身,眼神中带着几分轻蔑,冷冷说道:“兵不血刃?云起,你未免太过天真了。”

云起闻言一愣,微微皱眉:“此言何意?杜仲的军队投降,城门已经打开,这不是您的计谋奏效吗?”

这时,陈贤缓缓走上前,微微一笑,语气平和地说道:

“韩将军,杜仲的投降确实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恐怕并未真正拿下襄城吧?”

韩辞目光微转,露出一丝不动声色的冷意,淡淡问道:“哦?陈先生此言何意?”

陈贤从容不迫地拱了拱手:“杜仲虽然答应开城,但他的手下可未必会心甘情愿。毕竟,杜仲不过是一人,而守城的兵士却是千百个。即便杜仲愿降,但他的将校或是士卒中,必有不服之人。到了开城之日,这些人若是暗中设伏,岂不是将军的兵马反倒陷入城中包围之中?”

韩辞闻言,嘴角微微扬起,显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陈先生所言,确有几分道理。那依你之见,我该如何处置?”

陈贤抬眼,缓缓说道:“既然杜仲愿降,那不妨让他唱这一出戏。三日后开城之日,名义上是欢迎义军进驻,但实际上,将军当以迅雷之势直接杀进城去,一举控制全局。如此一来,那些犹豫不定的兵士就算有心反抗,也会因为城门失守、主帅被压而士气涣散,最终无力挣扎。所谓‘以降为饵,借势而取’,这才是夺城的最佳之道。”

韩辞听到这里,眼中掠过一丝惊讶。他微微抬起下巴,注视着陈贤,沉吟片刻后开口道:“没想到陈先生竟能看破我的计谋,果然是智谋之士。”

陈贤拱手一礼,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将军胸有成竹,我不过是多嘴罢了。”

韩辞轻哼一声,语气虽冷却不乏赞赏:“识人用计,我确实还需多仰仗你这样的谋士。希望接下来,我们能够精诚合作,早日平定襄城。”

陈贤不卑不亢地回礼:“为天下苍生,陈某当竭尽全力。”

这一番对话,云起和刘三都在一旁默默听着。刘三表面平静,但心中却对陈贤的睿智更添几分倚重,同时也对韩辞的深谋远虑愈发敬佩。而云起则沉思良久,隐隐觉得这些人各怀才智,但他们的思维方式似乎与自己截然不同——这些人对“局势”有着近乎冷酷的掌控,而他仍在努力适应这种变化。

韩辞听完后,挥手命令道:“来人,把陈贤拖下去,打二十军棍。”

这一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一时愣住。刘三急忙上前一步,试图替陈贤说情:“韩将军,陈贤是我的谋士,他所言不过是为了协助将军夺城,您为何.....”

韩辞抬手打断刘三的话,目光如冰般冷冽:“军中大事,非议者罪。不论是何人,只要敢在外人面前妄议军事机密,就得接受惩处。军法无情,主公,这一点你该比我更清楚。”

他说话时目光落在云起身上,虽然没有明言,但“外人”二字的含义已经非常明确。云起感受到韩辞冷漠的目光,心中一阵不悦,却没有开口辩解。他意识到,韩辞对自己从始至终抱有警惕,甚至可能完全不信任他。

陈贤被两名士兵押下,虽然身形瘦弱,但他一声不吭,默默承受了二十军棍。棍杖落在身上,闷响声清晰可闻,每一下都让旁观者心中揪紧。等到行刑结束,陈贤被带回来时,已是满头冷汗,面色苍白。

韩辞冷冷看着陈贤,声音如寒铁:“陈贤,我知道你有些才学,但军中有军规,若再犯,绝不轻饶。”

陈贤勉强支撑着站起身,拱手一礼,嘴唇颤动,却只说了一句:“谢将军教诲。”

刘三走上前扶住陈贤,面带复杂的神色。他回头看向韩辞,眼中带着些许不解,却没有再多说什么。

云起目光闪烁,忍不住冷笑了一声:“韩辞将军,这一出打军棍的戏,可真是叫我长见识了。军规严谨是好事,但将有才之人如此对待,不怕寒了人心吗?”

韩辞却毫不动摇,语气冷漠:“云起,你不是军人,或许不懂。在军中,才学固然重要,但纪律才是根本。若人人都能随意议论军事机密,整个军队早晚溃不成军。”

云起还欲再言,沈红泪轻轻拉住他的衣袖,摇了摇头,用眼神示意他暂时忍耐。云起深吸一口气,将心中不满压了下去。

三日之约渐近,襄城风云变幻,表面的平静之下,暗潮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