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诡案密档 > 第2章 镜湖迷影:芜湖老城区诡案实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章 镜湖迷影:芜湖老城区诡案实录

欢迎来到诡案密档,我是档案员林殊。本章内容根据芜湖市网友\"夜行者\"投稿的亲身经历整理。2023年深秋的某个雨夜,我在整理积压案件时突然收到一封加密邮件,发件人声称自己正被某种超自然力量追杀。以下文字已通过声纹鉴定与轨迹追踪验证真实性,部分细节因涉及敏感信息作模糊化处理。

雨水顺着青石板的缝隙渗入地底,老轴承厂家属区的霉味在潮湿空气里愈发浓烈。王明宇第17次核对手机定位——导航显示距离目的地只剩200米,但眼前分明是堵爬满爬山虎的砖墙。作为某外包公司的JAVA工程师,他本不该在深夜十一点出现在这片待拆迁的老城区,若不是项目经理那句\"找不到硬盘就滚蛋\"的威胁。

手机屏突然闪烁起诡异的绿光,地图上的路径如同活物般扭曲重组。当他第三次路过那盏接触不良的路灯时,终于注意到墙根处有块松动的水泥砖。掀开砖块的瞬间,指甲盖大小的蜘蛛群潮水般涌出,其中几只竟带着金属光泽。

暗格里躺着个老式牛皮档案袋,封口火漆印赫然是芜湖市八十年代国营厂的标志。袋中除却预想中的移动硬盘,还有张泛黄的集体照。照片里戴着安全帽的工人们站在厂区门口,后排有个穿白大褂的身影面部被烧灼出规则的圆形焦痕。当他用手机闪光灯细看时,玻璃窗倒影里赫然多了个戴防毒面具的人影。

硬盘里的监控视频让王明宇整夜未眠。画面显示项目组七名成员在封闭会议室激烈争吵,日期标注正是半年前集体离职的那天。诡异的是所有人口型与字幕完全不符,当技术主管张薇拍桌站起的刹那,她的脖颈突然呈现180度反转,而现场其他人毫无反应。

次日清晨,王明宇在公司机房发现更骇人的事实:这段视频根本不存在于云端备份,所有日志记录都被替换成空白文档。当他尝试用十六进制编辑器解析底层代码时,屏幕突然弹出满屏甲骨文般的乱码,散热风扇发出类似婴儿啼哭的尖啸。

午休时老门卫的闲聊透露出关键信息:现用办公楼前身是九十年代某生化研究所,地下二层至今封存着当年事故档案。王明宇借口测试网络信号潜入禁区,在布满蛛网的配电箱后找到半本实验日志。泛黄的纸页记载着\"意识量子纠缠\"项目,末页用红笔潦草写着:\"他们回来了,通过电波...\"

第七天深夜的遭遇彻底颠覆了王明宇的认知。当他调试完最后一段爬虫代码,头顶的LEd灯管突然频闪出摩尔斯电码。鬼使神差地,他用记事本记下光脉冲节奏,解密后竟是张薇的私人邮箱密码。登陆瞬间弹出的未读邮件令他血液凝固——发件时间显示为三小时后的凌晨三点,附件照片里他自己正伏在当前的工位上打字。

循着邮件Ip追踪到镜湖西岸的废弃水文站,王明宇在布满苔藓的观测井里打捞出密封钢罐。罐体内除了成捆的3.5英寸软盘,还有枚刻着太极图案的青铜U盘。插入电脑的刹那,显示屏浮现出实时监控画面:三十公里外的公司大楼里,那些\"已离职\"的同事正在工位上机械地敲击键盘,每个人的后颈都延伸出光纤般的透明丝线。

真相在暴雨夜轰然揭晓。当王明宇带着证据赶往警局时,车载收音机突然自动跳转到某个加密频道,机械女声用三十四种语言重复警告:\"观测者不得介入\"。透过后视镜,他看见所有路灯都在雨中扭曲成dNA双螺旋形态,挡风玻璃上的雨滴悬浮组成二进制瀑布流。

躲进老城区巷口的24小时便利店后,收银员递来的小票背面印着神秘坐标。循着指引来到镜湖地下防空洞,泛潮的墙面上布满荧光涂鸦构成的星图。某个瞬间他福至心灵,将青铜U盘插入墙角的旧式终端机,整个空间突然弥漫起檀香——全息投影里,八十年代的老研究员们正在给某种液态金属生命体进行图灵测试。

最后一次收到\"夜行者\"消息是冬至日凌晨。邮件附件里的视频拍摄于某栋未完工的写字楼天台,夜视镜头记录下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七个透明人影正将光纤丝线接入北斗卫星接收器,而他们脚下用血绘制的阵法,与老轴承厂地下挖出的战国帛书纹样完全吻合。

当我带着调查组抵达现场时,只在水泥地上发现焦黑的太极八卦痕迹。气象局记录显示当晚该区域出现持续13秒的球状闪电,而远在深圳的项目甲方数据库里,所有相关代码都变成了《易经》卦象。更蹊跷的是,镜湖区档案馆关于老轴承厂的卷宗里,多出了整整二十页用甲骨文书写的设备采购清单。

(本案档案编号:wuhu_ES-023,暂归类为未解类超自然事件。涉事企业已于2024年1月注销,七名失踪人员家属均收到海外匿名汇款。特别提醒:若读者发现电子设备出现异常摩尔斯电码,请立即断网并联系当地异常事件处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