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抄家王 > 第368章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诉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68章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诉求

国与国之间的诉求是不一样的。

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就要互相使绊子。

准噶尔汗国的诉求:

第一步,向东吞并漠北的喀尔喀三部。

从而达到壮大自身的目的。

第二步,待自身实力明显优于叶尔羌之后再对其发难。

从而实现一口气推平叶尔羌的战略诉求。

第三步,以碾压之势吞并和硕特部。

从而实现对西藏和青海地区的占领。

第四步,彻底统一蒙古之后向大明发难。

横扫中原地区,占据地大物博的华夏,恢复蒙古帝国的荣光。

总结下来就是,准噶尔并不想立即跟叶尔羌开战。

因为巴图尔浑吉台觉得自己的优势不那么明显。

他很怕开战后陷入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叶尔羌汗国的诉求:

绝对不能让准噶尔吞并漠北的喀尔喀三部。

否则巴图尔浑吉台的骑兵部队将超过25万。

那是叶尔羌就再无实力与之抗衡了。

所以阿不杜拉明知道自己不占优势也要跟准噶尔开战。

毕竟现在就开战还能搏一搏。

否则再等下去就相当于慢性自杀。

本来阿不杜拉对即将发生的战争是持悲观态度的。

15万骑兵对20万骑兵是个人都知道打赢的几率微乎其微。

但是自从搭上了张士仪这条线之后阿不杜拉的心思便活泛起来。

第一,向张士仪购买燧发枪,增强自身的实力。

第二,邀请张士仪出兵帮自己打准噶尔人。

如果这两步操作得当,阿不杜拉坚信战争的天平一定会朝着自己这边倾斜。

人是为了希望而活的。

之前胜利的希望不大阿不杜拉都愿意跟准噶尔开战。

现在胜利的希望大增阿不杜拉的战斗热情可谓是比谁都高。

蒙古的王者不是叶尔羌就是准噶尔。

这是明摆着的事情。

面对蒙古族的最高王座阿不杜拉完全控制不住内心的悸动。

哪个蒙古男儿不想做成吉思汗那样的人物呢。

沈战的需求:

游牧民族始终都是大明陆地上最大的威胁。

彻底消灭或者政府蒙古一直都是沈战的诉求。

然而,现在准噶尔、叶尔羌、和硕特、喀尔喀等各蒙古势力都不弱。

如果明军硬打的话即使能赢也会伤筋动骨。

而且蒙古人占据了多达6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征服如此广大的地域没个三五年肯本就做不到。

国力、时间都是沈战不愿承受的。

因此沈战采纳了右丞相李岩的建议。

改正面进攻为侧面拱火,让蒙古各部为了争夺内部霸权而死斗。

等蒙古人内部斗得筋疲力尽了大明再出重兵征讨。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这都是最经济实惠的做法。

于是便有了张士仪跟阿不杜拉称兄道弟的经典戏码。

其实一切都在沈战的掌控之中。

沈战就是要让阿不杜拉看到登顶的希望。

然后孤注一掷地跟巴图尔浑吉台血拼到底。

只要叶尔羌和准噶尔这两个最强的汗国同时倒下去。

那么蒙古人对大明的威胁便降到了最低。

张士仪进京运作出兵权限那都是扯淡。

只要叶尔羌在战争中落了下风张士仪是百分百会出兵相助的。

既然老铁想打大明说啥也得力挺到底不是!

5000支燧发枪的采购费用阿不杜拉没有支付给张士仪。

这笔钱继续挂账,来年以棉花偿还。

就这样,阿不杜拉在欠了2.9亿斤棉花外债的情况下发动了针对准噶尔的战争。

这跟后世的某些战争何其相似。

越穷越干,越干越穷,直至毁灭!

而当事人则身处迷雾不自知。

开明元年初,吴三桂发动十万人在海参崴搭建简易港口。

至二月末,海参崴港已经具备了接纳大型船队的能力。

吴三桂想海参崴港运送了大量的粮食、淡水和弹药。

东北省副总兵夏龙山亲率一万大军驻守海参崴港。

新一轮的侵日战争进入了倒计时。

三月初一,黄得功率三万大军在青岛港登船出海。

副将田雄率剩余部队在山东守家。

负责运送黄得功大军的是天津水师提督冯元飏。

后者带来了一百艘战舰和六百艘运兵船。

冯元飏并没有如此雄厚的实力。

半数的战舰和运兵船都是郑芝龙借给他的。

有沈战在中央遥控指挥。

大明的战争潜力能够快速地向需要的地方倾斜。

扯皮,敷衍,阳奉阴违,你去问问谁敢。

黄得功在天津水师的旗舰上见到了冯元飏。

冯元飏:“下官参见总督大人!”

黄得功:“冯提督不必多礼。

此战你我之间要紧密配合。

务必于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

“下官全凭总督大人调遣!”冯元飏客气地说道。

黄得功手握十万重兵,且可以独自领兵征讨日本。

很显然他不但未被沈战打压,还得到了沈战的重用。

对于这样的重臣冯元飏自然懂得如何与对方相处。

黄得功的三万大军登船后,冯元飏立刻指挥舰队向海参崴港进发。

为了躲避日本方面的眼线冯元飏做了两个必要的动作。

首先,冯元飏派出三十艘战舰遮蔽了靠近日本的海面。

这使日本的前哨军舰无法探听到明军舰队的任何信息。

其次,冯元飏命令舰队贴着朝鲜的海岸线航行。

这样做可以保证舰队尽可能远离日本海。

从而大大降低被日本人发现的可能。

朝鲜海军对此会不会有意见呢?

答:他们意见很大,但是没什么鸟用!

之前的侵日战争中多尔衮已经把朝鲜海军给祸害没了。

现在朝鲜能出海的只剩下一些小渔船。

对于明军舰队的嚣张行为他们除了用眼神释放射线并无太好的办法。

三月十二,由黄得功和冯元飏率领的远程舰队抵达海参崴港。

夏龙山早已为远征军准备了充足的食物和物资补给。

黄得功和冯元飏的大军在海参崴港休整两天。

士兵们上岸吃了几顿好的,顺便缓解了一下长途旅行带来的疲劳。

冯元飏组织水师官兵为舰队补充粮食、淡水、弹药等物资。

三月十五,由七百艘舰船组成的庞大舰队直奔日本秋田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