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抄家王 > 第363章 布局正在生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黄得功手握十万大军且军事指挥能力突出。

有人劝沈战找个理由架空黄得功,或是直接灭杀也行。

沈战没有采纳这种极端的建议。

崇祯皇帝因自卑和嫉妒杀害了大量优质武将。

这样做带来的负面效果就是明军在各条战线节节败退。

沈战是懂得优秀武将价值的。

因此像黄得功这种一流武将沈战绝不会随意浪费掉。

让黄得功领兵三万去偷袭日本沿海的三个县。

等他回来的时候就让去山东当总督。

总督的权力极大,说白了就是在地方上军政一把抓。

黄得功心知肚明。

沈战这是以一种委婉的方式让他放弃在南直隶的权力。

黄得功带着自己的兵去山东。

然后协助东北战区司令吴三桂对日本、朝鲜和沙俄作战。

沈战安排自己的心腹去接管南直隶的军政大权。

这样一来黄得功到了新的位置上发光发热。

朝廷也丝滑地掌控了南直隶这个敏感地带。

这样的结果可谓是皆大欢喜。

至此,大明最后一个不稳定因素也被沈战的大度给化解了。

开明朝元年,正月十五之后。

大明朝的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

正月十六,东北省盛京城。

东北战区司令兼东北省总督吴三桂接到了户部发给他的官方文书。

【四千万斤棉花已在运往东北省途中!】

【望总督大人安排好沿途接收和护卫事宜!】

“哐当!”吴三桂看过文书后腾地站了起来,桌子上的水杯直接被打翻。

四千万斤棉花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东北省两百万人口平均每人能分配到二十斤棉花。

东北苦寒,棉花这种战略资源对东北来说太重要了。

“哈哈哈,老子能干很多事情啦!”吴三桂仰天长啸。

水泥厂有了,钢铁厂有了,煤矿也有了。

火器局的产能也上去了。

现在棉花这种战略物资都一步到位了。

吴三桂知道从这一刻起已经没人能阻止东北省的腾飞了。

陕西总兵张士仪以私人名义跟叶尔羌汗国做生意。

十万日本女奴作价三百万两白银卖给了叶尔羌汗国。

这笔钱叶尔羌汗国需要用三亿斤棉花来支付。

叶尔羌大汗阿不杜拉还送给张士仪两千万斤棉花作为回礼。

也就是说叶尔羌汗国首批需要支付给张士仪的棉花数量是3.2亿斤。

阿不杜拉手里没有如此多的存货。

他只能尽快组织大规模种植。

然后于明年完成支付。

为了跟张士仪交朋友。

阿不杜拉将手中的四千万斤存货全都给了张士仪。

张士仪是朝廷的代言人。

他要棉花毛用没有,棉花这桩生意他肯定是不敢碰的。

东西交到户部后方岳贡第一时间询问了沈战的意见。

“全部送往东北省,让吴三桂自行处理!”

随着沈战的一声令下。

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户部车队沿着水泥官道赶往东北省。

收到朝廷的文书后吴三桂第一时间给沈战写了一封信。

【东北省今春预计播种高产作物一千万亩!】

【鞍山钢铁厂年末产量预计达到两百万斤!】

【锦州火器局预计年产燧发枪两万支,各式大炮一百门!】

吴三桂说了这么多只想告诉沈战一件事。

我老吴正在拼命开发东北省的潜力。

东北省的民生在飞速发展,军备建设也一刻不停歇。

陛下啊,只要您再给俺老吴两三年时间。

俺老吴保证还给您一个不一样的东北。

漠南蒙古。

风城要塞建筑工地。

五六万大明工匠和日本奴隶争分夺秒地搞着基建。

高文采每日上下午要各去工地一次。

工地上的各种细节都装在高文采的心里。

沈战当了皇帝,高文采没机会回京庆贺。

因此高文采只能写信一封汇报一下风城要塞的建设进度。

把沈战布置的任务干好了也算是对沈战最好的回报吧。

【草原环境变幻莫测,时风大,时温度骤变!】

【日本奴隶多有损耗,亡者过千!】

【士兵和工匠亦有非战斗减员,亡者两百余人!】

【纵有千难万难臣亦不敢耽误工程进度!】

【地基业已完成,城墙正在建设之中!】

【风城进度接近两成,预计寒冬来临之前全部完工!】

高文采:

陛下啊,在草原搞大工程可太艰难了。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时而狂风大作,时而风沙漫天。

最要命的是这个地方的昼夜温差贼大。

很多日本奴隶因为操劳过度丢了性命。

工程进行到现在死亡的日本奴隶已经超过一千人。

即使是我们自己的工匠和士兵也有不小的非战斗减员。

全都加起来已经有两百多人为国捐躯了。

虽然工程上遇到的困难很多。

但是臣一点都不敢耽误工程进度。

工程开始至今还没有一股蒙古骑兵前来骚扰。

这样的好事估计不是总有。

所以臣一定会争分夺秒早日把工程干完。

一旦风城要塞完工那么漠南地区的主动权便牢牢地握在了我大明手里。

从现在的进度来看。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臣预计寒冬来临之前就能完工。

届时臣会把风城要塞作为最珍贵的礼物送给陛下。

西域,叶尔羌汗国和准噶尔汗国的交界处。

叶尔羌大汗阿不杜拉指使下面的人跟准噶尔汗国起了摩擦。

摩擦升级之后双方展开了一场千人规模的血拼。

阿不杜拉制造这起军事冲突的用意是什么呢?

答案是他想在实战中测试一下燧发枪的威力。

作为见面礼李岩曾经送给阿不杜拉500支燧发枪。

阿不杜拉让士兵们训练一段时间后心里痒痒得不行。

于是便有了后面的小规模军事冲突。

“砰砰砰!”

悦耳的枪声在战场上响起。

叶尔羌骑兵以风筝战术放了三轮枪。

然后对面的准噶尔骑兵就跑了。

准确地说是准噶尔骑兵落荒而逃。

1500发弹丸打出去准噶尔骑兵被击毙160多人。

整体命中率超过了十分之一。

关键是燧发枪这玩意射程远啊。

一旦操作好了可以实现全程吊打。

“啊哈哈哈,燧发枪真乃神兵利器!”阿不杜拉狂笑不止。

苏里唐看得直流哈喇子。

“哥,你分给我200支燧发枪呗!”

“滚,我没你这样的弟弟!”阿不杜拉大怒。

通过此战阿不杜拉看清了燧发枪的战略价值。

这也坚定了他跟陕西总兵张士仪死抱在一起的决心。

张士仪在叶尔羌汗国安插了不少的眼线。

这些事情都没能逃过张士仪的眼睛。

于是,张士仪怀着愉悦的心情给新皇沈战写了一封信。

【阿不杜拉亲测燧发枪之威力,结果甚妙!】

【臣与阿不杜拉之棉花交易已无悬念!】

【后续臣会按照陛下交代加大军火输出力度!】

【待叶尔羌和准格尔打出真火之时就是我大明覆灭蒙古之日!】

张士仪:

陛下啊,西域那边的事情正按照我们的预期在发展。

阿不杜拉耐不住寂寞亲自测试了燧发枪的威力。

测试的结果那是相当完美。

第一战便干死了准噶尔那边一百六十多人。

估计有了信心的阿不杜拉会继续挑衅准噶尔汗国。

臣会在适当的时机继续输送军火给阿不杜拉。

等叶尔羌和准噶尔打出真火气两败俱伤的时候。

就该轮到我大明进场收割了。

东北的吴三桂。

漠南的高文采。

陕西的张士仪。

三人的书信先后抵达北京城。

沈战看过三人的书信后心中充满了万丈豪情。

朕在各个方向上的布局正在慢慢显现出效果。

早晚有一日朕要将这些方向上的敌人全部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