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明1635 > 第133章 花花肠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陛下,建奴铁骑加上蒙古鞑子,总兵力6万上下,若不采取积极措施,大明危矣!”

老孙声如洪钟。

殿中随即陷入寂静,有心的无心的都在等着天子。

这事儿确实太大,建奴数年来已经两次叩关,所到之处可谓鸡犬不留。

今日偏偏把兵事拿到朝堂上来说,他们总算可以瞎逼逼了。

不过作为精明的大明官员,得看看形势再说。

“陛下,臣以为应立即出兵,杀杀建奴嚣张气焰!”

兵部右侍郎梁廷栋出班。

崇祯望了他一眼,一副抓到救命稻草的表情。

心中却在想,你吗间谍身份已经八九不离十,看你家伙有啥幺蛾子。

“请梁爱卿教朕。”

啥?满朝除开知情者外,全都惊掉下巴。

皇帝数月来风风火火,从未示弱过,当下竟叫臣子教他,太特么意外了。

皇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其它事或许都可当愣头青,唯独忌惮建奴。

很好,有怕的东西就好,微臣喜欢也。

“陛下,臣前些时日有幸观摩禁军比武,禁军士气颇佳,装备精良,可挥师一战。

五万京营兵需拱卫京师只能作罢,然三万税兵可派,加上宣府边军共计15万大军,如此可与建奴一决高下!”

梁廷栋款娓道来,作为兵部大员,他拥有发言权。

不过提出税警都跟着去作战,就有点意思了,让革新派不得不警觉。

崇祯越加笃定,此人与意图破坏新税制甚至建奴叩关,肯定有关联。

“陛下,梁侍郎此言差也!”

王业浩拱手反驳。

天子一副六神无主,将目光投向王业浩。

“陛下,禁军出动臣并无异议,然税兵成立不足两月,新税铺开在即,税警怎可抵御建奴?

梁侍郎作为兵部大员,如此向陛下进言,居心何在!”

王业浩大义凛然。

“王侍郎,建奴战力不容小觑,我军兵力非接近三倍不可。

中原抵御流贼如火如荼,辽东与建奴势均力敌,根本无兵可调,难道王侍郎要看着大明生灵涂炭吗!”

梁廷栋不甘示弱。

“那按梁侍郎之意,多出三万税兵就能一定乾坤?恐怕过于荒谬吧?身为兵部侍郎竟口出妄言,不是庸才就是在心怀不轨!”

“你...你...你...”

梁廷栋胡子气得直吹。

王业浩义正言辞,新建的税兵能不能上战场,只要是个人都分得清。

崇祯心里跟明镜似的,这苟日的着实可恨,出兵都想玩花花肠子。

“陛下,新税是否值得全面推广有待商榷,即使要铺开,臣以为让税兵上上战场未必不可。

经过战火洗礼,税兵势必出类拔萃,如此更利于往后执法,成为户部之利刃!”

郑三俊拱手道。

皇帝直想发笑,在正史上郑三俊虽才能一般,但为人算正派严谨。

可这家伙话中似乎有话,比梁廷栋说的还令人敏感。

便问道:

“郑爱卿说新税值得商榷,这跟朝廷出兵有何关系?”

崇祯又摆出一副请教神情,显得很尊重他。

郑三俊很得意,在南都呆了那么久,总算重回中枢,皇帝要他说,他自然得表现表现。

理了理思路,开口道:

“陛下,当初魏阉一党南下收税,搞得民怨四起,尤其苏州抗税,称得上给朝廷抹黑。

太祖当初定下商税,也不过仅收几十年,后来几近取缔,神宗皇帝重开,效果并不明显,照样弄得民怨沸腾。

故臣以为,商税百抽五过高,应取消,即便征收,也应遵循太祖规制三十税一。

至于田赋十抽一,类似于张江陵一条鞭法,张江陵变法无疾而终,可见其不得人心。

房产税、土地交易税等臣以为更万万不可取!

当下中原在剿贼,建奴即将叩关,为维持大明稳定,臣恳请陛下废除新税制,望陛下三思!”

崇祯听后想骂娘,特么简直一派胡言。

问你二者之间的关联,你却一味抨击新税。

到底是张廷玉胡乱吹捧这家伙,还是读书人迂腐之气作祟?或是心怀不轨?

不管怎样,最起码此人无大用,说不定就是东林党的开路先锋。

心里这样想,表面上却不能表露出来。

见到皇帝那般模样,很多朝臣胆子变得大了。

“臣附议!”

“臣附议...”

一下子竟走出二十几个大小官员,瞄眼一看,绝大部分都是东林人。

奶奶的,这下子更有意思了。

东林士大夫力量太强大,通过几个月捶打,对他们而言,似乎作用不大。

看来还是人杀得太少,也没有真正与东林党开过战。

要不是今日情况有别,真想把这龟孙杖毙。

“郑爱卿!”

“臣在!”

“你擅长钱粮之事吗?”

“禀...禀陛下,臣并不擅长,然食君之禄,便要与君分忧,断不可将君父置于危墙之下!”

“好一副慷慨陈词,朕看你出言抨击新税,才是将朕推于危墙之下吧!”

“臣...臣不敢!”

天子露出微怒,郑三俊偷瞄一眼,口中有些结巴。

“陛下,郑三俊不知钱粮之事,却对新税出言不逊,臣弹劾其不在其位乱谋其政,有违朝廷命官务实严谨之品德!”

户部侍郎范复粹发声。

这人才被提拔入户部没多久,明确出言力挺天子。

“臣附议!”

“臣附议...”

十多个朝官附和,尚书以上大佬一个没站出来。

皇帝方才一问,或许只是想看看哪些人在使坏,并不愿在这件事上纠缠。

内阁与六部大佬正在务实派的道路上狂奔,这种事他们根本不想掺和。

崇祯深吸一口气,开口道:

“诸位,专业事务得专业人干,守好职内一亩三分地即可,没事少去指手画脚。

朕不希望尔等乃全才,尔等也没那能力,此事休要再提,诸位好自为之!”

还有很多人想出班,原本想借题发挥,不过今日出兵事务似乎更重要,天子这番告诫意味很直白,最终还是忍住。

崇祯随即转换话题,继续回到正事上面。

“王侍郎!”

“臣在!”

“你可有出兵良策?”

“启禀陛下,臣有一策,请陛下定夺!”

“快快道来。”

演戏得要演全套,昨日就商量过,也正好为钱龙锡、王业浩出征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