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明1635 > 第43章 趁热打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今天这把火烧得够旺,皇帝耍这般手段,令朝臣们始料未及。

内阁全军覆灭,六部及各部门又出现空缺,朝堂该怎么办?

不待文武反应,崇祯准备趁热打铁,来一番独断朝纲!

“李若链!”

“臣在!”

“朕擢升你为锦衣卫指挥使,赐斗牛服,彻底整肃锦衣卫!”

“臣领旨谢恩!”

这么多人被拿明显李若链使了不少劲,当然得升官,朝臣们想起他那小本本,没几个不心头发虚。

“方正化!”

“奴婢在!”

“擢升你为御马监掌印,给朕重振御马监!”

“奴婢遵旨!”方正化高声领旨。

缓了缓,崇祯望向众人:

“诸位爱卿,如今内阁空缺,六部督察院七缺其五,朕是待尔等廷推,还是由朕来钦定?”

广场上陷入沉寂,皇帝这样说简直不要太露骨,方才这阵仗,他们咋敢轻易接话。

“启奏陛下,朝政不可荒废一日,臣以为廷推耗费时日,由君父钦定最为妥当!”

刘宗周咳嗽一声,再次出班。

呵呵,这家伙挺懂事,先前与许誉卿一唱一和,都是聪明人嘛。

“臣附议!”

文震孟也跟着出班。

“臣附议!”

“......”

侯恂孙传庭及数人出列,不一会儿就达到数十人,大多都是级别较高的官员。

崇祯满意地点了点头:

“既然卿等无异,那朕就依卿等所奏!

“许誉卿!”

“臣在!”

“着吏科都给事中许誉卿,接任光禄寺卿!”

“臣领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许誉卿很感动,今日当回出头鸟,皇帝还是念及功劳的,自己干了十几年都给事中,这下连升六级终于见到曙光。

“蒋德璟何在?”

“微臣在!”

“着翰林侍读学士蒋德璟,兼任太常寺卿!”

蒋德璟愕然,随后激动领旨。

侍读学士仅为五品,这下兼管太常寺官居正三品,自己啥时候进圣上法眼了?

“两位爱卿,张至发薛国观必然搞得乌烟瘴气,你等继任后立即核对账目,清查作奸犯科者!”

“臣等遵旨!”

两衙门某些官员将头埋得更低,看来躲得过初一,终究躲不过十五。

“刘宗周!”

“微臣在!”

“着爱卿升任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在左右都御史未到任前,督察院暂由爱卿兼管!”

“臣多谢陛下隆恩!”

刘宗周心情激动无比,自己升了官,还是最向往的礼部,实在大善。

今天他弹劾温体仁,以朝臣们看来应该是皇帝授意,于是给人一种错觉,只要听皇帝的话,一切都好办。

崇祯其实并未找过他,仅仅是个美丽的误会,纯粹乃刘宗周精明,那份档案不知捂在身上多久,想来对温体仁早都怀恨在心。

“着李邦华黄道周二人,分任督察院左右都御史,李邦华加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入阁参预机务!

南京兵部尚书范景文,调回接任兵部尚书,加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入阁机务!”

朝臣再次错愕,他们廷推了几天,选出的左都御史一个都没上。

皇帝抓两个升一个,空出三个位置留给想要之人,其中两人不但入阁,还得到东宫属官名分,真特么惊掉下巴。

“王徵何在?”

“臣在!”

“朕任爱卿为工部左侍郎,你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啊!”

“臣......臣......”

一个正五品地方按察佥事升为三品大员,难免语无伦次,没容他们多想,崇祯继续道:

“着南京兵部右侍郎毕懋康,回京师接任工部右侍郎!”

朝臣们更是不解,毕懋康升任工部右侍郎,那当下右侍郎刘宇亮咋办?

望了眼王徵,崇祯微笑道:

“王爱卿休要惶恐,朕要你上任后,与刘尚书一道大力发展工部事务!”

“臣领旨谢恩!”

“毕自严!”

“微臣在!”

“加毕自严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保,入阁参预机务!”

“臣......臣遵旨!”

毕自严诧异,刚恢复户部尚书职,这下进内阁还是太子未来坐师,人生的大起大落,太特么刺激了。

“文震孟何在?”

“臣在!”

“着少詹事文震孟,接任吏部尚书!”

文震孟大惊失色,自己当上吏部天官,乃六部之首,实在不可思议。

“臣何德何能,让陛下如此重用,臣惶恐,恐难担当大任也!”

“哈哈,文爱卿休要推辞!”

此人《春秋》讲得好,且清廉刚正,适合干六部之首,自己早都经过深思。

“钱龙锡!”

“臣在!”

“着原内阁次辅钱龙锡,改文华殿大学士、升太子太傅,入阁参预机务!”

“臣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钱龙锡饱含热泪,受了几年罪,这次既升阁殿又升“三师”,皇帝对他太好了。

“孙承宗何在?”

“臣在!”

“孙爱卿四朝元老,于大明功劳有目共睹,着挂兵部尚书衔,建极殿大学士,加封太傅,在范景文未到任前,提调兵部一切事务,入阁领衔朝堂!”

崇祯雷厉风行一通任命,弄得朝臣们应接不暇。

其实明末就兵事这一块,最适合的搭档乃孙承宗与袁可立。

可惜袁可立两年前就已病逝,没办法,只能用能力略微逊色的范景文。

“臣......臣......”孙承宗一时语塞。

见他那样,崇祯瞬间明白,位列“三公”第二位,上面就仅剩一个最高的太师衔,完全已达到人臣顶端。

三年前孙承宗辞官,曾授予他太傅虚衔,可孙承宗死活不接受,历朝历代封为太傅之人少之又少,或许是唯恐高处不胜寒吧。

想到这一层,崇祯严肃地说道:

“爱卿所想朕心中有数,若树大招风,那朕就不动如山,再将歪风灭之!”

“臣......臣多谢陛下恩典!”

孙承宗感激涕零。

皇帝这句话非常明确,示意他放手去干,他是真心想为大明办实事,多年来一直如此。

可惜被弹劾怕了,并非怕丢官,而是很多时候甚感悲愤,皇帝如此一说,加上这几日所感所悟,惶恐变成坦然。

大势已定,崇祯深吸一口气,哥的地盘哥做主,老子可不是善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