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明1635 > 第4章 生产队的骡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若链是幸运的。

职位晋升一级,又是查晋商,又是成立军情处,圣上还破天荒给这么多钱,可谓太阳从西边出来。

他蛰伏快五年了,早就看惯大明腐朽,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

现在除了要惩治蛀虫,皇帝还让提防骆养性,他这上官平时做了些啥他清楚得很,不禁对未来充满想象,同时也甚感诸多压力。

思虑片刻,崇祯接着道:

“爱卿回去后立即选出一百心腹之人,莫带绣春刀,换成其它兵器,另备足马匹帐篷及两日干粮,全都换上便装,午膳后到西华门待命,去吧。”

李若链微愣,没有多问,随即领命而去。

安排好这档子事儿,崇祯英俊的脸上仍愁云密布,陷入深度思考,时而还不停叹息。

一旁的王承恩大气不敢出,生怕惊扰圣上。

过了好一阵,崇祯眉头舒展些许,开口道:

“大伴,叫人去传曹化淳、方正化前来,朕有要事相商!”

“奴婢遵旨!”

出门吩咐完毕,王承恩又匆匆回到案前,微微垂头站立。

仔细望了他几眼,崇祯挤出一丝浅笑,神情继而变得放松了些。

他方才已经释然不少,初步规划有了,那开干便是,既来之,则安之,过份忧郁毫无益处。

王承恩再次偷瞄,见圣上笑而不语,眼神又像之前那样怪怪的。

皇爷是啥意思?这眼神简直让奴婢春心荡漾啊。

皇爷,王承恩屁眼又是一阵紧缩。

这个死太监,比皇帝大七八岁,虽能力一般,但处事圆滑,对旨意绝对服从,在最后时刻陪伴帝王殉国。

比基友还忠贞,属于铁心的患难“吊友”。

对于吊友,崇祯当然不能亏待他,于是,立即封他为司礼监掌印。

王承恩倍感意外,随即露出喜色。

看来方才想多了,误解了皇爷偏好,真该自抽几耳光。

以后可不能这样想了,还是御膳房的黄瓜更适合自己。

王承恩收起歪心思,深吸一口气。

年前掌印太监挂掉,至今还未重新任命,皇爷实在对他恩宠至极。

“大伴,朕让你担当此任,你肩上担子可不轻巧。”

“奴婢叩谢皇爷天恩!”

崇祯微微点头,吊友嘛,理应重用,值得被深度信任!

联想到司礼监人等,包括王之心、王德化之流往后劣迹,还有亡国时,那些视死如归的阉人,崇祯心中五味杂陈。

接着说道:

“传朕口谕,即刻将方正化、高时明、李凤翔提拔到司礼监,未来王德化王之心去留,朕自有主张!”

“遵旨!”

王承恩立马明白,皇上要给他一个新班底。

崇祯如此安排,乃基于历史轨迹,作出的合理考量。

整个内廷,曹化淳威望最高,除他之外就数王德化、王之心,张彝宪那个名义上的大内总管,都只能服从老曹。

这几个人当下均在司礼监充当秉笔,还兼管其它机构。

老曹乃东厂掌印,同时提督京营,虽东厂已经败落,但手里仍有不少人,权力很大。

此人忠心没问题,也有头脑,后世说他打开城门迎闯王,完全乱弹琴,人家那时早都告老还乡了。

张彝宪兼着兵仗局及内库掌印,与朝臣私底下“眉目传情”,这种家伙没啥卵用。

哦,差点忘了,太监本身就没卵。

至于想把二王清理出去,皆因两人后来都是叛徒,对于叛徒绝不可再放于身边,得让苟日的出去咬人。

理了理情绪,崇祯继续道:

“大伴,有几件事需要你速速办理!”

“请皇爷示下!”

“持朕手谕,立即请孙承宗、李邦华、黄道周入朝,钱龙锡也给朕召回来!

调南京兵部右侍郎毕懋康,入京听用,让他将手下工匠一并带来。

寻觅军中武将黄得功、周遇吉,调入京师!”

想了想,接着道:

“着陕西曹文诏之侄曹变蛟,卢象升军中杨廷麟、虎大威,即刻前来京师。

江西教谕宋应星、山东按察使司王徵,南直隶吴江县医者吴又可,通通给朕请来!

以上人等到京后,务必及时禀报,不得有误!”

“奴婢遵旨!”

寻思一番,还有个范景文没提,届时待朝堂理清稳当再调不迟。

孙传庭还在京师当小官,随时都可任用,得把他放在原有时空最合适的地方。

至于算半个牛人的人杨嗣昌,此人应该还在老家丁忧。

不知怎的,崇祯对他很反感,暂时不想用,让他继续守孝算了。

“此外,命人去福建两广,寻找南洋传入我朝新物种,名曰番薯。

全国土豆、玉米等可食主粮,择优选取,一并买个几万斤种子。

朕要把这些农作物,放在官地试种,继而推广,让大明百姓有口饭吃!”

“遵旨!”

“还有,火速派人去河南,向洪承畴传令!”

怕王承恩记不住,便将先前写好的几张御令递给他。

“下去安排吧!”

“遵旨!”

吩咐完,望着王承恩退出的身影,崇祯心里一阵嘘唏。

圣旨流程太特么复杂了,大大限制了皇权,不干实事的官员一大堆,全是吵架专家,已经成为皇权掣肘。

自己要用几个人,为保密都不敢下圣旨,连中旨也不太恰当,只能悄悄搞御令,真特么憋得慌!

对于给洪承畴传令,是他知道当下这一时空流寇行动态势。

宿主老哥性格急躁,把自己想象成军事天才,总喜欢对前线战事指手画脚,规定所谓灭贼期限。

当然,国库穷得连老鼠都不愿意去,战事不能长期拖延,也为主要原因之一。

可战场非纸上谈兵啊,限这限那,完全制约了发挥空间,兵事岂能儿戏?老哥简直比生产队的骡子还要急。

劣迹不能再延续下去了,必须痛改前非!

至于朝堂,目前有温党主导,温党压得东林党与其它诸党喘不过气来,可惜温体仁属于典型的不干实事一类,当首辅完全德不配位,谈得上误国误民。

目前得先稳住他一段时日,利用温匹夫廷推出一些想用之人,再把老温设法搞下台。

届时牛人们来京师助力自己,崭新的一页,必将彻底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