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明1635 > 第117章 洋和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孙范二人离去,阁内就剩下李若链与王承恩。

皇帝在思考着什么问题,两人屏住呼吸没敢打扰。

此刻崇祯还在想水师的事儿呢,想要重振,舰船就是最大问题。

大明福船技艺曾傲视全球,然随着大航海时代深入,福船用于作战已经凸显劣势。

前世在资料上看过,福船稳定性比西夷船更好,但却少了灵活性。

也就是说,当下用作运输舰似乎更合适,作为战舰就显得牵强。

自己并非崇洋媚外的主,好东西得伸手去拿,该防备的也绝不可掉以轻心。

后世李中堂洋务运动太特么跪舔,自己可不会那样干。

大明不能忽视建奴,更不能落后西夷,还得把几百年后与西夷的大仇通通给报了。

想到这儿,崇祯说道:

“李若链!”

“臣在!”

“命人去通知科学院官员,包括在京洋和尚头头,以及与之有接触官绅名流,明日未时到科学院见朕,爱卿随朕同去!”

“臣遵旨!”

这一晚,皇帝用过晚膳早早睡去。

今日去北郊感受到了新鲜空气,让他底气更足,也由此联想到很多还没做的大事。

当皇帝太特么累了。

要是当初穿越成一个富家纨绔,躺平吃香的喝辣的,再玩玩情调,那该多好。

可9年后山河破碎,在蛮夷铁蹄蹂躏下,纨绔能继续逍遥下去吗?

大概率不稳当。

......

翌日未时,大明科学院衙门。

科学院为原成国公府改造而成。

平日只有王徵、毕懋康等少数官员在此办公,也有各地找来的工匠能人等。

这里太大了,很多地方都还没利用起来,显得略微冷清。

“皇上驾到!”

小太监扯着嗓子喊。

王承恩李若链伴在左右,扶着天子走下改良版鸾驾。

所谓改良版,其实就是顶普通轿子而已。

这几个月老爱到处跑,为避免惊扰四方,在城里走动就换成一般轿子。

王徵、毕懋康、吴又可、宋应星、焦勖、崔安、两个洋鬼子,还有几个面熟的官员在门口迎驾。

吏部右侍郎姜日广都在,另一个文士打扮的人不认识。

“免礼!”

“谢陛下!”

王徵走到近前,非常虔诚地迎着一行人进入衙门。

于堂中正位坐定,望了一眼在场诸人,皇帝浅笑道:

“朕今日微服出巡,就是想见见各位,与尔等拉拉家常。”

王徵几个熟悉的官员倍感隆恩浩荡,汤若望和另一个洋人更是兴奋不已。

“多谢陛下。”

“王爱卿,朕尚有不熟悉之人,爱卿还不快快道来。”

“遵旨。”

王徵指向三个官员文人,介绍道:

“陛下,此乃工部员外郎刘灿、顺天府照磨邱时宣,松江府举人陈子龙。”

呵呵,邱时宣,不就是数月前在广宁门被掌嘴那家伙吗,此人都入教了?

陈子龙,是历史上跟柳如是很恩爱,结果却让钱谦益捡漏那个陈子龙吗?

崇祯来了兴致,一个一个问。

“邱时宣,你入教了吗?”

邱时宣望了汤若望一眼,说道:

“禀陛下,臣仰慕汤神父才学,然时日尚短,暂未获得洗礼。”

“嗯...”皇帝点了点头。

“陛下,邱大人不日就可洗礼入教。”

一个看起来很老的洋鬼子发言,官话比汤若望说得还纯正。

皇帝有些疑惑。

“陛下,此乃耶稣会会长龙华民。”

王徵补充道。

崇祯心头呵呵。

苟日的,蛊惑我大明百姓,利玛窦和你都不是啥好鸟。

“在场人等,都有哪些人入了教啊?”

皇帝面带微笑,看起来很和蔼,并无干涉之意。

汤若望龙华民心中一喜。

大明天子召来的这些人,很多都入了教,或是与传教士亲近。

瞧大明皇帝这表情,他们的传教大业似乎有望了。

“启禀大明陛下,王侍郎、姜侍郎、焦博士都已入会,时常感受天主福音。

陈公子校对恩师遗稿,与我等探讨几何学术,可惜陈公子对我教存有误解,尚未接受感化。”

“嗯...”崇祯笑容不改。

“你是徐光启的学生?”

“回禀陛下,正是!”

“哈哈哈,”皇帝大笑。

此等良才懂经济,精通文墨,听起来不像他座师那样受西教侵蚀。

“你乃哪一年举人?”

“禀陛下,我朝三年中举。”

“四年及去岁深受温体仁所害吧?”

“陛下,臣...”

陈子龙虽未入仕,不过在大明凡是有功名者,皆可自称臣。

历史上他在崇祯四年会试受到倪元璐、徐光启青睐,当时的首辅周延儒也很看好他。

无奈自己的卷子上有涂抹,老周怕老温逮他小辫,以致不敢力挺。

去年会试更惨,温体仁主考排挤复社,复社学子可谓全军覆没,他自然就落榜了。

心灰意冷间,留京校对整理徐光启遗作,经常与洋和尚打交道,也就有了今天这一出。

“没关系,进士并非唯一出路,连吴院副这种民间医者,朕都委以重任,你无需心忧。”

“谨遵陛下教诲!”

“当然,你要继续科举也可以,不过未来之科举,说不定就不单为四书五经喽。”

陈子龙眼睛睁得大大的,有点君前失仪。

他可是个儒家忠实信徒,不然也不会反对西夷人传教那一套。

不过他有时也发觉,圣贤书能够治国安邦,却少了富国强民的具体学术。

自四年前结识徐光启,被徐大人的才学所折服。

所以前年徐光启去世后,便留京清理他的遗作,纯属个人爱好,并不认可他信奉西教之举。

“朕以为学术便是学术,信仰便乃信仰,二者不可混为一谈,你做得对。”

“多谢陛下!”

陈子龙有所触动,他没想到当今天子竟如此开明,分得清是是非非。

洋和尚听到这话,心头就有点不爽了。

“陛下,天主好比中华之女娲盘古,创造天地创造人类,人原本有罪,需接受我主救赎。

主赐予人间一切,世人感受天主福音,方得因果轮回...”

龙华民竭力颂扬,他不愿错失在大明皇帝面前展示的机会。

万历帝直至当今皇帝,对天主教不反对也不支持。

要是明皇能开个尊口,他们的传教事业将蒸蒸日上。

崇祯心中冷笑,洋和尚想忽悠老子,那你可找错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