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司马贼子!居然使出如此下作的手段!” 张合双眼瞪得滚圆,死死盯着司马懿。他的手不受控制地迅速伸向腰间剑柄,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那架势,似乎下一秒就要将剑抽出,狠狠砍向司马懿。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曹操猛地抬起手,大声喝道:“儁乂,莫急!此子,决然不可活,但且等等!”

张合听到曹操的话,身形一滞,连忙拱手,急切说道:“丞相恕罪!末将实在是见这司马懿太过阴险狡诈,心中怒火中烧,一时冲动,这才……”

曹操看着张合,神色缓和了些,宽慰道:“儁乂,你对我曹氏忠心耿耿,本相心里清楚得很,又怎会怪罪于你?”

张合听了,心中一阵感动,眼眶微微泛红,声音也有些哽咽:“丞相……”

······

张飞瞪大了铜铃般的双眼,直勾勾地盯着诸葛亮,那模样仿佛见了啥不可思议的事儿。

他挠了挠头,疑惑地开口,声音里满是不解:“军师呐,你到底用了啥计谋啊?居然被那主播当成了绝招,说得神乎其神的!”

关羽站在一旁,不紧不慢地伸出手,轻轻捋着胡须,像是在思索着什么。

过了片刻,他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猜测:“莫不是军师用书信来逼迫对方?”

诸葛亮微微皱了皱眉,轻轻摇了摇头,声音低沉又温和:“这事儿,亮也实在不知。毕竟当时的具体情形,我并不清楚。”

·······

【这事儿但凡对三国稍有了解的,那肯定都知道,啥事儿呢?

就是那 “红装促战”。

话说当时,诸葛丞相那是亲自派兵到魏军营前,那阵仗,叫骂声、挑衅声是此起彼伏,就跟那开了锅似的。蜀汉将士们是使尽了浑身解数,就盼着魏军能出来痛痛快快地打一场。

可您再瞧瞧人家司马懿,那定力,就跟那泰山似的,稳稳当当,死活就是坚守不出。不管你蜀汉怎么折腾,我自岿然不动。

蜀汉一看这叫阵没效果,那可就急眼了。

咱这诸葛丞相,那也是个有主意的人,一咬牙,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了一套女人衣裳。

这啥意思呢?

这就是明摆着羞辱司马懿啊,意思是说,你司马懿这么谨小慎微,畏畏缩缩的,哪像个带兵打仗的将帅啊,简直就只配做个女人!

这招可太损了,你说这魏将们能受得了吗?

一个个那是怒火中烧,就跟被点燃的火药桶似的,坚决要求出战,非得给蜀汉一点颜色瞧瞧不可。

司马懿一看这情况,劝说也不管用,下令也拦不住,这可咋办呢?

他眼珠子一转,有了主意,就跟众将说,咱写信上表朝廷,请求出战,只要皇帝准许了,咱立马就出兵。

这曹叡,那也是个聪明透顶的人,一眼就看穿了司马懿的心思,心领神会地就下了命令,不许出战。

还派了辛毗持节来当司马懿的军师,说是军师,其实就是来约束他行动的。

这下可好,每次诸葛丞相一来挑战,司马懿就假装要带兵出击,可只要辛毗拿着符节往军门那儿一站,司马懿就跟变了个人似的,立马就不再出兵了。

姜维一看这情形,就跟诸葛丞相说:“辛毗拿着符节来了,司马懿肯定不会出战了。”

诸葛丞相那是什么人呐,那是智慧的化身,他也看透了司马懿的想法,忍不住叹息道:“他本来就不想出战,之所以这么坚决地请求出战,不过是想在众将士面前显示自己的勇武罢了。

将领在军中,君主的命令有时候是可以不接受的,如果他真有想法出战,还用得着大老远地向朝廷请求出战吗!”

既然魏军不出战,诸葛丞相也有自己的打算,就分兵屯田,做好了长久屯驻的准备。

没过多久,诸葛亮又派使者去求战。

这司马懿呢,他不跟使者谈军事,反而问起了使者:“诸葛公的起居饮食怎么样啊,一顿能吃多少米?”

使者老老实实回答:“三四升。”

司马懿又接着问政事,使者说:“打二十军棍以上的处罚,都是诸葛公亲自阅批。”

就这么看似不经意地问了几句,司马懿转过头就跟旁人说:“诸葛亮恐怕快要不行了。”

嘿,您还别说,还真被他给说中了。当月,诸葛丞相就在五丈原军中病故了。

蜀汉将领们为了稳定军心,秘不发丧,悄悄地整顿军队后退。

当地百姓发现了,赶紧跑去报告,司马懿一听,立马派兵追击。

蜀汉杨仪一看这情况,马上返旗鸣鼓,做出一副要回击的姿态。

司马懿一看这架势,心里琢磨着穷寇莫追,就收军退回了。

当时就有传言说:“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第二天,司马懿跑到诸葛丞相的营垒去巡视,看完之后,忍不住称赞道:“诸葛亮,那可真是天下奇才啊!”

公元 234 年八月,诸葛亮在五丈原病故,享年五十四岁。

这历时七年的诸葛亮北伐,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蜀汉这边呢,将领杨仪、魏延在撤军之后,为了争夺权力,闹得不可开交,最后杨仪把魏延给杀了。

司马懿一看这蜀汉内乱,就想着趁机攻蜀,可曹叡没同意,他也只能作罢。

到了公元 235 年,司马懿又升官了,升任太尉。

瞧瞧,这司马懿可真是运气好,死一个人,他就升一次官,也不管是自己阵营的,还是对方阵营的。

诸葛丞相这一离世,曹魏在关中地区可算是暂时松了口气,没了那如芒在背的威胁。

司马懿呢,也就被调回了洛阳城。

您瞧啊,司马懿在关中经营多年,他的那些旧部,早就像大树扎根一般,在那儿落地生根了。

曹叡心里头琢磨着,可不想再让司马懿手握兵权带兵打仗了,毕竟这权力大了,难免让人心里不踏实。

可这世事啊,就像那六月的天,说变就变。

这边西边的事儿刚算是按下了,嘿,东边又开始闹腾起来,乱成了一锅粥。

这一乱,可就又给司马懿创造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