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 > 第98章 粉身碎骨浑不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唐太宗时空

李世民目光专注地盯着直播画面,眉头微微皱起,喃喃自语道:“利益一致,与国同休!这青鸟不知是哪个大家族的女子,所说真是振聋发聩,讲到了治国的本质啊!”

随后,他转身面向大殿上的众臣,语气中带着一丝严肃和沉痛:“当年隋炀帝为何在短短时间内,便将大隋败亡,便是因为他与世上所有人为敌,他是一个独夫,百姓、勋贵、世家,朝野中无一人与他同心,或者说有共同利益。”

房玄龄见状,连忙开口道:“陛下,百姓所求,无非安居乐业,只要朝廷为天下百姓谋利,以百姓之心为朝廷之心,那大唐江山自然稳如泰山!”

李世民听后,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所言甚是,朕要将这个道理刻在屏风之上,日夜提醒自己。”

……

明太祖时空

朱元璋凝视着直播中的画面,听到青鸟提及朱祁镇此前已经打了一场长达七年的战争,不禁惊讶地脱口而出:“原来这朱祁镇在此之前,就打了一场七年的大仗!”

随后,他指着画面上那些疲惫虚弱的老百姓,眼中闪过一丝愤怒和怜惜,恨恨地说道:“他已经打了七年仗,百姓已经疲惫不堪,他如何敢再发动如此多的人力,这好战之心从哪里来的?”

话音刚落,朱元璋心中忽然想到了朱棣,他猛地一拍龙案,怒气冲冲地将朱棣逮了过来,二话不说就是一顿痛揍。

而朱标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并没有上前阻拦。在他看来,朱棣受点教训也好,免得他成天只想着打仗,不顾及百姓的安危和国家的长远发展。

……

明太宗时空

朱棣听着解说,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力和绝望:“兵败被俘,在朕看来已经是最大的耻辱,但在朱祁镇这里却是开胃菜。”

话还没说完,朱棣的眼中已经噙满了泪水,他默默地流下泪来,声音哽咽,痛苦地说道:“五十万人,却因为这黄口小儿,死无葬身之地,朕愧对大明百姓啊!”

朱高炽和朱瞻基见状,心中一惊,连忙跪在地上,面对那直播上的画面,不敢再说什么。

……

【青鸟方才不过是凭借自身的理解,略微对土木之变的原因做了一番分析。

那么接下来,青鸟就接着再讲讲,土木之变之后,朱祁镇的种种表现,以及大明朝廷又是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的。

首先咱们来瞧一瞧,土木之变后,大明这边所遭受的损失。

在土木堡那场战役里头,跟着出征的英国公张辅、驸马都尉井源、兵部尚书邝堃、户部尚书王佐、内阁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了铭、王永和等五十多位朝廷的重要人物啊,都战死沙场了。

只有大理寺右寺丞萧维桢、礼部左侍郎杨善等那么几个人幸运地逃了出来。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居然有个太监叫喜宁,他投降了瓦剌,把明朝内部的底细一股脑儿全给交代了。

五十多万的士兵呢,死的死,伤的伤,大半都没了,剩下的也都逃散或者失踪了,最后能跑回京城的那是少之又少。

二十多万匹骡马,还有大批的衣甲、器械、辎重,全都落到也先手里啦!

战后一个月,也就是农历九月十二日,提督居庸关巡守都指挥同知杨俊报告说:“近些日子在土木捡到了遗留的军器,总计有头盔六千多顶,铠甲五千零八十领,神枪一万一千支,神铳六百多个,火药十八桶。”

九月十三日,宣府总兵昌平伯杨洪又上报:“在土木捡到头盔三千八百多顶,铠甲一百二十多领,圆牌二百九十多面,神铳两万两千多把,神箭四十四万枝,大炮八百个。”

从这个报告咱们就能瞧得出来,在朱棣时期,从全国精心挑拣组成的京军和神机营这些精锐部队差不多已经损失干净了,大明已然失去了向外扩张的实力。

从这会儿开始,大明已经开始转向以防御为主的军事态势。

而就在这一刻,大明的灭亡也埋下了伏笔。

那就是大家没了向外扩张的欲望之后,便慢慢开始走向文官所主导的土地兼并,政治上是勾心斗角,藩王的剥削,百姓的痛苦一天比一天加重。

朱祁镇呢,则被蒙古军给俘虏了。

对于怎么处置明朝皇帝,也先跟众人商量之后,决定把朱祁镇留着,当作跟明朝外交的筹码,谋取中原地区的最大利益。

说实话,如果朱祁镇在土木之变的时候能够殉国,或者说他在被也先俘虏之后有自杀的念头,当他成功这么做的时候,或许他还能配得上他那个名号“明英宗”。

可惜啊,胆小怯弱的朱祁镇全然没有了明太祖、明太宗、明宣宗等人的刚烈血性,他畏畏缩缩地活了下来,甚至都忘记了在土木之变中因为他而丧生的那五十万大明子弟。

那么大明朝廷这边收到土木之变的消息后,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

首先啊,京城这边那简直是,家家戴孝,户户挂白幡。

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不管是高官还是平民,差不多整个北京城的百姓,都有自家子弟在土木堡丢了性命。

悲痛那是在所难免的,不过朝廷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带着大批重兵向北京进发的也先,而北京城已经失去了军队。

失去了军队的朝廷,到底该怎么应对呢?

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首先下令让郕王朱祁钰监国,还企图用财宝去赎回朱祁镇,然而也先收了财宝之后却不放人。

翰林侍讲徐珵(徐有贞)竟然提议南迁。

而就在这时,一个能够改变大明命运的男人现身了,此人便是于谦。

于谦厉声说道:“提议南迁之人应当斩首!京师乃是天下之根本,只要稍有变动,大事就完啦!难道没看到宋朝南渡的旧事吗?”

于谦坚决主张抗战,得到了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爱国官员的支持。

郕王朱祁钰认同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北京城的朝廷,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准备浴血奋战呐。

可这边的皇帝朱祁镇,却走上了他那卖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