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穿越高育良:牢不可破的汉大帮 > 第100章 师徒闲谈,高育良召开政法学院干部、学生大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0章 师徒闲谈,高育良召开政法学院干部、学生大会。

《学生大会—师说》

杏坛盛会启新章,政法凌云当自强。

律海滔滔承正脉,国徽熠熠立新纲。

殿堂巍巍思千载,圭臬明明照八荒。

莫道书生空论道,擎天自有笔如枪。

……

汉东大学大礼堂阶梯教室后台,此时的高育良刚换好一身朴素的深蓝色中山装,正由自己的爱徒祁同伟替自己整理仪容仪表。

“同伟啊,最近小度、虎子和赵公子那边,情况如何?”

祁同伟闻言笑道:“老师放心,一切安好。”

“小度那边学习成绩原本就很优秀,现如今加上我和阳阳的辅导,考上汉大不成问题。”

“虎子那边…毕竟是底子差了点儿,不过好在初中的知识还比较简单,现如今至少几次测验一直都在进步。”

“只不过…可能虎子并不是适合学习的料子,最多…也能成为个中等生。”

高育良闻言笑道:“教育的宗旨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增长知识,而不是为了那个分数。”

“能到中等即可,毕竟他未来要走的路,并不需要多少的知识积累。”

“对了,瑞龙呢?”

见自家老师提起赵瑞龙,祁同伟那脸上的笑意是止也止不住,都快乐出声来了。

“哎呀,老师呀,咱们的这位赵公子啊,可是个妙人儿。”

“浑身上下就剩一张嘴硬了。”

“那待人接物…呲呲…嘴上是怼天怼地怼空气,可实际上就是小孩子争强好胜,太爱脸面罢了。”

“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我也发现了,对于那孩子,请将不如激将。”

“现如今利用他争强好胜爱面子的性子,学习成绩倒是进步的挺快,按照这个情况下去,应该能差不多够分数线。”

“只不过剩下的…如果还是刚压线或者差一点的话,后续可能就要靠他的父亲,咱们的赵副省长‘发力’了。”

高育良闻言一乐,饶有兴致地看了祁同伟一眼。

“来吧,我的爱徒。”

“自古寒门出贵子。”

“说说你对类似瑞龙这样的二代三代子弟,怎么看?”

“老是想听一听你此时…不…确切来说,应该是现阶段的真实想法。”

祁同伟闻言,心知这是老师在考教自己,沉思一阵回答道:“老师。”

“不得不说…投胎是个技术活。”

高育良噗呲一乐:“你小子…还有呢?”

祁同伟笑道:“投胎已经能够解决他人生中百分之九十的事情了,对于我们这种普通人来说…足够夸张了。”

“不过…老师,我现在心态还不错。”

“人各有命!”

“以前我认为我的命不够好,毕竟从小吃不饱也穿不暖,为了一日三餐发愁。”

“之前拼了命的学习,就是为了能够在将来通过知识去改变命运。”

“但是现如今…能够遇到老师您,遇到阳阳,我的命…还是不错的。”

“尤其是…遇到您!”

“您教会我的,远不只是知识,而是人生的真谛。”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曾经的我患得患失,是因为得到的不容易,失去的很容易。”

“但现如今,我觉得得与失并非那么重要,只要我曾经全力以赴过,就足够了。”

高育良闻言欣慰得点了点头,现如今的祁同伟才是他最中意的祁同伟。

超越了曾经的毛头小子,也胜过了后来的胜天半子。

“同伟啊,老师送你一句话。”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何事。”

“牢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全力以赴!”

“好啦,陪老师去见见你的师弟师妹们吧。”

“今天这个日子,对于我们汉大政法系,对于未来的汉大政法学院——至关重要!”

……

五分钟后,戴着金丝边眼镜、身着一身中山装、蹬着擦的锃光瓦亮的黑皮鞋地高育良,阔步走入礼堂阶梯教室。

当他出现的一瞬间,整个礼堂阶梯教室,全部沸腾了。

数百名学子大声呼唤着“高老师好”,高育良也边走边不时和学生们热情打着招呼,挥手示意。

在祁同伟的一路护送下,高育良登上讲台中央,开场主持人陈阳已经准备就绪,举起了话筒。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对于我们汉大政法系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经汉东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龙国教育部备案批准,汉东大学政法学院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最敬爱的高育良老师讲话致辞。”

随着台下传来热烈的掌声,高育良在讲台前站定,调整了一下话筒。

“哈哈,刚才的主持人,是我的学生之一,汉大政法系的团总支书记,你们的校花学姐——陈阳同学!”

“哦,她还找了个校草,就是你们的小穷光蛋大师兄——祁同伟!”

此话一出,会场内爆发出一片哄笑声,只不过这阵哄笑声,大部分都没有恶意。

坐在台下的祁同伟,满脸笑意地握住了自己女友陈阳的手,面对老师的玩笑,他并没有生气,也没有怪罪。

因为他从来没有在意或者避讳过自己的穷苦出身,没有避讳过自己的农民的孩子。

高育良又道:“但是,身为你们的学姐,我的爱徒之一,今天我不得不批评陈阳同学你几句。”

这话一出,原本哄笑的会场,瞬间又变得鸦雀无声起来,同学们都开始面面相觑,即便是陈阳也是心头咯噔一紧。

难道…自己做错什么事,让高老师不高兴了?

就在众人疑惑之时,只见高育良轻笑道:“平时我讲课的时候,你叫我一声高老师,我不挑你的理。”

“出了办公室和教室的门儿,你叫什么什么?”

“叫什么高老师?”

“工作的时候——称职务!”

“叫我高院长!”

高育良话音刚落,全场又再一次爆发出了剧烈的笑声、嘘声和起哄声。

陈阳闻言顿时心头一松,感情老师这是借机活跃气氛呢。

祁同伟看了看台上的自家老师,笑的前仰后合。

高育良见把会场众人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了,也赶忙介入了正题之中。

“好啦,气氛足够活跃了,下面咱们该谈谈正事了。”

讲话稿内容——

各位同志、同仁、同学们:

春意渐浓时,正是法理精研季。

今天的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站在汉大政法系,这座历经六十载春秋的殿堂前。

面对在座的三百余位,心怀法治报国理想的同仁学子,我不禁想起《商君书》开篇所言。

“法者,国之权衡也。”

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龙国教育部、汉东省委省政府批准、汉东省教育厅大力支持,各级政法系统全力配合。

在以艾前进书记、正强校长为首的汉东大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

研究决定,拟将汉大政法系,升格为汉东大学政法学院。

这个决定,既是对我们六十载办学传统的传承,更是面向新时代的开拓。

此刻,请先让我们共同探讨政法教育的历史脉络、时代使命与发展路径。

高育良轻轻推了推眼镜,手扶讲台,目光深邃地看向参会学子们。

一、溯古观今:政法教育的历史经纬。

龙国古代政法思想的精髓,在《尚书·吕刑》中可见端倪。

“明于五刑,以弼五教。”

这是西周时期形成的礼、刑相辅体系,开创了东方政法文明的先河。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传人——韩(非)子云:“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这种法治精神穿越千年,至今仍在警示我们:政法教育必须秉持公正之道。

从古至今,从西到东,从外到内,从雅典学院到稷下学宫,从岳麓书院到京师大学堂。

人类文明发展史,不断印证着培根所言:“法学家的智慧是国家的珍宝。”

1906年沈家本主持修订《大清刑律》,开创龙国近代法学教育先河。

1937年西南联大法商学院在抗战烽火中坚持办学,培养出王铁崖等法学大家。

这些先辈在民族危难之际坚守法治火种,恰如《管子》所云:

——“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世之仪表。”

今天,当百年变局之际,与世纪之交之际相交。

当技术革命重塑社会形态,当改革开放焕发新活力,当我们既要走出去,还要看清楚。

我们筹建政法学院,正是要续写这份跨越时空的政法教育传承。

这不是简单的名称更迭,而是要在改革开放的春天的故事里,重构“明德尚法”的精神谱系。

高育良顿了顿,喝了口水,继续讲解道:

二、经世致用:改革开放新时代的三大使命担当

第一重使命,在于全力服务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强调:“法律应该和政t性质相符合。”

“当前我国法律体系已形成‘1+4’基本框架,但基层法治人才缺口仍达20.3%。”

“各地公检法司专业政法工作人员在编人数,远少于实际需求数量,所以,我们新学院将重点关注行政系统中‘公检法司’基干力量的培养工作。”

为全省政法系统,竭力培养综合型、复合型、专业型政法人才,做好政法后备干部储备工作。

第二重使命,在于应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现代国际法基础,而今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蓬勃发展,我们要面对不仅是传统的政法问题,更会涉及很多外籍人士、外企,甚至是外籍组织。

在与日俱增的国际法人才需求下,学院将增设全球治理法治实验班,参照海牙国际法学院培养模式,让学生在模拟联合国法庭中锤炼涉外法治能力,为以后出国深造、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

第三重使命,关乎青年学子的价值塑造。

柏拉图在《法律篇》中提醒:“教育是把火炬代代相传。”

我们关注到,现阶段,社会舆论场已经出现部分‘法律工具主义’倾。

面对该问题,我们政法学子,要用‘法律诊所’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实习的过程中,亲历各类政法工作情况。

如农民工维权案件,将扮演正反两方,来亲身体会《劳动法》第四十三条的温度。

只有不断锤炼,才是践行‘学而行之’教育理念的生动注脚。

“接下来,我代表我个人,也代表汉东大学政法学院筹备领导小组班子,向大家做出如下保证。”

三、守正创新:政法学院的五大建设方略

其一,构建“法政+政法+法+政”的交叉学科体系。

效仿大学法学院与行政学院联合培养模式,开设“政法+行政管理”的培养方式,培养综合复合型人才。

正如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倡言:“变法者,须通古今之变。”

其二,打造‘旋转门’师资机制。

聘请现任汉东省内公检法司干部官官,担任实务导师,并派出优秀青年教师,到基层公检法司部门单位挂职锻炼,加强合作。

这种双向流动,正是王夫之“知行相资以为用”的当代实践。

其三,建设智慧政法大学堂。运用理论+实践,公检法司干部队伍+政法学院教师团队+政法学校优秀学生队伍相互配合、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大前提,去践行法治,让各类法规制度、政法条文从课本走向实操。

这既是对韩非子‘法与时转则治’的呼应,更是回应钱端升先生‘法治必须科学化’的期许。

其四,深化红色法治文化研究。

我们将整理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档案,开发‘马锡五审判方式’虚拟仿真课程,让学子们体会红色法制的发展历史进程,加强思想教育。

必武同志曾说:“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关键。”

身为一名政法工作者,这种精神传承,将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底色。

其五,拓展“国内法与国际法合作”法律服务平台。

随着改革开放工作的持续深入,我们龙国会和越来越多的外部国家及其企业、公民产生交集和联系。

如何能够利用好国内法,又能够运用好国际法,这既是践行《唐律疏议》“化外人相犯”条款的现代智慧,更是构建改革开放深入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具体行动。

四、继往开来:对师生的三点期望

(一)对青年教师,望诸君谨记沈家本“融会中西,贯通古今”的治学理念。

(二)对莘莘学子,期盼你们既有张释之“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的胆识”,又具宋鱼水法官“辨法析理,胜败皆服”的智慧。

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要时刻坚守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初心。

(三)对全院同仁,让我们共同践行中山先生“宪法者,国家之构成法,人民权利之保证书”的嘱托。

同志们,同仁们,同学们!

《盐铁论》有云:“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从1952年法律政治专修科,到今日的政法学院筹建,我们始终在回答同一个命题。”

“如何让法治文明薪火相传?”

“此刻,历史把答案——写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

最后,请允许我用《商君书·开塞》的箴言与诸君共勉。

“圣人不法古,不修今。”

“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

让我们以筹建政法学院为契机,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法治篇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