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三师开始夜袭后,日军的飞机在白天就不断在周围的各地巡航,来寻找新三师的踪迹,对于这个连续两天晚上给他们极大麻烦的部队,已经引起了这次会战的日军总指挥华北派遣军司令寺内寿一的关注,命令飞行队要尽最大可能找到新三师的藏身之地。
寺内寿一经过这段时间的战斗,已经最先清醒了过来,他开始认识到日本想要完全占领中国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当初所有日军狂热的认为“三个月灭亡中国”,虽然从开战到现在早已超过三个月,但是大多数人还是觉得征服中国还是可以办到的,对此表示乐观。
但是寺内寿一等日军高层开始慢慢发现,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军人,还是有很大一批人有着昂扬的斗争精神,这不光是在忻口的战斗,还有“八一三”淞沪会战、南京会战,这些战役里面,数万,乃至数十万中国军人前仆后继,表现出了不次于日军的牺牲精神和斗争韧劲。
这还只是打到了中国的很小的一部分区域,再往下打下去,还会遇到多少顽强抵抗的中国军人,寺内寿一都不敢想下去。
忻口前线战斗打到第四天时,寺内寿一已经潜意识的感觉这一战可能无法取胜,但是身处的位置让他必须斗志昂扬,到了第五天时,反馈回来的情况要好一点,在对忻口东线和西线的战斗中,都予敌人以重大杀伤,他的心里又泛起了一些希望,虽然没有突破,但是能给与重大杀伤,那么这样下去的结果可能也就不一般,他知道东线的第四集团军是中国的西北陕军,是地方杂牌部队,而西线的第14集团军,是中国的中央军,但是这个集团军的主力14军已经调离。
听到前线的反馈,寺内寿一觉得可能的突破点就在这两个地方,一旦东西两线都被攻破,那么中央南怀化阵地也再无法坚守。不过令寺内寿一失望的是,虽然杀伤中国军人不少,但是晋绥军的35军紧急援助到了西线,34军70师则对东线进行增援,阵地还是稳稳的在他们手中,帝国的武士始终无法突破阵地。
寺内寿一非常不理解,什么时候晋绥军的实力这么强了,他能感觉得到,在山西抵抗帝国武士的主力绝对是晋绥军,不说他们远强于其他中国军队的炮兵,就是单兵作战能力,晋绥军也是属于前列的。阎锡山这个帝国的留学生,原本以为他是个亲日派,没想到确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抵抗派。
寺内寿一虽学的比较杂,但是却有日本人的典型思维,一种面对中国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如果日本不来进攻山西,不去试图全面夺取山西的话,阎锡山可能是个亲日的人,日本都要夺了人家的基业,此时不论怎么都是不共戴天的仇人,如何还能成为朋友?泥人尚有几分脾气,不说手握重权的阎锡山。对于比较喜欢算计的阎锡山,除非到了绝境可能委曲求全,否则绝对不可能轻易将基业拱手让人。
战斗到了第六天仍然没有任何起色,前线动用了特种弹,但是也没没有起到想象中的作用,山西风大,尤其在春季,特种弹发射后很快就被风吹散,并且眼前的这些晋绥军配备的防毒工具的比例高的惊人,远比南京政府中央军的比例高。
此时从娘子关一线也传来了战事不顺的消息,以20师团为主力的部队迟迟打不开雪花山的局面。在雪花山上驻防的26路军,新4师和教导旅打的也是非常的顽强,在娘子关一线的总指挥孙连仲调度非常有力,川军孙震部顶替上来后,守得也很是坚决,在这里的中国将领都表现出了不输于日军将领的指挥素质和战斗精神,所以根本没给攻击部队一点机会。
在娘子关这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指挥进攻的川岸文三郎完全没有更好的办法。
寺内寿一坚持到第七天,而此时在忻口后方的局势则慢慢变得对日军有所不利。晋绥军骑一军完全将山西到忻口的交通线断绝,在敌后,战斗非常的热闹了,赵承绶的骑兵军,时不时来一下突袭,骑兵来去都快,突突一气,在看不到的地方埋几颗地雷就走。
并且考虑好后路之后就敢打日军在沿线的兵站,日军坚守在兵站中,骑一军也打不进去,可是日军只要出去,就免不了被群殴的局面。人家不和你硬抗,就是远远地,将几十门迫击炮或者掷弹筒,集中起来开始轰,仗着对地形熟悉,打完了就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多弹药,造成沿线的兵站和运输兵都心惊胆战,不知道哪一科炮弹落在自己头上。
八路军也不消停,也在不断地制造麻烦,到了忻口开打之后,几乎没有一发子弹或者炮弹能运往忻口前线,过了第一关,后面还有好多关要过。前面的给脱一层皮,后面的再要一层皮,这么三四次之后,剩下的人就统统被收割了性命,运输线整个成为了死亡线。
而在忻口前线,新三师的李志坚也已经直接被阎锡山授权,统筹指挥新三师和在晋北的几个旅,寺内寿一不知道的是李志坚手下还有好几千人的游击区队。
经过两夜的反攻,取得战果已经上报给了前线指挥部,阎锡山也已经知情,于是为了让忻口北的部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就明令在晋北的四个旅全部听从李志坚的安排。
有了四个旅的加入,李志坚对日军的夜攻已经明牌化,每天晚上都必然会来,通过这些天的战斗,李志坚也在战斗中学习战斗,军事指挥上已经可以从容的指挥几万人作战,而不再是之前那样患得患失,庙算在前但是又不能完全依赖庙算,还必须实事求是的随机应变。
到了第八天,此时日军部队中的弹药已经开始不足,尤其是大口径火炮的炮弹,几乎已经消耗完毕,其他各种弹药也都欠缺。现在部队的补给基本上是靠空投,但是空投不敢、也不能投重炮的炮弹,只能是投放一些子弹和榴弹、粮食等。
寺内寿一开始有点想念在前线的板垣征四郎了,这家伙太过不幸,来到中国后,两次都是来到了山西战场,原本想他能够在这一战翻盘,没想到这次大概率又是不胜的后果,估计这个心比天高的家伙的军事生涯要就此为止了,寺内寿一有点同情起这个家伙,或许也是同情他自己,他也将是第一个指挥大军没有获胜的司令官。
大军坚持到第十天,情况完全还没有起色,此时部队已经不能再拖,必须到了撤退的日子,寺内寿一也将自己内心的自顾自怜暂时压制住,他必须为这几万将士负责。再战下去,只是将自己的情况弄得更加不利。
不过这一天也是老天偏向了中国,原本很好的天气突然降温,竟然下起了大雪。山西气候偏寒,农历三月下雪还比较多,晋绥军苦等多日,终于在这一天等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