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一个民校教师的奋斗史 > 第32章 作品登报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艾书:“可以谈,但是要见面,保证对两个老人好。”

“这个好办。”大五哥回答。

艾书回到家,母亲问:“看到姑娘了吗?”“看见了。”艾书回话。其实母亲问“看到”是等于看成的意思与艾书回答的“看到”,完全是两码事,但母亲很高兴,而且不是一般的高兴。

艾书回到学校。驻队工作队员李军气喘喘地跑来:“哎呀,等你几天了,又找不到你家。”他从包里掏出一张《筑州日报》,指着第四版头条,一排诗歌,“这个名字是你吗?”艾书欣喜若狂:“对的,是我啊!”“我的作品登报了!登报了!”

原来是,中共筑州省委发文表彰优秀农民杨华福烈士,号召全省党员、干部、群众向杨华福学习,全省掀起向华福学习的热潮。艾书有感,即兴写了六首诗歌寄往《筑州日报》,想不到竟然被发表了。

艾书一字一句读起来:

老人学习杨华福,争取当个老来红;

白天为队拣野粪,半夜添草在牛棚。

青年学习杨华福,不怕累来不怕苦;

为了革命挑重担,放眼世界把力出。

少年学习杨华福,爱劳动来爱读书;

踏着先烈脚印走,接班建设新中国。

民兵学习杨华福,一有空闲就练武;

练就一身硬本领,戳穿美帝纸老虎。

干部学习杨华福,深入群众同甘苦;

党的政策执行好,毛主席书天天读。

人人学习杨华福,提高认识和觉悟;

雄心壮志涌心头,奋力建设新贵州。

李军接着说:“工作团党委刘书记叫我告诉你,把你个人包括家庭的基本情况如实写出来,工作队党委要报分团党委。已说好几天了,我着急的是这个事。”

没过几天,李军来对艾书说:“分团党委基本确定,你提为公社半脱产干部,搞青年工作,任公社团委书记。现是学期中期,看来你要物色人接替你教书了。

艾书思考,要到公社工作,还要有点新本事。他在公社搞选举服务时,上级开电话会,一个都记录不下来。会散后,几个干部再凑记录,你记东我记西的。

艾书听说有一种快记录的方法。艾书想到了区邮电支局,四面八方的信件,都要通过邮电。

邮电支局的老席先是不屑艾书一眼,随即又和另一位员工聊到有个北京速记学校,交谈时又像是聊与艾书听。艾书当即写了封信寄往北京速记学校试探。约过十来天,北京速记学校给艾书寄来了招生简章,并附测试作文题目。

作文题目是《查记得重要意义》,字数600-800字,要求主题突出,语句通顺、层次清楚。艾书拿回学校,连夜写出来,连标点符号,紧扣800字。第二天下午放学后小跑到莺咀,在邮电支局下班前交寄。

天快黑了,乌云滚滚,雷声阵阵,艾书欲到大姨爹家歇足一会。大姨爹家离邮电支局不过百来米远。艾书走到门口,敲门几下,不见里面有人答应。再细看,门上挂着一把铁锁。

艾书又转到原读书曾寄宿过的堂三姑家。三姑留住不准走。吃过晚饭,艾书说要找姨爹有点事。三姑爹说:“你还不知道呀,你大姨爹全家被遣送到猪拱岭去了。”

艾书吃惊不小:“是为哪样事呢?”

三姑爹说:“哎,说来话长,你们这样亲的亲戚还没听说他家的事吗?”“不晓得,只晓得他是瓦师,”艾书希望姑父摆点来听。

三姑爹说:“解放前,这街上有三家望户,一户明家,一户单家,一户尤家。三家关系很好。尤其明家生意很旺,又置了一些田地,还有佣人。有一天,一个过路道人寄宿明家,他家对道人很热情,留吃留住,不光不收钱,还给路上盘缠。那道人很感激。临走时,指着已走远的、他家长工身影说:”你家这个长工聪明又能干,将来年薪不下50石。你们要好好待他。明老从此暗记心头,从此不再将他当长工看。这人叫英翔。一次他背一箩稻谷到十马田去碾米,过河沟时因踩滑跌倒,一背稻谷全倒在河沟里,被水冲走了,因此不敢回家。一天不见人影,明老约上挚友单、尤三人提着灯笼去找。路上悄悄把道人的话讲给二人听,嘱咐只能善待此人不能透露滴滴。当找到英翔时,他还在打倒稻谷的那点坐起哭。明老把随身带去的干粮给他吃,还安慰说:“背把谷子算哪样,打倒就打倒了,只要没伤着人就是好的。”伸手牵他起来,引回了家,明老还把自己新衣给他换了湿衣服。从此英翔更贴心。明家把他当亲儿子看待,还请单教他读了一些书,又在公路坎下给他修了两间房,又把姑娘放(嫁)给他。”

艾书问:“那后来呢?”

“果不其然。”三姑父继续说:“解放军来了,英翔成了贫雇农代表,上县开会,下乡检查都有他,先当区贫协主席,斗地主、枪杀坏人都是他表态,后来一步等天,当了区委书记。”

艾书问:“姑爹,就是反五风一化被抓的那个书记吗?”

三姑父说:“就是这个人,被抓被斗被关,后来赠别,现在听说是在那个区还是任书记。由于他不在这里当官,这次‘四清’运动,有人出来揭发明、单、尤三家人了。说英翔土改时,包庇这三家人:明家划小土地出租,单家、尤家划富裕中农,三家都应该划地主。有几个人一顶,“四清”工作队把三家成份改成叫漏划地主。你大姨爹被人揭发曾任国民党区分部书记,被打成历史反革命。上前天开斗争大会后,你家大姨爹、大姨妈全家老小一齐被押往猪拱岭去,叫做遣送下乡,房子被生产队锁起。”

听三姑父一讲,艾书心里不是滋味:“猪拱岭那地方,前前年我给牲畜打预防针时去过,山大坡陡,毛草小路,庄稼难长,是个人不宜居的地方。”

三姑父说:“被撵下去的人会有好地方给他们吗!”

艾书回到家里,把这事说了,父亲叹息,母亲流泪。艾书安慰二老:“那地方我找得到。我会代表你们去看他们。”

收到北京速记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通知书说明,北京速记学校就读方式有两种:面试和函授,学制均两年。面授,自付来回差旅费,学校承担学费和生活补助,毕业安排工作;函授:第一学期支付4元钱书本费杂费,以后每学期交费2元,学员交学校作业等邮寄费自己承担,毕业后学校推荐工作。

艾书喜出望外。如去面授,到北京读书,名声好听,以后又能安排工作。粗略算了一下,一个学期来回两趟,要花30多元,一个学年就需70来元,钱从哪里来?断了教书无收入,付不了父母的口粮款,还要借这么多钱读书,最头疼是的,是从哪里借钱?

艾书回家把此事向父母汇报,征求意见。母亲说“儿啊,当好大的官,都不及我经常看见你好。”父亲则说:“是一件好事,但是儿啊,你生错人家啦,从哪里去筹钱读书?”

“爸,妈”,艾书为避免二老难过,抢过话题“我早想好了,我选择函授,一边读书,一边教书,花钱不多,一举几得。就这样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