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异界重生狮族之君王天下 > 第109章 册封国师之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墨的降临与赐福,宛如一道震撼天地的惊雷,在大秦帝国的朝堂之上掀起了惊涛骇浪。秦始皇对林墨的敬畏与感激,犹如滔滔江水,奔腾不息,已然达到了顶点。

为了淋漓尽致地表达对林墨的尊崇,秦始皇当机立断,决定在朝堂上举行一场盛大无比的册封仪式,郑重其事地封林墨为大秦国师。然而,这一决定,恰似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朝堂上引发了巨大的风波。

秦始皇兴致勃勃地下令,在咸阳宫那庄严肃穆的正殿举行这场意义非凡的册封仪式。一时间,整个咸阳宫仿佛被注入了一股神奇的魔力,变得金碧辉煌,熠熠生辉。宫殿的飞檐斗拱上,挂满了色彩斑斓的旌旗,它们在微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

宫门前的钟鼓,被乐师们有节奏地敲响,那悠扬而宏大的声音,回荡在整个咸阳宫的上空,仿佛在向天地宣告这一盛事。

文武百官们身着华丽庄重的朝服,神色各异,整齐地排列在殿内。他们的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彰显着各自的身份与地位。朝服上的刺绣、玉佩的碰撞声,仿佛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在这寂静的等待中,传递着众人复杂的心情。每个人都在等待着仪式的开始,心中却各怀心思。

秦始皇高坐在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宛如九天之上的真龙下凡。他身穿一袭黑色龙袍,龙袍上绣着栩栩如生的金色巨龙,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

头戴冕旒,冕旒上的玉珠随着他的一举一动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声响。他目光如炬,那眼神中透露出的威严与霸气,仿佛能看穿众人的心思。自从得到林墨的赐福,他的身体不仅恢复如初,而且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更为强大的力量,整个人显得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就在众人翘首以盼之时,林墨一袭如雪白衣,迈着沉稳而飘逸的步伐,缓缓走入大殿。他的气质超凡脱俗,仿佛一缕来自天外的清风,与周围奢华繁复的环境格格不入,却又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让人无法忽视他的存在。

他的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众人的心弦上,百官的目光不由自主地纷纷聚焦在他身上。

有人眼中充满了敬畏,被他那神秘而强大的气息所震慑;有人则面露疑惑,对他的来历和突然的册封充满了不解;还有人眼中闪烁着不满的火花,对他如此轻易地获得高位心怀嫉妒。

秦始皇见林墨到来,神色庄重地站起身来,他的声音洪亮而威严,如同洪钟般响彻大殿:“今日,朕有一件关乎大秦国运的大事宣布。仙人林墨,慈悲为怀,赐福于朕,助朕恢复龙体,此乃上天降下的祥瑞之兆。

朕深思熟虑后,决定封林墨为大秦国师,位列三公之上,与朕一同共治天下!”

秦始皇的话音刚落,原本寂静的朝堂顿时像炸开了锅一般,一片哗然。百官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震惊和不满。他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声音虽小,却如同嗡嗡作响的蜜蜂,在大殿内形成了一股嘈杂的声浪。

许多人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似乎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决定。

丞相李斯,这位在大秦帝国权倾朝野、智谋超群的人物,率先站了出来。他身着紫色朝服,头戴丞相冠冕,显得庄重而威严。他躬身行礼,动作优雅而规范,语气恭敬却又透着坚定:“陛下,臣斗胆,有异议。国师之位,乃国家根本之所在,关系着大秦帝国的兴衰荣辱,非德高望重、功勋卓着者不可担任。

林墨虽被陛下尊称为仙人,但他初来乍到,尚未为大秦立下寸功,若贸然封为国师,恐怕难以让众人心服口服。”

李斯的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了更多官员的共鸣。他们纷纷点头,低声附和。

秦始皇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悦,语气冷峻地说道:“李斯,你这是在质疑朕的决定吗?林墨仙人赐福于朕,让朕重获健康,得以继续带领大秦走向辉煌,此乃天大的功劳,岂是你等凡人所能理解?”

就在这时,御史大夫冯劫也站了出来。他面容严肃,神色凝重,眼神中透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陛下,臣以为丞相所言极是。国师之位非同小可,它不仅代表着崇高的地位,更肩负着辅佐陛下、引领国家走向昌盛的重任。若轻易授予一个来历不明的外人,恐怕会引发朝野动荡,影响大秦的稳定。还请陛下三思啊!”

秦始皇的脸色逐渐阴沉下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压抑的怒意,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冯劫,你是在教朕如何治国吗?朕贵为天子,洞察天下,做出的决定自有深意。你们只需遵从此令便是!”

然而,言官们并未因此退缩。他们深知自己的职责所在,纷纷跪倒在地,齐声高呼:“陛下,国师之位不可轻授!若陛下执意如此,臣等愿以死谏之!”

其中一名年迈的言官,白发苍苍,面容憔悴,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坚定的信念。他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声音嘶哑却充满了力量:“陛下,臣等虽如蝼蚁般渺小,但对陛下的忠心,对大秦的忠诚,日月可鉴。若陛下不听劝谏,臣愿以死明志,只求陛下能收回成命,莫要让大秦陷入未知的危机之中!”

他说完,猛地朝着殿中的柱子撞去。周围的官员们见状,纷纷惊呼一声,面露惊恐之色,连忙上前阻拦。一时间,场面陷入了混乱。有的官员奋力拉住年迈言官的手臂,有的则大声呼喊着让侍卫前来帮忙。整个大殿内,充斥着呼喊声、惊叫声,原本庄重的仪式氛围荡然无存。

面对朝堂上的纷争,林墨始终神色淡然,仿佛这一切都只是过眼云烟,与他毫无关系。他微微抬起头,目光如同深邃的湖水,平静而清澈,缓缓扫过百官,最后落在秦始皇身上。

他的声音清冷而悠远,如同从遥远的天外传来的仙音,在大殿内轻轻回荡:“陛下,国师之位,于我而言不过是一个虚名而已。我游历四方,一心只求领悟天道,对权位并无过多的追求。若因我一人而引发朝堂纷争,扰乱了大秦的稳定,实非我所愿。陛下,还请您再斟酌斟酌。”

秦始皇听到林墨的话,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他深知林墨的能力与不凡,也明白林墨的到来或许能为大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朝堂上百官的反对,也让他不得不有所顾虑。然而,很快,他的眼神中又被坚定所取代:“仙人不必多虑。朕乃天子,一言九鼎,说出的话,如同落地的金石,不可更改。今日之事,朕意已决,任何人不得再议!”

在秦始皇的强势压制下,百官虽然心中依然充满了不满,但也不敢再公然反对。他们深知秦始皇的脾气,若再继续抗争,恐怕会惹来杀身之祸。

册封仪式在略显尴尬和压抑的氛围中继续进行。林墨被正式封为大秦国师,位列三公之上。随着仪式的完成,侍从将象征着国师权力的印玺呈到林墨面前。

林墨神色平静地接过印玺,微微点头示意,随后转身,迈着不紧不慢的步伐离去。他的身影逐渐消失在殿外,那洁白的衣衫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一道耀眼的光芒,却又仿佛从未在这喧嚣的尘世中出现过。

朝堂上一片寂静,只有钟鼓声依旧在大殿之中回荡。百官们低着头,心中各有盘算。

有的官员心中暗自担忧,害怕林墨的到来会打破现有的权力平衡,影响自己的地位;有的则对秦始皇的决定依然耿耿于怀,思索着如何在日后寻找机会,改变这一局面。

册封仪式结束后,朝堂上的风波并未就此平息。反而,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暗流在平静的表面下汹涌涌动。百官们私下里议论纷纷,对林墨的身份和秦始皇的决定充满了质疑。

丞相李斯心事重重地回到府中。他坐在书房的太师椅上,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他深知,林墨的到来,将会对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构成巨大的威胁。于是,他暗中召集了自己的心腹,商议应对之策。

待众人到齐后,李斯压低声音,神色严肃地说道:“林墨此人,来历不明,背景神秘。如今他突然被陛下封为大秦国师,位列三公之上,若任由他掌控朝政,恐怕会对我等不利。我们必须设法除去他,以绝后患。”

心腹们纷纷点头,脸上露出赞同的神色。其中一位幕僚沉思片刻后,说道:“丞相,林墨既有陛下的支持,想要轻易除去他并非易事。我们需从长计议,寻找合适的时机,一击必杀。”

李斯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不错,我们不能轻举妄动。先密切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寻找他的破绽。一旦有机会,绝不能放过。”

与此同时,言官们也聚集在一起,他们的脸上满是愤愤不平之色。

一位言官愤怒地说道:“陛下被这个所谓的仙人所迷惑,做出如此糊涂的决定。我们身为臣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岂能坐视不理?必须再寻机会,劝谏陛下,让他认清林墨的真面目。”

其他言官纷纷响应:“对,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秦陷入危机。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让陛下回心转意。”

他们商议着如何再次向秦始皇进谏,言辞中充满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林墨的不满。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林墨的掌控之中。林墨虽对权力并无太大兴趣,但他也深知,在这复杂的朝堂之中,想要安稳地追求天道,就必须应对这些挑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堂上的紧张气氛愈发浓厚。林墨与百官之间的矛盾,如同隐藏在地下的火山,随时可能爆发。而秦始皇,夹在林墨与百官之间,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一方面坚信林墨能为大秦带来福祉,另一方面又要安抚百官,维护朝堂的稳定。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大秦帝国的朝堂上悄然拉开了帷幕。

林墨在被封为国师后,并未急于参与朝政。他深知,此时的朝堂,暗流涌动,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他决定先观察局势,了解大秦的政治格局和各方势力。

他每日在国师府中,或研读古籍,或修炼功法,表面上看似悠闲自在,实则在暗中留意着朝堂上的一举一动。他的神识如同无形的触角,延伸到咸阳城的每一个角落,将百官的动向和言论尽收耳中。

丞相李斯为了寻找林墨的破绽,派出了大量的眼线,密切监视着林墨的一举一动。然而,林墨行事谨慎,并无任何把柄可抓。这让李斯愈发焦虑,他决定主动出击,设下一个陷阱,引林墨上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