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心灵的赎还之路 > 第31章 财富涌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晨的阳光轻柔地洒在广袤无垠的田野上,泛起一层金色的光辉,陈念静静地站在田埂上,微风轻轻拂过,撩动他的衣角,他的目光深邃而悠远,望着眼前那一片望不到尽头的农田,心中如同翻涌的海浪,正思索着家乡农业迈向新高度的关键一步。此时,稻穗像是能感知他的心境,随着微风轻轻摇曳,沙沙作响,似在低语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又似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正在陈念沉浸于思索之中时,村里那位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老庄稼把式李大爷扛着锄头,迈着稳健的步伐走来。李大爷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了大半辈子,每一寸土地的脾性他都了如指掌,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却也沉淀出他对农事独到的见解。他看到陈念伫立在田边,便热情地打招呼:“念娃子,又在琢磨啥呢?一大早就站这儿发呆,是不是有啥新主意啦?”

陈念听到声音,瞬间回过神来,脸上扬起一抹亲切的笑容,回应道:“李大爷,您来得正好。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想,咱这农业虽说一直是咱村的根基,可不能老是守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那一套方法不变啊,得跟上时代的步伐,进行升级改造。您瞧瞧现在外面的世界,流行起一种全新的生态农业模式,不施那些化肥农药,靠的是大自然本身的循环规律和现代的绿色技术,种出来的农产品那可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既健康又深受消费者欢迎,价格还比普通农产品高出一大截呢,咱村也得赶紧搭上这趟快车,您说是不是?”

李大爷一听这话,不由得皱了皱眉头,脸上浮现出一抹担忧之色,他放下锄头,双手习惯性地在衣角上蹭了蹭,有些疑虑地说:“这能行得通不?咱祖祖辈辈都是靠着化肥农药保产量,要是一下子不用了,这产量咋保证啊?到时候可别忙活一场,啥都落不着。”

陈念看着李大爷忧心忡忡的模样,赶忙走上前,耐心地解释道:“大爷,您的顾虑我懂,可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有好多新技术能解决咱们的担忧呢。比如说生物防治害虫,利用害虫的天敌或者一些微生物来控制害虫数量,既环保又有效;还有用有机肥改良土壤,这可比化肥强多了,不仅能让土壤越来越肥沃,还能慢慢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再加上咱们村这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青山绿水环绕,空气清新得很,要是打生态牌,咱们的农产品肯定能在市场上畅销无阻。”

两人正说着,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小赵也恰好路过这里。小赵刚从农业大学毕业不久,满脑子都是新知识、新理念,一心想为家乡发展出份力。他听到陈念和李大爷的对话,立刻接话道:“陈念哥说得太对了!我在学校专门学过生态农业相关知识,而且最近我联系了几个在农业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他们对咱们村的情况特别感兴趣,愿意来给咱们做全方位的技术指导,还能帮着检测土壤成分、水质状况,根据咱村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最适合的种植方案,有他们保驾护航,咱们肯定没问题。”

李大爷听了小赵这一番话,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亮光,像是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他微微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真有这么神?那行,我这把老骨头也跟着大伙试试,只要能让咱这土地多产金,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更好,干啥我都愿意。”

说干就干,在陈念的组织下,村里迅速开启了生态农业改造之旅。专家们不辞辛劳,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勘察,根据不同地块的特点,指导村民们在田间错落有致地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每当夜幕降临,这些杀虫灯便散发出柔和的光芒,吸引着害虫纷纷飞来,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巧妙地将它们诱捕,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侵害。同时,专家们还手把手教大家制作环保酵素,将一些废弃的果蔬皮等进行发酵处理,变成滋养土壤的 “宝贝”,用来改善土壤肥力。

一段时间后,神奇的变化悄然发生。农产品的品质得到了显着提升,原本普普通通的蔬菜变得鲜嫩多汁,咬上一口,汁水四溢,满满的都是大自然的味道;水果色泽鲜艳夺目,仿佛被阳光亲吻过,口感清甜,让人回味无穷。

收获的季节终于来临,村子里热闹非凡,前来收购的客商络绎不绝,一辆辆货车整齐地排列在村口,等待装载这些珍贵的绿色宝藏。一位从城里远道而来的大批发商,在品尝了一口刚刚采摘下来的西红柿后,眼睛瞬间瞪大,脸上满是惊喜之色,赞不绝口:“这西红柿太有味儿了,就是小时候那种纯正的味道啊,太难得了!我全要了,以后咱们长期合作,有多少我收多少!” 村民们看着一筐筐高价卖出的农产品,笑得合不拢嘴,数着手中厚厚的钞票,心中满是喜悦。生态农业,真正让家乡的土地淌出了源源不断的绿色财富,为家乡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随着家乡在各个领域的蓬勃发展,村子的规模日益扩大,村民们的生活也变得越发丰富多彩,各种事务如潮水般涌来。陈念敏锐地察觉到,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逐渐跟不上时代的节奏,村子要想持续高效发展,管理必须得跟上现代化的步伐。

一天晚上,村里的会议室灯火通明,宛如夜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坐满了村民代表,大家齐聚一堂,共同商讨村子未来管理的大事。空气中弥漫着一丝紧张与期待交织的气息,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认真的神情。

陈念站在台前,神情专注而自信。他熟练地打开投影仪,白色的幕布上瞬间亮起一幅幅画面,展示的正是一些先进地区数字乡村治理的成功案例。陈念指着屏幕,目光扫视着台下的每一位乡亲,语气坚定地说道:“乡亲们,大家看看,咱现在村子变得越来越大,每天要处理的事儿也越来越多,再靠以前那种走家串户通知、人工记账的老法子,实在是太费劲了,效率太低,还容易出错。要是咱们能用上数字技术,就比如建立一个村务 App,那以后大家坐在家里,在手机上就能轻轻松松了解村里的大事小情,随时查询补贴发放情况,要是遇到啥问题,还能直接在上面反映,多方便快捷啊,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年轻的村会计小王坐在前排,听到陈念的话,立刻点头如捣蒜,深表赞同地附和道:“是啊,陈念哥,就拿我负责的财务这一块来说,以前记账、核算,那可真是个大工程,我得埋头苦算好几天,眼睛都看花了,还老是担心出错。要是有个智能财务系统,那可就太棒了,一键就能生成清晰准确的报表,账目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我也能腾出精力干别的更重要的事儿了,这对咱们村的财务管理来说,绝对是质的飞跃。”

小王的话刚落音,台下的村民们便纷纷交头接耳,议论开来。大家对这个新鲜事物既感到好奇,又有些担忧。这时,张婶有些不安地站起身来,她是村里的一位老人,对新科技接触较少,心里满是顾虑,她微微皱着眉头说:“这手机上弄东西,我们老年人能玩转不?我连智能手机好多功能都还没搞明白呢,别到时候啥都弄不明白,还耽误事儿,那可咋整啊?”

陈念看着张婶焦急的模样,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赶忙笑着安抚道:“张婶,您别担心。这 App 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大家的使用便利性了,操作非常简单,界面通俗易懂。而且我们会安排专人手把手教大家怎么使用,要是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还有专门的客服热线,随时帮着大家解决问题。另外,村里也不会一下子就把所有线下服务都取消,会保留部分线下服务,就是为了不让大家为难,一定确保大家都能顺利适应新的管理方式。”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村民们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大家看到了数字治理带来的诸多好处,最终村里一致决定引入数字治理系统。在陈念和相关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很快,村务 App 正式上线了。这款 App 涵盖了政务公开、便民服务、问题反馈等多个实用板块,村民们只需轻轻一点,就能获取想要的信息。与此同时,村里的各个角落也安装上了智能摄像头,这些摄像头全部接入智能监控平台,实现了实时安防监控,为村子的安全保驾护航。

有一回,夜幕刚刚降临,村里的几盏路灯不知为何突然坏了,昏暗的道路给村民出行带来了不便。王大爷正准备出门散步,看到这情况,他不慌不忙地从兜里掏出手机,打开村务 App,对着路灯拍了几张照片,然后熟练地在输入框里附上一段文字说明情况,点击发送。不到半小时,维修人员就接到通知,迅速带着工具赶到现场,凭借着专业技能,很快就修好了路灯。王大爷逢人便竖起大拇指夸赞:“这数字治理就是好啊!以前要是遇到这种事儿,我得摸黑跑老远找人反映,还不知道啥时候能修好。现在可倒好,手指一点,事儿就办了,真方便,这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儿了。”

数字乡村治理的推行,让家乡如同踏上了智能生活的快车道,村子的管理变得更加高效,村民们的满意度也大幅提升,为家乡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家乡,这片承载着无数记忆与情感的土地,有着悠久而璀璨的传统手工艺历史。那些精美的竹编、栩栩如生的木雕、细腻灵动的刺绣等,无一不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曾经闪耀在岁月的长河之中,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然而,随着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现代化的浪潮汹涌袭来,这些古老而珍贵的技艺却如同濒危的花朵,面临着失传的严峻风险。

陈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些手艺就像是家乡的灵魂印记,绝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在岁月中消逝。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打造一个传承技艺工坊,为这些古老技艺搭建一个重生的舞台,让它们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他不辞辛劳,一家一户地走访,终于找到村里几位手艺精湛、在各自领域堪称大师的老师傅,还有一些对传统手工艺心怀热爱、充满潜力的年轻手艺人。这一天,大家齐聚在村里那座充满历史韵味的祠堂里,阳光透过古老的雕花窗棂,洒下斑驳的光影,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陈念站在祠堂中央,神情诚恳而庄重,他环顾着四周的众人,开口说道:“各位师傅、年轻人们,咱们家乡的这些老手艺,那可是祖宗一代代传下来的宝贝啊,承载着咱们的历史、文化和乡愁,可不能就这么断了根。我想着建一个工坊,把大家聚在一起,一方面,让年轻人能有机会跟着老师傅们踏踏实实地学习手艺,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另一方面,咱们齐心协力,把这些凝聚着匠心的手工艺品推向市场,让它们被更多人看到、认可,创造经济效益,大家觉得咋样?”

竹编老师傅刘爷爷坐在一把陈旧却擦拭得干干净净的椅子上,听到陈念的话,他缓缓抬起手,摸了摸胡须,长叹一声,满是无奈与惋惜地说:“念娃子,你的心意我懂,我这一辈子都扑在竹编上了,又怎么舍得它就这么没了呢。可你看看现在的年轻人,都爱往外跑,去大城市追求那些新鲜玩意儿,没人愿意学这吃苦又不赚钱的活儿啊,我这心里急啊,可也没办法。”

年轻手艺人小孙坐在一旁,听到刘爷爷的话,微微皱眉,他心中有着不同的想法,忍不住反驳道:“刘爷爷,不是我们不想学,是以前咱们没个像样的平台,做出来的东西也没销路,就算学了,也不知道咋用,总不能让我们饿着肚子守着手艺吧。要是现在有了工坊,有了稳定的市场,我第一个报名,我从小就喜欢竹编,做梦都想把这门手艺发扬光大。”

陈念听了两人的话,心中感慨万千,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赞同地说:“小孙说得对,这也是我考虑的重点。工坊成立后,我会想尽一切办法联系各大电商平台,让咱们的手工艺品能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走向世界;还会积极参加线下展销会,把咱们的宝贝展示在更多人面前。另外,咱们还会请专业的设计师,结合现代的审美潮流,帮咱们改良手工艺品,让它们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人的口味,这样就能更受欢迎,不愁卖不出去。”

说干就干,在陈念的精心筹备下,传承技艺工坊很快就运作起来了。老师傅们毫无保留地悉心传授,年轻人如饥似渴地用心学习,每一个细节、每一道工序都倾注着他们的心血。在这一老一少的默契配合下,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应运而生,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在一次备受瞩目的省级手工艺品展览会上,村里的木雕作品《乡村新貌》惊艳亮相。这件作品以家乡的新变化为主题,运用精湛的木雕技艺,将现代建筑与自然风光完美融合,展现了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一时间,它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人们纷纷驻足欣赏,赞叹不已。一位资深的收藏家当场被这件作品深深打动,他激动地走上前,出价数万元购买,眼中满是欣赏与喜爱,他感慨地说:“这木雕太有灵魂了,传统技艺与现代主题完美融合,每一刀每一刻都仿佛在诉说着乡村的故事,展现了乡村振兴的活力,太值了!”

传承技艺工坊的成功,不仅留住了即将失传的手艺,更让家乡因这份匠心独运而声名远扬,为家乡的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家乡一张亮丽的新名片。

夕阳西下,天边被染成了一片绚丽夺目的橙红色,宛如一幅天然的油画。余晖温柔地洒在焕然一新的村庄上,给每一栋房屋、每一条道路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陈念静静地站在村口,微风轻轻拂过他的脸庞,他的目光饱含深情,望着眼前这如诗如画的景致,心中如同被点燃的火焰,满是憧憬与希望。

此时,陈伟、小梅和陈萍也像是被这美景召唤,脚步轻盈地来到他身边。他们一同静静地欣赏着家乡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惊叹的泪光。

陈伟微微仰头,深深地吸了一口带着泥土芬芳的空气,感慨道:“儿子,你看看咱家乡,现在是要啥有啥,农业强了,靠生态打出了一片新天地;管理智能了,数字治理让村子井井有条;老手艺也活了,传承技艺工坊让咱们的传统文化大放光彩。你这一路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我这心里别提多骄傲了。”

小梅站在一旁,眼眶湿润,她轻轻抬手,擦拭着眼角的泪花,轻声说:“是啊,乡亲们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孩子们也有了盼头,咱们这一路的辛苦都值了,多亏了你啊。要是没有你带着大家往前冲,咱们哪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陈念转过身,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远方的山峦在余晖中勾勒出起伏的轮廓,仿佛是家乡未来发展的蓝图。他仿佛看到了家乡更灿烂的明天:“爸妈,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这只是个开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要我们继续携手同行,不断创新,我相信家乡一定会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园,我们一起加油!”

一家人紧紧相拥,彼此的心跳声交织在一起,他们的背后是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家乡,面前是无限可能的未来。他们知道,只要团结奋进,家乡的故事将永远书写下去,每一个新的篇章都会更加精彩,他们将是这精彩故事的创造者与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