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带来的卤肉詹以林也吃了不少,味道是挺不错,不过在开餐厅的潘老板面前还是得低调点。
他眼眸微沉,转过头时脸上带着真诚的笑意,向潘老板解释道:“潘哥,小孩子说的话您可千万别当真,有道是童言无忌嘛,孩子就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您家的卤味那可是声名远扬,十里八乡的,谁不知道您这儿的手艺堪称一绝呐!”他语气诚恳,言辞间满是对潘家卤味的赞誉之情。
詹云朵听她爸这么说就不乐意了,不服气地冲他喊:“爸爸,你不诚实。阿姨的肉肉就是好吃,我又没说假话。”
詹以林看着云朵又看看潘老板,摸摸鼻子,干笑两声。
这丫头,怎么这么耿直!
潘老板双手摩擦几下,脸上带着焦躁,“詹老弟,你我认识这么多年了,你还不了解我的性格吗?我家的那个冷盘师傅被对面挖走了,我这心里可是着急得很。”
两个月前,在这条街道的正对面新开了一家餐厅。
说来也巧,那家餐厅所经营的菜色和潘家的餐厅相差无几,都是主打蜀、滇、黔等地的特色菜肴,两家吸引的客户群体自然也高度重合。
两家餐厅自然而然地就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商业竞争。
然而,正所谓商场如战场,各种手段层出不穷。
潘老板家的餐厅开了多年,熟客虽然不少,可是架不住对方花样多,就这一段时间就从这里拉走了不少客人。
潘老板自然不肯坐以待毙,采用限时特价菜的手段拉回了不少客人,这也让对面餐厅着急起来,动了不少歪脑筋。
这不,最近对面那家餐厅就使出一记狠辣的阴招来,他们开出了令人咋舌的高薪待遇,成功地将潘老板家那位手艺精湛的冷盘厨子给挖走了!
要知道,潘老板店里的冷盘可是他家的招牌菜之一,许多老客就是冲这个冷盘来的。
如今被对手这样釜底抽薪般地挖走,潘老板简直气得火冒三丈,直骂对方不讲武德。
经此一事之后,原本只是竞争对手的两家餐厅彻底变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
双方之间的火药味越来越浓,各种明争暗斗更是愈演愈烈……
这事儿詹以林自然也清楚,他也不卖关子了,反复思考后说:“潘哥,我也不瞒您,我兄弟和弟妹今天刚从蜀省过来。他带的卤肉味道确实正宗,我家丫头就能吃一斤。”
潘老板眼睛就发光了,抓住他的手,言辞恳切地说:“詹老弟,你能不能替愚兄引荐一下?”
见詹以林盯着他,潘老板圆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说道:“我想留下你的弟妹当大厨,工资好商量。”
詹以林哑然失笑,摇着头说:“潘哥,这事儿可能不成。我家兄弟有工作,弟妹不可能留在这里当厨子的。”
潘老板依然不肯放弃,重复说道:“还是姚劳烦兄弟您帮我引荐一番,工资待遇好商量,万一他们同意了呢?”
人总是要有梦想的,万一成功了呢?
詹以林抹不过面子,答应先和林宏明通气,至于他们是否愿意同意潘老板的要求,他就不得而知了。
潘老板笑眯眯地应了,他是生意人,自然知道见好就收,拱着手让詹以林放心。
詹以林先进入包厢,把林宏明叫出来说这事儿。
林宏明听他这么一说,立马就笑着拒绝:“阿林,这事儿可不成,要真把你弟妹留下来当厨子,家里就得乱成一锅粥。”
詹以林摸摸鼻子,不好意思的笑笑,下巴一抬,对着潘老板就喊:“潘哥,人我给您叫出来了,事儿也说了,剩下的您自己来谈?”
潘老板堆出一脸笑意,冲林宏明拱拱手,“林兄弟,您是詹兄弟的贵客,自然也就是我的贵客。不知我是否有这个荣幸,能和几位交个朋友?”
林宏明微微躬身,回以拱手礼,说道:“潘老板太客气了,我们来到贵地,能认识您这样的朋友,也是我们的荣幸。”
詹以林扶额,笑着摇头,“行了,都不是外人,弟妹肯定饿了,咱们就进去吃着饭慢慢聊吧!”
潘老板掩盖住眼中的火热,跟在两人身侧一起进去。
黄丽和姚兰花正在偷偷讨论凉茶的口感,见到潘老板进来立马挺直了腰背,规规矩矩坐着。
吃饭时黄丽发现这位潘老板格外热情,不是倒茶就是讲解菜色花样,把他家服务员的活儿都给抢了。
她向林宏明投去疑惑的眼神,林宏明从桌子底下伸出一只手抓住她的手,轻轻拍了两下,无声地告诉她没事。
黄丽就放心了,高高兴兴的品尝美食。
从上火车到现在,快二十个小时了,这还是她吃的正儿八经的第一顿饭,她是真的饿了。
詹云朵端着饭碗挤到黄丽身边,在她耳边轻声说:“阿姨,我说你的肉肉更好吃,潘伯伯还不信,你尝尝,我说的是不是真话?”
詹云朵这话全场人都听到了,黄丽看潘老板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她们瞧,顿时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潘老板不以为然,笑着劝菜,“弟妹,你尝尝,有什么不足尽管提出来,我也好让大厨改进改进。”
这一顿饭吃黄丽有些紧张,毕竟任谁时时被人用火热的眼神盯着,肯定也不自在。
饭后,何志鹏识趣地带着姚兰花附近转转,把空间留给他们。
潘老板轻咳两声,黄丽和林宏明对视一眼,心里同时说道:“终于来了。”
潘老板也不再隐藏了,开门见山地说道:“弟妹,今天云朵这个妹妹仔说你家的卤肉更好吃,我也不瞒你们,我想聘请你来我的餐厅工作,工资好商量。”
黄丽把头摇得飞快,“潘哥,这事儿真不成。我家里还有双亲和两个孩子,没办法留在您的餐厅工作。”
在场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潘老板脸上的失落,黄丽又笑着说道:“不过,您要的卤肉我有方子,您需要吗?”
潘老板的脸瞬间就由阴转晴,“我要,弟妹,您真舍得割爱?”
黄丽还没开口,詹以林就插话了,“潘哥,这可是我弟妹家的祖传秘方,不轻易传给外人的。不过,您是我朋友,弟妹愿意割爱,您是否也该表示表示?”
潘老板哈哈笑着,说道:“这是自然,弟妹,这个价钱咱们好商量。”
黄丽原本还想着把方子给他家,詹以林这么一插手就成了买卖了?
潘老板对黄丽恳求道:“弟妹,能不能请您亲手卤一些肉给我们尝尝?”
黄丽笑着应了,“当然可以。”
潘老板欢欢喜喜去后厨安排了,詹以林这才小声对林宏明和黄丽说道:“这家餐厅一年卤肉就能卖出十几万,一张好方子两三万没问题。在商言商,你们不要顾忌我,该怎么谈价就怎么谈。”
两三万?黄丽心动了。
心动的后果就是黄丽今天卤的肉格外好吃,除了卤猪头肉和牛肉,就用这锅卤水卤了鸡和鸭,味道也是一绝。
潘老板吃过后赞不绝口,连连翘起大拇指。
果然,蜀省的卤味还是当地人做的更正宗。
羊城这边的卤味口感偏甜,和蜀省的麻辣鲜香不同,老乡们虽然也吃这边的口味,但是更怀念家乡的味道。
尝过味道后,潘老板就开始谈价钱了。
潘老板端坐在沙发上,拿出公事公办的气势来,“弟妹,这方子您打算多少出?”
黄丽气定神闲地说道:“潘哥心里肯定有一杆秤,您说个价吧!”
潘老板看了看坐在一边的詹以林,咬咬牙,沉声说:“两万,这张方子我买断。”
黄丽内心沸腾,面上却不显,保持着微笑的表情。
潘老板见她不说话,狠狠心,又开口:“三万,这是我能拿出的最大的诚意了。弟妹,您有什么想法可以提。”
黄丽听到两万已经很意动了,现在潘老板主动加到三万,当下便毫不犹豫地点头,“行,就三万。”
潘老板长舒一口气,又不好意思地说道:“弟妹,我还有个不情之请,这方子卖给了我,在羊城这地界上可就不能再卖给别人了?”
特别是他的对家,他知道对方若是知道了这事儿,一定会许以重利来买方子。
这方子可能不值三万,可这方子用好了,可以把客人带回来,那可就是几十个三万了。
这生意,值!
“那是自然,潘哥您放心,这方子除了禹州市地界,不会传到别地儿去。”
潘老板就满意了,一边派人去取钱,一边请黄丽守着店里的大厨动手卤肉。
这个冷盘大厨是潘老板的弟弟,自家人忠心没得说。
等他卤出来的味道和黄丽卤出来的一模一样时,钱也取回来了。
在詹以林的见证下,双方签订了合同,一手交钱一手交方子。
怀里多了三万,黄丽一晚上没睡着。
林宏明倒挺淡定的,梦到自己开着着威风凛凛的大汽车,一路风驰电掣回家去,睡梦中都发出笑声来。
早上七点,在四人翘首等待中,詹以林终于姗姗而来。
今天该干正事了。
詹以林家的工厂在城中村,开车半个小时就到。
他家的服装加工厂是个中型加工厂,不仅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精湛的制衣工艺,还拥有一百多个工人。
詹以林看几人对工厂制作工艺挺有兴趣的,亲自带着几人在工厂里逛了一圈,实地考察了一把。
几人进了办公室,詹以林拿出他家的杂志给大家翻看,黄丽发现最近半年的潮流款式在这本杂志上都有。
詹以林笑着解释:“这是我家和杂志社合作的档口杂志,热卖的款式我家都有。”
詹家的服装厂虽然规模不是特别大,但是他头脑灵活,不仅经常参加服装订购会,了解时尚潮流风向,还积极拓展业务领域,与当地一家知名杂志社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从今年开始,每个月他家的服装厂都会精心设计并推出一系列新颖独特的服装款式,而这些服装款式也会被收录进与詹家合作的杂志社出版的时尚杂志之中,再运回服装厂随订单赠送给客户。
黄丽在心里默默为詹以林点个赞。
她问:“詹哥,你也知道我来一趟羊城不容易,等宏明开学了也没时间来陪我来,你这杂志能不能给我送一份?
“你和宏明是好朋友,我也不拿你当外人。以后我先选好款,定好款式和数量,你再把衣服寄给我。至于货款,我这边下单就汇给你。”
詹以林笑着摇摇头说:“弟妹,你这么说就是打我的脸,货款等你收到货了再汇给我也行,我不相信你和宏明,我还能相信谁?”
林宏明在脑海里反复思量了一会儿,提出了个折中方案,“这样吧,阿丽选好了款,阿林你就把总价报给她,她先汇一半款给你,等收到货了,确定没问题了再给剩下一半货款,这样大家都没有压力。”
詹以林笑着点点林宏明,“你就是太小心了,我还能不信你们吗?”
林宏明又笑:“感情归感情,生意归生意,公私分明才能合作愉快”
于是,黄丽和詹以林谈好了,他每月初把杂志和几件爆款成衣寄给黄丽,黄丽就从中挑选出那些既紧跟时尚前沿又贴合本地消费者喜好的服装精品。
当然,样衣就免费送给黄丽了。
等款式挑好后,她再给詹以林打电话,向他确定自己需要的款式、颜色以及所需的数量等具体要求。
而詹以林再根据黄丽的要求,提供符合质量标准、款式潮流、价格合理的服装产品?。
当所有衣服按照黄丽的要求制作完成之后,接下来就物流系统将它们及时送到南平县
当然,价钱也比在档口便宜些。
詹以林的工厂有大单,而黄丽也解决了货源和选款两大难题,这是一个双赢的合作方案。
谈好合作后,双方在律师的见证下签订了合同,约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羊城的冬装需求量不大,詹以林的工厂还剩三百多件外套尾货,以五块钱一件的价格打包给了姚兰花。
黄丽这次要了两百件冬装外套,还预定了三百件春装外套,都是十五块钱一件,总共花了七千五。
几人又马不停蹄地赶去了詹以林的小舅子的工厂,也复刻了詹家的模式,每个月寄几条裤子样本给黄丽,由黄丽选择款式和数量以及尺码和颜色。
最后还去了詹以林那个做内搭的朋友家的工厂签订了合同。
姚兰花没签订合同,但是她跟着也捡了不少清仓尾货,把她高兴得直叫唤。
农村大集需要的是简单大方的款式,质量好又便宜。特别时尚的也能卖,不过没普通款式卖得快。
找好了货源后,黄丽心里的一块巨石终于落了下来。以后她三两个月就来工厂看一次,不必每个月都跑羊城,也不用为了选款愁的吃不下睡不好。
谈完事情已经是中午十二点了,这次林宏明做东,请大家吃饭。
詹以林拒绝了林宏明要去大酒楼请客的要求,选了家苍蝇馆子,带大家吃地道的羊城特色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