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郡主啦!”杨里正强笑道。
常巧之矜持地点了点头,“我升官发财会罩着你的。”
杨里正心里酸溜溜的,自家子侄们真是不中用啊,那么多壮小伙愣是比不上一个小丫头,“是,小的谢谢郡主抬举,不知郡主今日上门所为何事?”
“啊~有两件事,一是显摆下我的册书,”常巧之把册书收入怀中,“二来是希望你跟村民商议一下,这村学是放在村里办,还是迁到汉城去?反正不管在哪办都是免费的。”
依杨里正的想法,孩子当然去大城市才有更多发展机会,可哪个父母会舍得把孩子放那么远。
“那我挨家挨户问一问?”
常巧之拍拍他的肩,“辛苦你了!”
“应该的!”杨里正见自己的劳动得到肯定,竟然还有一丝感动,“郡主放心,这事我一定办好。”
由于村学没了夫子,常巧之特意通知放假五天,喜得学子们欢呼不已,“终于可以不用练大字了!”
“嘿嘿,年轻真好啊!”常巧之看着孩子们的笑颜,老气横秋地评论道,可其实她的年龄并不大,估计是因为天天盼着养老,心境都给盼老了。
常巧之又赶往汉城,此时太上皇已经入住府衙后堂,潘知府殷勤服侍左右,她找到沈夫子商议学堂是否搬迁。
“汉城本身就有书院,多我们一个不多,倒不如仍在村里办学堂,正好接收四里八乡的孩子入学。”
常巧之得知沈夫子的想法,便去寻了潘知府商议,偏巧被路过的太上皇听见,他好奇地问道:“什么学堂?”
“回陛下,就是青川村的学堂,学生还挺多的。”常巧之解释道。
太上皇眼睛一亮,“那朕……我去当夫子怎么样?”
潘知府、常巧之都惊呆了,“陛下,这如何使得?”
“怎么就不行了,难道就因为我没有功名,所以不够格当夫子?”太上皇此言让两人脸色都黑了,谁敢质疑太上皇的学历。
皇室教育可比普通孩子更严格呢,太上皇从小都由名师大儒亲授,早已学贯古今,只是没有经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核罢了。
潘知府急道:“陛下,那些孩子自小长于山村,野性难驯,实在调皮啊。”
太上皇抚须笑道:“无妨,孩子嘛太规矩了暮气沉沉的,实在没意思,哦~对了,我可以打他们屁股吧?”
常巧之见太上皇心意已决,只得道:“可以是可以,教不严,师之惰嘛,只是孩子是穷人家唯一的希望,可别打坏了。”
皇族之中的孩子还需要争一争皇位,不是立嫡立长,就是立贤,而穷人的孩子是家族发展的根本,当娘的难免溺爱些。
太上皇点点头,“说得有理,你们尽快安排吧。”
青川村,一座寂静的小山村,这日突然迎来了许多大汉,他们背着行李包袱,用一架滑竿抬着位老者走进了清河郡主的新宅子。
有眼尖的村民悄悄跑到村东头大槐树下,“各位,那老头肯定非富即贵,我看到包袱露出来的一角都是黄澄澄的颜色。”
有人附和道:“那人肯定是官家老爷,谁家仆人长得那么壮实,个头忒高,我跳起来都打不到人家的脑门。”
“这是好事啊,咱们村里出了一位郡主,想来结交的官员不少,以后那些贪官污吏可不敢来咱们村撒野。”
“这是不是一人得天鸡犬升天?”
“有那意思,以后咱们对人客气点的,那可是老爷。”
太上皇占了常巧之的新宅子后,很快融入当地村民生活,他和沈夫子一起负责给孩子上课。
当然潘知府也会隔三差五地过来给秀才、举子讲学,布置题目,关键每次来还不空手,回回都要给沈夫子送些小礼物。
闲暇之时,太上皇便会提着渔具,在林统领和常巧之的陪伴下到河边钓鱼,三人分工明确,一位负责垂钓,一位负责安保,而常巧之专司打窝。
鉴于他们几人总是空手而回,好事的村民则给郡主起了一个响亮的外号---打窝仙人。
这日待太上皇回房睡觉后,常巧之轻拍着桌子,小声对林统领道:“不能老这样空军,你都没看到今天河里的鱼有多嚣张。”
“看到了!”河里的鱼都成精了,林统领竟然能从鱼眼睛中看出一丝嘲弄的神情,“不行的话,我找人潜入水中,往鱼钩上挂鱼吧。”
常巧之摆摆手,“那又太过了,这样,我回头去买点鱼放生,咱们得让陛下钓得开心,钓得快乐。”
林统领重重地点头,“就这样办!”
广城的大胡子收到常巧之的急信后,立马安排手下士兵打捞外城湖泊里的鱼,用木桶装着一路送到青川村,倒入太上皇素日垂钓的小河中。
待早起的太上皇,高高兴兴去钓鱼时,便看到河里全是密密麻麻的鱼儿,惊得目瞪口呆。
还没等到他闹明白是怎么回事呢,闻讯的村民们就像过年似地热闹起来,纷纷拿出家里盆、桶、网等等工具,跳入河中摸鱼,没一会儿就满载而归。
常巧之急在心里,忍不住喊道:“好歹给咱们留一些啊!”
众村民纷纷笑道:“二丫啊,你都已经是郡主了,怎么不知道用网可比用鱼钩好使多了。”
“钓鱼多慢啊,咱们手脚再不快点,这鱼可就白白便宜下游的村子啦!”
“笨,鱼儿会游泳也有可能会去上游。”
“呵呵~”常巧之尴尬地挠头,“陛下,你看这水都浑了,还要继续钓吗?”
“钓啊,你不是说结果不重要吗?”太上皇不紧不慢地放下鱼钩,这里的村民不管是贪婪还是纯良,一眼就能看穿,瞅着还怪有趣的。
时间匆匆而过,远上京城的皇上知道他爹老老实实在村里教学、钓鱼,放心之余还有些愧疚,时常会派人送些好东西过来表表孝心。
近水楼台先得月,常巧之没少占便宜。
晚上,她窝在摇椅上看着满天繁星,时不时地吃着西北进贡的葡萄、东南送来的芒果、东北产的李子,满足地叹口气,“这日子真舒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