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权路相争 > 第106章 经济会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局势的微妙变化

顾晨站在省政府大楼的高楼窗前,凝视着远处的城市景象。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地方政府的反应愈发激烈。尤其是在一些地方,财政独立性的威胁让市县领导们不得不采取行动,以扞卫自己的权力和利益。此时,顾晨感到自己身处的政治风暴中心,眼前的挑战几乎无所不在。

尽管省政府的支持逐渐增加,但他知道,如果不能在这次经济会议中做出足够的突破,改革很可能陷入僵局。眼下,解决的关键是如何使地方政府理解,改革并非削弱他们的力量,而是提升财政管理的透明度与高效性。只要达成共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就能被调动起来。

“顾厅长,省长找您。”就在顾晨陷入沉思时,秘书的声音突然打破了沉默。

顾晨回过神来,整理了一下思绪,快步走向省长办公室。杜永年省长已经在办公室里等候,他神色依旧沉稳,只是眉宇间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顾晨,最近的局势如何?”杜永年问道,语气中带有一丝考量。

顾晨轻轻叹了口气,简单道:“改革的阻力较大,特别是地方政府方面的反弹。虽然我们已经做出了一些调整,但改革步伐过快,地方的不满情绪还是很强烈。”

杜永年点了点头,显然他早已察觉到这一点。“我们现在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智慧。下一步,我们必须确保改革能够真正落实,并得到地方的认同。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有异议的声音,特别是一些重要地市的领导,他们的反应决定了整个改革的成败。”

顾晨顿时明白了,省长的意思是,改革不仅仅是政策上的调整,更是一场复杂的政治博弈。如何通过巧妙的手段将反对派的力量化解,才是关键。

“我明白,省长。”顾晨微微点头,“我会在下一次经济会议上提出更细致的方案,争取地方政府的理解。”

杜永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补充道:“你要明白,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但它也是一种长期的投资。短期内可能会遇到困难,但只要方向正确,最终必定能够带来深远的变化。”

顾晨深吸一口气,他知道杜永年所说的“长期投资”,背后实际上是在提醒他:改革的过程注定充满挑战,但不应该因为眼前的困境就放弃。只有坚持下去,才能迎来真正的胜利。

经济会议的决战时刻

几天后,省政府召开了重要的经济工作会议,讨论的核心议题是财政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顾晨知道,这一次,他的方案将决定改革的成败。

会议现场,省政府的大部分高层领导齐聚一堂。顾晨站在发言台上,准备阐述自己对下一阶段改革的看法。

“各位领导,今天我们面对的改革任务,依旧是如何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如何确保财政资金的透明度和高效分配。”顾晨开门见山,声音坚定而有力。

他继续说道:“经过前期的试点和探索,我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已有明显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性问题,尤其是一些地方的抗拒情绪,已经影响到改革的正常推进。因此,下一步的改革,我们需要更加精细化地调整步骤,确保改革能够在不削弱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的前提下,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与公平性。”

这番话一出口,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凝重。许多地方领导纷纷低头交头接耳,显然顾晨提到的地方财政自主性问题触动了他们的敏感神经。

省长杜永年则坐在主位上,脸色不变,目光深沉。

顾晨没有急于继续讲话,而是拿出了一份详细的改革方案。“我建议,从下个月开始,我们将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财政资金分级管理’模式,即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设定不同级别的资金分配标准。同时,我们将建立‘地方政府财政绩效考核’机制,并与地方领导的任职评定挂钩。这一方案的核心,是通过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财政管理中发挥更多的主动性。”

他顿了顿,语气略微加重:“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的公开透明机制,确保社会各界能够参与监督,做到‘阳光财政’。”

这番话,让在场的一些地方领导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对于他们来说,地方财政的自主性意味着对地方政权的掌控,顾晨提到的“财政绩效考核”机制,无疑是在对他们的权力进行制约。

“顾厅长,您的方案虽好,但我们不能忽视地方财政的特殊性。各地经济水平不同,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也各异,这样的绩效考核是否过于僵化?”一位地市级领导忍不住提出了异议。

顾晨淡定回应:“我并不认为这是僵化的考核,而是要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设定灵活的评估标准。重点不是看地方政府的‘总收入’,而是看其在资金使用上的效率与公平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地方财政的健康发展。”

他的这一回应,再次引起了在场领导们的讨论和争议。尽管顾晨的方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何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如何避免过度干预地方事务,仍然是一个难以平衡的难题。

然而,顾晨知道,只有打破现有的框架,才能迎来真正的变革。此时的他,已经深刻意识到,这场改革不仅仅是一项政策调整,更是一场政治博弈。

暗流涌动的权力斗争

就在顾晨提出改革方案的第二天,省政府内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除了地方政府的反对,顾晨还感受到了一股来自省政府内部的压力。特别是财政厅副厅长徐同光,他的态度越来越明显,似乎对顾晨的改革心生嫉妒与敌意。

徐同光与顾晨的关系,一直处于微妙的平衡状态。虽然两人曾有过合作,但徐同光对顾晨的改革进展充满疑虑,甚至认为顾晨的迅猛推进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

这一天,顾晨与邱建国共进午餐时,邱建国轻声说道:“顾晨,你小心点,徐同光最近的动作有点不对劲。他不仅在背后暗中给你施加压力,最近还开始与一些地方领导勾结,想通过他们的支持来制衡你。”

顾晨眉头微皱,心中早已有了察觉。“我知道。他想借地方的反弹来打压我的改革。”他轻声道,目光锐利,“但我不会轻易让步,改革的方向已经确定,任何人都无法阻止。”

邱建国点了点头,显然对顾晨的决心表示赞同:“不过,徐同光毕竟是财政厅的老资格,你的改革能否顺利推进,还得看你如何应对他。”

顾晨没有再说话,他心中已经有了应对之策——正面交锋,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若仅仅通过隐忍和妥协,他的改革终究不会取得真正的突破。

坚守改革的信念

接下来的几天,顾晨继续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努力化解改革中的矛盾。同时,他与省政府高层的联系也逐步增多,尤其是杜永年、省组织部长李宗武等人的支持,给予了他不少的信心。

在不断的博弈中,顾晨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推动改革不断向前推进。虽然前方的道路仍然充满荆棘,但他相信,只要自己不放弃,就一定能够迎来改革的最终胜利。

而这场改革,必将是顾晨仕途中最为关键的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