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权路相争 > 第97章 占据上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建华的下一步:收紧财政权力

青河县改革的成功,使得顾晨在全省范围内的知名度急剧上升,也让市政府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赵建华意识到,仅靠外部施压已无法阻止顾晨,他决定直接从财政权力上做文章,限制青河县的资金流动,以此削弱改革的持续动力。

“从现在开始,青河县的财政拨款审批权限,必须收紧。”赵建华在市委常委会上果断下令,“所有新增财政支出,必须报市财政局审批,并且需要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

吴斌点头附和:“另外,我们可以通过专项审计,查一查青河县的财政运作,看看有没有问题。”

赵建华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改革往往意味着风险,我们要确保青河县的财政改革没有违规操作,否则,这不仅仅是改革的问题,而是纪律问题。”

这一招极具杀伤力。青河县的财政改革依赖于资金的灵活运作,如果市财政局收紧拨款审批,那么很多项目可能会因此陷入停滞。而一旦审计发现问题,顾晨的改革便会被质疑,甚至可能被叫停。

顾晨的应对:财政自治

“市里要收紧财政审批权限?”王立听到消息后,顿时皱起眉头,“这岂不是变相切断我们的资金链?”

顾晨沉思片刻,随即冷笑:“赵建华的意图很明显,他是在逼我们后退。”

张景伟愤愤道:“要是拨款权都被卡死,我们的改革怎么继续?”

顾晨摆摆手,示意大家冷静:“市里管的是财政拨款,而我们的财政改革,核心目标是提高地方财政自给率,如果我们自己能创造足够的财政收入,市财政局那边即便拖延,也不会影响我们整体的改革进程。”

王立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我们要推动财政自治?”

“没错。”顾晨郑重地点头,“财政改革不是单纯的拨款优化,而是要让地方财政具备独立造血能力。既然市财政局在拨款上掣肘我们,我们就要加快本地税收改革,让地方企业有更多动力发展,同时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投资。”

张景伟恍然大悟:“如果青河县的财政收入能覆盖主要支出,我们就能降低对市财政的依赖,赵建华的这一招,自然就不起作用。”

顾晨点头:“正是如此。这次,咱们要打一场‘财政独立战’。”

产业招商的升级

为了增强青河县的财政自主权,顾晨开始全力推动新一轮产业招商计划。

这次招商的重点,放在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他亲自带队,前往外省考察,并与多家企业洽谈,试图引进一批税收贡献大、成长性强的优质企业。

“顾县长,你们青河县虽然政策不错,但我们企业最关心的,还是实际的营商环境。”在与一家新能源企业的洽谈会上,企业代表直言不讳。

顾晨坦然一笑:“您有什么顾虑,可以直接提出来。”

企业代表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主要是上层关系。我们希望入驻的地方,政策能够长期稳定,不会因为地方领导更迭,导致政策反复。”

顾晨点头:“这个问题很现实,但我可以向您保证,青河县的改革方向是省里认可的,而不是某个领导个人的意志。此外,我们已经推动了一系列法制化措施,确保政策的稳定性。”

他话锋一转:“而且,青河县的招商策略并不仅仅是税收优惠,我们更关注企业的成长性。如果贵公司愿意落户,我们将提供配套的基础设施支持、人才引进便利,以及最关键的——行政高效服务。”

企业代表若有所思,最后笑道:“听顾县长这么一说,我确实有些动心了。”

几天后,这家企业正式决定投资青河县,成为青河县财政自主计划的第一批试点企业。

赵建华的反击:舆论战

随着青河县财政自治改革的推进,赵建华意识到,自己的掣肘手段收效甚微。于是,他决定发动新一轮舆论攻势。

“既然财政上限制不了,那就从社会舆论入手。”他对宣传部门下达指令:“重点放大青河县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企业负担、社会分配、基层干部的管理难题等,让外界对青河县的改革产生怀疑。”

很快,一些负面报道开始在媒体上出现。

《青河县改革的另一面:部分企业生存压力加大》

《财政改革真的能解决一切?青河县的基层干部抱怨工作强度加大》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青河县改革是否有长期可行性?》

这些报道以“客观分析”的形式,巧妙地引导公众对青河县改革产生疑问,试图削弱其正面影响力。

顾晨的反制:用事实说话

面对舆论攻击,顾晨没有急于辩解,而是用最直接的方式回应——让改革成效数据化。

他指示县政府统计局,整理一份详细的改革数据报告,并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

青河县财政收入增长:同比增长18%

企业数量增加:新增注册企业超过300家

就业率提升:新增就业岗位超5000个

招商落地率:成功签约企业15家,投资额超10亿元

“改革的成效不是靠喊口号,而是靠数据说话。”顾晨在新闻发布会上坚定地说道,“青河县的财政改革,不仅没有加重企业负担,反而让更多企业愿意投资,这是最好的证明。”

这场发布会后,原本对青河县改革产生疑虑的社会舆论迅速转变,支持声音再度占据主流。

未来的对决

这次交锋,顾晨再次占据了上风,但他深知,赵建华不会轻易罢休。青州市的政治角力,已经进入了更深层次的博弈阶段。

当夜,顾晨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灯火通明的县城,心中思索着下一步的棋局。

“改革从来不是一场短期的胜负,而是一场持久战。”

“而我,必须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