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立渊传 > 第49章 二人终成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回世子,末将起初确实难以置信,直至使团抵达颍阳。”

“颍阳?”世子满脸疑惑地追问。

将领深吸一口气,接着解释道:“我们到达颍阳之时,天空突然降下倾盆大雨,致使河水迅速暴涨,根本无法安全渡河。无奈之下,只得被迫停留了数日。在此期间,镇南王特意设宴招待使团。然而,就在使团准备渡河入境颍州之际,却得知镇南王奉旨前往西都!”

“什么?你说外公入京了?”长公主闻言大惊失色,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八度。

听到这个消息,她如遭雷击般,身子猛地一颤,随后重重地瘫倒在了椅子上。要知道,镇南王可是一直镇守着梁国之南,肩负着抵御吴夏入侵的重任。如今他被传召回京,也就意味着此事板上钉钉了!

与此同时,秦王府内,秦王正在书房里看看着风羽卫刚刚送来的情报。只见他的脸色越来越凝重,眉头紧紧地皱成了一团。恰在这时,郡主脚步匆匆地闯了进来。

“父亲,出大事了!梁朔北王居然有意放行北狄进入中原!”郡主神色慌张地喊道。

秦王抬起头看了一眼郡主,脸上并没有太多惊讶之色。他默默地看完手中的情报之后,毫不犹豫地将其投入火盆中烧毁。毕竟,像这样机密的消息,绝对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

“这份情报是从梁国那边传过来的,按照时间推算,估计已经过去好几日了吧。”秦王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语道。

“若真是如此,怕是。。?”郡主瞪大了眼睛,“莫非?”

“当务之急是渊儿的婚事,过几日便是大典,所有的事都得让步!”

得知消息的世子也匆忙地赶到书房,见到郡主早一步到了。

“父亲,颍州传来消息,镇守颍阳的镇南王秘密奉旨前往西都,怕是出了大事!”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秦王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他低着头若有所思的想着什么,“你们俩出了门就当啥也没有发生过,眼下是大典第一,其余的大典之后再议!”

宣阳门会同馆内,明瑞端坐在椅子上,眉头微皱,专注地聆听着风先生所带来的消息。

“那梁国的镇南王竟然不在颍阳?这实在有些蹊跷!”明瑞喃喃自语道。

风先生拱手回道:“回世子,根据四杀堂传来的情报,此次梁国使团准备渡河入境颍州之时,那镇南王并未按礼节出城欢送,而且更为关键的是,他已经有数日未曾踏足过军营了!这种情况实属罕见,怕是有大事发生!”

明瑞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之色,追问道:“可还有其他相关的消息?”

风先生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此外,我们还发现梁国近期境内调兵异常频繁。就连梓州的驻军也骤减了一半之多!”

“梓州?那不正是夏梁两国交接的重镇!怎么会突然减少这么多兵力?”明瑞不禁站起身来,双手背于身后,开始踱步思索起来。

“的确如此,世子。目前这些迹象着实太过反常,令人难以捉摸其真正意图。不过请世子放心,属下已经增派了大量人手潜入梁国各地全力搜集情报,相信用不了几日便能有消息传回!”

“什么?父皇竟然将铁山军调往北境?”杨轩瞪大双眼,满脸都是难以置信的神色,他紧紧盯着眼前前来报信的使臣。

然而,那名使臣却是一脸严肃地点头说道:“回世子,此事千真万确。近期北狄在北境一带活动异常频繁,常常骚扰边地的无辜百姓。一开始都以为他们只是为了抢夺一些粮食,但后来经过调查发现,北狄居然暗中在刺探我大邺北境的守防情报!这也是镇守边境的杨老将军亲自传回来的军情!”

听到这里,杨轩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失声惊叫道:“什么?难不成北狄这次是要大规模南下?”

“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极大,世子。而且微臣还听闻,梁国镇守颍阳的镇南王在前些日子也已经秘密奉诏回到了西都,种种迹象表明,眼下时局危急!”使臣皱着眉头,语气沉重地回答道。

杨轩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深知北狄如果真的选择南下,那么以他们现有的兵力,很难抵挡住北狄凶猛的进攻。更何况如今北幽州已然失守,这对于整个邺国来说本就是雪上加霜,倘若北狄再从北境长驱直入,那么邺国恐怕真的会陷入危险境地。

想到此处,杨轩只觉得喉咙发紧,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利索了:“这……这北狄要么从朔北方向进军,要么就是从北境这边突破,难道说。。难道说。。。”

就在这时,只见那名使臣缓缓伸出手,从自己的衣袖之中小心翼翼地掏出了一份书信,并递到了杨轩面前,恭恭敬敬地说道:“世子莫急,这是皇上亲手书写的一封密信,请世子务必尽快当面呈交给秦王。或许皇上已有应对之策,一切尚未可知!”

杨轩接过信,攥在手里,他不看内容也能猜个大概!无非是让秦王遵守大义,此刻不去趁火打劫,让邺国南边平安!若是南边也闹腾起来,恐怕离亡国不远了。

此时此刻,王叔、嵩临以及贞惠他们皆已获悉了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于是乎,三人迅速地聚集在了一间屋子里,面色凝重地开始商讨起来。

贞惠轻声说道:“父王来信说北狄竟然派遣使者前来索要北幽州,这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而王叔则一直低垂着头,似乎正在沉思着什么重要的事情。他那紧紧握着核桃的手因为用力过度而微微发白,以至于此刻屋内异常安静,甚至连核桃相互摩擦所发出的细微声响都清晰可闻!

一旁的嵩临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怒目圆睁,大声呵斥道:“这北幽州可是咱们好不容易才拿下的战略要地,怎能够如此轻易地拱手让人呢!要知道,这北幽州乃是渤海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要道,如果将其送给北狄,那不就等同于自寻死路吗!”

见嵩临情绪如此激动,王叔赶忙出言安抚道:“你先小声一些,王上目前尚未应允此事。他只是写信告知我们罢了,依我之见,此刻王上定然已经派遣使者快马加鞭地赶来南都了。所以,咱们暂且稍安勿躁,等使者来了再说。”

然而,嵩临却并未因此而平息愤怒,依旧愤愤不平地嚷道:“哼!想当年,渤海与北狄本就是同出一源,如今他们这般步步紧逼,究竟是在耍弄何种阴谋诡计?”

阳光正好,微风轻拂,灵儿与庆王爷正悠然自得地漫步于横水大街之上。这条街道熙熙攘攘、人声鼎沸,街边的小贩们叫卖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没走多久,灵儿突然停下脚步,转头看向庆王爷,娇嗔道:“阿叔,时辰可不早啦,咱们回去吧。我想苏姨肯定早就准备好了一桌子丰盛美味的佳肴等着咱们呢!”

庆王爷微微一笑,目光温柔地望着灵儿,轻轻摇了摇头,缓缓说道:“别急呀灵儿,咱们再逛会儿。这会儿要是回了你姑父府上,恐怕那儿早已是人满为患喽!”

灵儿眨巴着大眼睛,满脸疑惑地问道:“啊?为什么呀?今天到底是什么特别的日子吗?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去姑父家呢?”

庆王爷哈哈一笑,伸手宠溺地刮了一下灵儿的鼻子,啥也没说。

灵儿有些迷糊,她抬手摸了摸自己的小脑袋瓜。于是,二人继续沿着大街前行。

此时的南都城一片欢腾景象,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忙忙碌碌地筹备着那场即将来临的盛大婚典。城中百姓们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之中,对于北方发生的事情浑然不知。

而朝堂之上,那些大臣们大多也被蒙在鼓里,只有极少数人脉广博之人隐隐约约听闻了一些风声。然而,这股风吹到各个王府时,楚王却是第一个洞悉其中内情的人。

“父亲,今日孩儿与朝中的诸位子弟一同前往城外狩猎,竟意外得知了一则惊人的消息!”涣世子一脸急切地坐到楚王身旁,语气中难掩兴奋之情。

只见楚王微微眯起双眼,不紧不慢地说道:“哦?莫不是关于北方的消息?其实为父早就已经知晓了。”

“啊?父亲您竟然都知道了?”涣世子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置信。

楚王轻哼一声,端起桌上的茶盏浅酌一口后缓缓说道:“这天底下哪有不透风的墙,即便消息再如何隐秘,也总有传到本王耳中的时候。”

听到这里,涣世子赶忙附和道:“既然如此,那咱们可得尽快谋划一番才好!”

楚王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说:“当前摆在我们面前最关键的问题便是,此事究竟要不要让我们吴国出兵。”

涣世子闻言毫不犹豫地大声应道:“那自然是要出兵的呀!父亲,这可是开疆拓土的大好良机!”

然而,楚王却突然放下手中的茶盏,眼神冷冰冰地盯着涣世子,厉声道:“瞧瞧你这般冲动无脑的模样,真真是让人耻笑!怪不得你皇祖父向来偏爱渊儿而不喜你。”

涣世子心中一急,正欲开口辩解几句,但当他看到楚王那阴沉的脸色时,瞬间便意识到此时再多言也是无益,于是只好悻悻然闭上嘴巴不再言语。

横水秦王府外,平常冷清的街道被多辆马车堵的水泄不通。然而王爷却下令关门谢客,谁也不见,连亲家渤海来的使者也被拒之门外,管叔出门给各位使者的说辞就是,近期婚典之事极为重要,其余诸事一概不理!这可愁坏了门口的那些使者。

“也罢,我们去会同馆,此次拜访等后日的婚典过了再说!”渤海的使者抬着头叹了口气,冷冷地说道。于是,坐上马车前往南都,其余使者见状也都坐上了车,纷纷离开。

世子与公主此刻正站在门内,他们透过门缝紧张地注视着门外的情景,当最后一名使者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中时,世子和公主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

公主面露忧色,轻声说道:“宏临长兄他……应该不会怪罪于我吧!”

世子连忙安慰道:“放心吧,贞孝。宏临长兄向来聪慧过人,他见到如今这般情形,定然能够理解我们的苦衷。”

两人沉默片刻,随后公主又忧心忡忡地开口道:“眼下北方的局势越来越混乱不堪,真不知道父王那边情况究竟如何。今早姐姐来信,说是北狄竟然派遣使节前来索要北幽州!”

世子点了点头,回应道:“这件事我已经向父亲禀报过。父亲给我的答复是等后日的婚典结束之后再行商议。依我看,此时此刻这普天之下,最为关心时局变化的非父亲莫属了。”

公主微微颔首,表示赞同:“那也是自然,此时若是换作其他人,面对如此复杂严峻的局面,哪能气定神闲?”

时光就在这样的忧虑与等待之中悄然流逝。日复一日,日落日升,转眼间便来到了婚典当日。横水镇南都处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喜庆的气氛弥漫在每一个角落。街道两旁挤满了兴高采烈的百姓,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如同过节一般灿烂的笑容。

世子早早换上喜服,按礼部太常寺预定的线路前往宣阳门会同馆。在那里迎公主前往宫城,最后在明远宫举行最后的仪式。所有受邀的使者早早在那里等候。

原本打算在婚典闹事的明瑞和长公主,此刻选择了放手!眼下他们哪能以自己的蝇头小利,而放弃天下大义!

婚典属官大声宣读着誓词,在场所有使臣都聚焦在世子公主二人之上!他们只是附和着点头和鼓掌,此时他们的心思早就不在这婚典,北方的时局让他们无暇于此,能够出席就已经给足了秦王的面子。虽然吴国大喜之日,但是他们都是眉头紧锁,只是应酬似的露出笑容。

婚典一步一步的进行着,不知不觉的便到了夜里,明远宫里秦王和吴国各宗室之人跟使臣们畅饮,秦王府内世子和公主局促的坐在床榻之上。虽说在宫城里行完了所有的礼仪,成了夫妻,但是此刻却显得手足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