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换嫁东宫,绝嗣太子轻点宠 > 第117章 娘亲死亡的真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刁嬷嬷眼神闪烁:“王妃说笑了,老奴一个粗人,难敢说国公府的不是?只是想落叶归根罢了。”

“听说,嬷嬷闷声发大财,是托了我娘亲的福?”

嬷嬷顿时脸色煞白,“这是哪个小人背后挑唆?王妃千万别信。老奴不过是做些小本生意,养家糊口而已,哪敢妄言是靠陆夫人的财运。”

“不说实话?”宋云缨收起笑容,改为威胁,“把人带上来。”

只见刀雀押上来一个毛头小子,“跪好了!”

“三郎?!”刁嬷嬷看到自己儿子被抓了大惊失色,“王妃,老奴没得罪你吧,何必如此啊!”

宋云缨没理她,只是抵了个眼神,刀雀就拔剑横在那毛头小子脖子上,“老东西,王妃问话你就老实回答,再敢耍心眼,别怪我刀剑无眼。”

“娘,救我。”

刀雀手一用力,剑划破了皮,刺出血来。

刁嬷嬷一见,腿都软了,连声呼道:“王妃饶命啊!老奴说,老奴都说。”

刁嬷嬷擦着额头上的汗讲着——

国公府当差时,她曾无意间从袁氏那里,听到了一些关于陆夫人的谣言。

“当年陆夫人的死,不是天意,而是人为。此事牵连的人很多,要不是王妃今日逼问,老奴一辈子都烂在肚子里。”

宋云缨眼神一凛,“说重点。”

“是……”刁嬷嬷继续道:“老奴也是无意间听见的,国公爷嫌陆夫人出身商贾,想与袁家接亲,又怕陆氏纠缠。这才叫人下了狠手……”

宋云缨沉声:“都有谁参与这件事?”

刁嬷嬷哆哆嗦嗦道:“国公爷,袁氏母女,还有……二姑娘。”

“二姐?”

宋云缨想过是父亲、是袁氏,万万没想到里面竟然还有二姐的事儿。

“没错。老奴听得真真的。当年往陆夫人药里下的毒,还是二姑娘去道观求的。”

奈奈道:“你敢发誓所言当真?”

“老奴发誓,若有虚言,管叫全家不得好死!那浮生庵的了然师太,就是证人。”

宋云缨握紧了拳头。

好啊,他们明知母亲身在何处,不肯把人迎回宋家就罢了,反而落井下石,取人性命。

堂堂国公府狼心狗肺,竟无一个良善之人!

宋云缨狠意上来,她推测,“那时宋家大夫人刚死,我爹既怕陆家来纠缠,又贪图陆家家产,就想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去母留子。”

刁嬷嬷点头,“王妃说的极是。”

一来,可以摆脱宋家,迎娶新妇。

二来,他们可以借抚养宋云缨之名,霸占陆家家产。

二姐的狠毒。

袁氏的出谋划策。

还有,宋父的默许。

那瓶装满无色无味的毒药,就从浮生庵出来,被下进了陆氏平日吃的药里。

刁嬷嬷道:“她们知道陆夫人常去铺子里抓药,便买通了掌柜,把毒定时定量的掺进去。陆夫人就是服了这毒药,才早早死了。”

宋云缨早已气得发抖,“好奸的计,好狠的心。”

奈奈也快气哭了,“他们简直不是人。狗都比她们有良心!”

宋云缨问:“刁嬷嬷,你既然知道这些,为何不早些告诉我?”

刁嬷嬷颤抖着说:“老奴怕啊。这事儿牵连太大,况且袁氏母女已遭报应,我一个小小的厨娘,哪里敢插手?”

宋云缨没打算放过她:“那就说说,你的钱是从谁那儿敲来的?”

“我……”刁嬷嬷还想瞒天过海。

“还不快说!”刀雀直接在她儿子手臂刺了一剑,疼得他在地上嗷嗷打滚儿。

“我说,我说!”

刁嬷嬷急得舌头打不过弯儿,“袁氏管家时说一不二,整个后院都对她俯首帖耳,我哪敢敲她的竹杠?这些钱,是我从二姑娘那里诈来的,一共也就一万两……”

“就一万?你说得轻巧。”奈奈说:“你这带血的钱,拿的也心安?”

“老奴惶恐,王妃若是来要钱的,老奴这就找人拿来。”

奈奈“呸”了一声:“谁稀罕你这些臭钱!”

刁嬷嬷朝宋云缨磕头,“王妃,老奴只想离开国公府,过安慰日子,真没干过别的坏事啊,求王妃明察!”

宋云缨幽幽问:“二姐她一个道姑,哪儿来的钱?”

刁嬷嬷咽了口唾沫,“国公府家的小姐怎会没钱?老奴当时只想拿钱走人,其他的,真不知道啊……”

听完刁嬷嬷的叙述,宋云缨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她站起身说:“刁嬷嬷,宋家的钱,你只管拿着。今日你与我见面之事,最好烂在肚子里,否则,我怕你有命拿,没命花。”

刁嬷嬷连连磕头:“谢王妃开恩!老奴发誓,绝不会吐露半个字。”

宋云缨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就带着人离开了小镇。

回去的路上奈奈问:“一群烂心肠的歹人,主子,就这么饶了她们吗?”

车外北雁南飞,天高云淡。

宋云缨目光中透着坚定:“绝不。”

*

回王府后,宋云缨便装扮成普通妇人,去了浮生庵。

宋云缨是不信在道观清修的二姐能一下拿出这么多钱。

其中,必有蹊跷。

这浮生庵依山而建,山路有些崎岖,远远看着香烟缭绕,钟声悠扬,显得格外清幽宁静。

宋云缨踏入庵堂,环顾四周,只见几位道姑正低头诵经,神情专注。

这里的香火并不鼎盛,进来的多是游山顺道来的香客。

男香客甚至比女香客还多。

宋云缨对一位年长的道姑说,“师太,我像给亲人供奉一盏长明灯,不知能否行个方便?”

年长道姑双手合十,“施主请随我来。”

宋云缨随她来到一间厢房,屋内供奉着诸多长明灯,莹莹闪烁,每一盏都代表着一位亡魂。

“施主想供奉哪位亲人?”

“家母。”

道姑点点头,开始为宋云缨准备长明灯。

宋云缨仔细观察此人,虽年逾三十,可保养的极好,若仔细看面上还涂了一层细细的胭脂。

可见,不是潜心修道之人。

宋云缨不动声色地问:“我听闻,有个叫元慈师太的,书法极好,可否请她帮忙给亡母写个灵位?”

道姑的动作一顿,抬眼看向宋云缨,“施主来得不巧,元慈师太出去云游了,不知何时才归。”

元慈就是宋二姑娘的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