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武侠修真 > 守襄樊 > 第三章 众人受封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平内心清明,绝非那种会无端眼红他人经历的狭隘之人。他深知,这世间每个人的性格犹如独特的纹理,或细腻或粗犷,皆不相同;而机遇更是如同飘忽不定的风,吹向不同方向。如此种种差异,最终导致结果千差万别,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只是张平心中一直藏着一个好奇的小火苗,那便是李清照的宝藏。在他的想象中,那宝藏究竟是些什么稀罕物件呢?难道仅仅是世俗中常见的金银器,闪烁着冰冷而诱人的光芒?

这时,史门主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对于一般习武之人而言,武功秘籍之类的,自然如同稀世珍宝,得到便能脱胎换骨。然而,对于已然踏入大宗师境界的高手来说,这些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当修到九品上的极致境界,便只能专注于唯一功法,贪多求杂,反而会如握沙在手,最终什么都得不到。”

史门主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坚毅:“此次东出,肩负着重要使命。一方面,是应梁帝的郑重要求,务必取回那神秘的宝藏。另一方面,也想会一会江国那位神秘莫测的大宗师。此人功法的确诡异非常,由于对方显少出手,若日后对上说不定会吃大亏。不过,如今已见识过其手段,往后若是再遇上,便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不至于再陷入被动。” 史门主的话语,仿佛在空气中勾勒出一幅充满挑战与未知的江湖画卷,让张平不禁心潮澎湃。

张平目光落在身后那箱物件上,心中疑惑顿生,遂指着那箱说道:“那这些书籍功法,是不是也得送回皇宫去?”这一箱功法秘籍,在张平眼中仿佛藏着无数神秘的力量,等待被人揭开。

史门主听闻,神色从容,缓缓开口:“这是特意留给咱们门内的书籍,主要是供其他新晋弟子修炼所用。”话语间,透着对门派传承的深思熟虑,这些秘籍,是门派未来发展的希望火种,将为后辈弟子铺就成长之路。

张平听闻,心中不禁一动。自己踏入九品已一月有余,然而功法却如陷入泥沼,毫无长进。这份停滞不前的焦灼,如同巨石般压在他心头。此刻,这箱秘籍仿佛一道曙光,引得他好奇心大起。他抬眼望向史门主,眼中满是求知的渴望,问道:“史门主,我如今已到九品之境,却不知该如何提升实力。寻常的修行之法,似乎都已失效,还望门主能为我解惑。”

史门主微微点头,目光如炬,只是轻轻一扫张平的丹田之处,便已洞察他正困于九品上的瓶颈。略作思忖,史门主说道:“张平,武人修至九品上,修炼之路便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功法的上限便成了关键。若你所习是大宗师级别的功法,便需循着大宗师的往昔足迹,去经历类似的事件,从中感悟,方能有所进步。”

史门主的声音,仿佛带着岁月的沉淀,在空气中缓缓流淌:“就如当年南照国有位大宗师肖燕,他在突破九品上时,于万丈悬崖之上闭关三月,历经狂风骤雨,感悟天地间的磅礴力量,最终功法大成。而你,若想提升,便需寻找类似的契机,去体验,去领悟。”

张平听得入神,心中仿若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但紧接着,又一个疑问涌上心头:“那若是想要突破大宗师之境,又该如何做呢?”

史门主神色变得凝重起来,缓缓说道:“想要突破大宗师,绝非易事,那需要对人与自然有全新的领悟,超脱人类的固有视角。你需摒弃常规的思维,以天地为课堂,以万物为导师。要能从山川的巍峨中感受力量的凝聚,从溪流的潺潺中体悟顺势的智慧。但这等境界,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都犹如镜花水月,太过遥远,难以企及。也正因如此,大宗师才如此稀缺,他们是修行路上的璀璨星辰,引领着无数修行者前行。”

张平默默思索着史门主的话语,心中既有对未来修行之路的迷茫,又有一丝破局的期待。他深知,前方的道路充满挑战,但此刻,史门主的一番话,已为他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

张平手里掌握那本珍藏版的功法,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陈。这功法虽如稀世珍宝般落入他手,可他这半年以来,却如同在黑暗中独自摸索的行者,一直闭门造车。在这个高手如云的江湖中,他现阶段实在没有足够的自保手段。他心里清楚得很,一旦被对手发现他身怀此等功法,那必然会招来杀身之祸,甚至极有可能要直面多位大宗师的无情追杀。

今日,在与史门主的一番交谈后,他才如梦初醒,意识到九品上之后的修行之路,远非自己此前所想那般简单。原来,提升实力不再仅仅依赖于单纯的物理修炼,还得去经历与前辈大宗师相似的事情,才能成功突破眼前这如铜墙铁壁般的瓶颈。然而,这看似指明方向的道路,实则布满了重重迷雾。

要知道,那位之前的大宗师,已然是六百多年前的人物了。岁月的长河悠悠流淌,六百多年的时光,足以让许多曾经的辉煌与故事,都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他的履历生平,就如同散落在茫茫大海中的碎片,不知该从何处寻觅。

如果选择自我摸索,那难度简直超乎想象,无异于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去寻找那唯一一条正确的道路。而周围,到处都是隐藏着的陷阱与荆棘,每迈出一步,都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稍有不慎,便可能落得个功亏一篑、身死道消!

但张平毕竟心思敏锐,在困境之中,他突然想到了一种可能。那位前辈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还统一了整个天下,其丰功伟绩必然会被后人记录在史书之中。而如今所在的大梁,既然号称有着九百多年的悠久历史,难道大梁的传承,与那位前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莫非大梁就是传承自那位神秘的前辈?

这个想法一旦在他脑海中浮现,便如同星星之火,瞬间燃起了他心中的希望。他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若真是如此,那大梁的历史真迹中,必定隐藏着解开他修行困境的关键线索。

想到这里,张平的眼神变得坚定炽热。他深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重点去查阅大梁的历史真迹。这些古老的典籍,或许将成为他在修行黑暗之路上的引路人。

张平缓缓抬起头,目光中满是感激之情,郑重地朝着史门主深深鞠了一躬。他清楚,如果没有史门主的这一番提点,自己恐怕还在那迷茫的修行之路上,继续无头苍蝇般地乱撞。史门主的话,犹如一盏明灯,为他照亮了前行的方向,让他在这充满未知与危险的修行之旅中,看到了一丝突破困境的曙光。

张平和史白都一行人,跟随浩浩荡荡的车队,沿着陆路踏上返回梁都的行程。此次护送宝藏,因有史白都这位大宗师坐镇,一路上仿佛有一层无形的威慑力笼罩。那些平日里惯于在暗处觊觎财富、耍些蝇营狗苟手段的宵小之辈,得知消息后,皆不敢有丝毫妄动,生怕触怒这位大宗师,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一路上风平浪静,不过短短一周时间,他们便顺利且安全地抵达了梁都。一到梁都,史白都有条不紊地安排几人,先将这批价值连城的宝藏运回惊魂门妥善安置。随后,他迅速差人飞鸽传书给梁帝,详细告知宝藏的具体位置,同时提醒梁帝务必派遣信得过的可靠队伍前来收押,以免出现任何闪失。

张平并未跟随众人前往惊魂门。毕竟,他清楚自己终究是个外人,不便过多参与门内事务。他心中早有打算,准备趁此机会去京都的书馆,探寻六百多年前那位奇人前辈杨傲的生平事迹,希望从中找到突破修行瓶颈的线索。

临行前,张平找到叶青缇,一脸诚恳地询问:“叶青缇,你可知京都民间最大的书店在何处?”叶青缇微微一愣,随即笑意盈盈地为他指明藏书阁的方向。张平感激地点点头,接着说道:“往后若有事找我,直接用气息搜寻便可。最近我无事,会一直在京都。”说罢,他整理好行囊,怀揣着对未知的期待,朝着京都的方向大步走去,那坚定的背影,仿佛在诉说着他探寻真相、突破困境的决心。

毕竟使团尚未归来,张平和史白都自然不可能先于使团进宫领赏。这段等待的时间,对张平而言,恰似命运赐予的宝贵契机,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奇人前辈事迹的探寻之中。

随后,张平告别了史门主,马不停蹄地朝着大梁的藏书阁赶去。一路上,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自己翻阅那些古老典籍的画面,仿佛那些泛黄的书页中,正隐藏着通往更高修行境界的密码。

当他来到藏书阁前,望着那高耸入云、古朴厚重的建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畏之情。这里面,存放着大梁数百年来的历史记忆,是无数先辈智慧的结晶。他深吸一口气,迈着坚定的步伐,踏入了那弥漫着陈旧气息的大门。

藏书阁内,一排排书架犹如沉默的卫士,静静地守护着那些珍贵的书籍。张平在书架间穿梭,目光急切地在一本本古籍上扫过。他深知,自己要寻找的信息,或许就隐藏在这浩如烟海的书籍之中。每翻开一本,他都满怀期待,仿佛在与历史对话,试图从那些斑驳的文字中,拼凑出那位大宗师的生平轨迹。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张平沉浸在这浩瀚的历史海洋里,忘却了一切。他时而为书中记载的精彩故事而激动,时而为线索的中断而懊恼。但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他心中的信念从未动摇。因为他很清楚,只有找到那些关键信息,自己才有机会突破修行瓶颈,在这危机四伏的江湖中,拥有足够的自保之力。

在梁都的大街小巷,张平穿梭于各个书店之间。那些书店,有的隐匿于繁华闹市的角落,散发着古朴的气息;有的坐落于清幽小巷,静谧而深邃。每走进一家书店,张平便如饥似渴地在书架间寻觅,目光急切地扫过一本又一本泛黄的书籍。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哪怕是最不起眼的边角记载。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的努力似乎都付诸东流,所有史书中,都未曾出现“杨傲”这个名字。

但在梁国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张平发现了另一位惊才绝艳之人——赵平安。据记载,六百年前,此人凭一己之力,搅动天下风云,最终统一了整个天下。他不仅拥有超凡入圣的武功,还拥有无与伦比的智慧,发明了诸多新奇的规则,这些规则如同基石,深刻影响着后世的方方面面。

张平如获至宝,开始仔细研读赵平安的生平。赵平安同样在二十岁时,便踏入九品巅峰之境,可谓年少成名,风华正茂。然而,命运的轨迹并未就此一帆风顺。他遭遇了红颜的背叛,曾经的亲密恋人,不知出于何种缘由,决然转身,给予他沉重一击。与此同时,强敌也如恶狼般环伺,对他展开围杀。在那段暗无天日的日子里,他仿佛置身于无尽的深渊,孤立无援。

在历经这一系列沉重打击后,赵平安突然消失了半年多。这半年时间,宛如一个巨大的谜团,无人知晓他究竟去了哪里,又经历了怎样的奇遇。只知道,当他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时,已然脱胎换骨,成为无人可敌的大宗师。他的气息沉稳而强大,眼神中透露出的自信与坚毅,让人为之胆寒。

成为大宗师后的赵平安,主动约战各国的大宗师。消息传出,天下震动。那些平日里在各自国家高高在上的大宗师们,纷纷严阵以待。然而,当真正交手时,他们才深刻体会到赵平安的恐怖。一位位挑战者,在他面前如同蝼蚁,不堪一击。

在这场席卷天下的风云际会中,众多小国的大宗师,深知自身实力有限,只求保住自己小国的安宁,不愿轻易招惹是非。他们选择在这场风暴中保持低调,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的一方天地。然而,有些野心勃勃的大国,妄图通过扩张吞并他国,来实现自己的霸权梦想。

当这些野心勃勃的国家发现赵平安成为他们扩张道路上的巨大阻碍时,便暗中勾结,相约一同围攻赵平安。一时间,风云变色,天下瞩目。面对三国大宗师的联合围剿,赵平安却毫无惧色,孤身一人,毅然赴约。

决战之日,天地为之失色,所战之地生机尽毁,连天空的云层都裂开了!三位大宗师,各自施展浑身解数,强大的功法如汹涌的怒潮,朝着赵平安席卷而去。然而,赵平安宛如巍峨的高山,屹立不倒。他身形闪动,举手投足间,尽显宗师风范。只见他施展出一套奇异而强大的掌法法,那功法仿若融合了天地之力,光芒万丈。在激烈的交锋中,赵平安以一敌三,也能稳稳占据上风。最终,他凭借着绝世神功,将三位不可一世的大宗师全部打成废人。经此一役,再也无人敢挑战赵平安的权威。

此后,赵平安凭借着无可撼动的实力,逐渐统一了整个天下诸国。他所建立的大梁,幅员辽阔,威震四海。他所制定的规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为大梁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平沉浸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心中感慨万千。他仿佛看到了六百年前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赵平安在血雨腥风中砥砺前行,一步步走向巅峰。他意识到,自己或许能从赵平安的经历中找到突破自身瓶颈的方法。尽管赵平安的人生无法完全复刻,但其中的磨难与成长,或许能为自己点亮前行的道路。

张平决定,继续深入研究赵平安的生平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终能在这迷雾重重的修行之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在这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世界里,他如同一位勇敢的探险家,怀揣着对真理的渴望,踏上了这段追寻传奇的征程。

张平反复研读着手中关于赵平安的记载,越琢磨越觉得,此赵平安必定就是自己一直在寻觅的那位天骄杨傲。他心中暗自思忖,如今的大梁,为了使国体显得名正言顺,极有可能故意抹去了杨傲这个名字,将其塑造为大梁专属的中兴之主赵平安。毕竟,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这样的事在古代并不鲜见。

张平再度细细回顾杨傲的生平,不禁陷入沉思。杨傲遭遇的红颜背叛,以及强敌围杀,绝非寻常个体所能做到,背后必定是一股极为强大的势力在暗中操控。这股势力的动机是什么?他们又是如何策划并实施这一系列针对天才的打击?诸多疑问在张平脑海中盘旋,但他深知,此刻的自己无力探寻这些隐藏在历史深处的真相,当务之急是专注自身的修行。

庆幸的是,张平想到自己如今还不到十九岁,相较于当年陷入困境的杨傲,自己更加年轻,拥有更多的时间与潜力。而且,自己接触阴阳和气掌这门功法的时间更为短暂,这意味着自己在功法的理解与提升上,还有着广阔的空间。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像杨傲(赵平安)一样,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与不懈的努力,突破重重困境。

思索再三,张平决定寻找一处静谧之地潜心修炼。他来到了曾经发现镁矿石的京都后山。这片后山森林静谧幽深,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纷扰。张平在森林中寻得一处背风且隐蔽的地方,利用周围的树枝与藤蔓,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居所。虽只是简单的容身之所,但却充满了安宁!

安顿好后,张平盘膝而坐,开始慢慢修炼内功。山林间,微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为他的修行低声吟唱。这里清新的空气与宁静的氛围,让他能够迅速平心静气,全身心地投入到功法的修炼之中。他深知,前方的修行之路必定充满艰辛,但此刻,他已做好准备,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更高的境界迈进。

在京都后山森林里,张平已然沉浸在修炼之中数日,仿佛与外界隔绝,忘却了世间所有的纷扰。他一门心思扑在练气之上,每日专注地感受着体内气息的流动与变化。

然而,奇怪的事情却在悄然发生,随着修炼的深入,他非但没有感觉到丹田内的气息如预期般充盈起来,反而像是沙漏中的细沙,在一点点地减少。

起初,张平并未太过在意,只当是修炼过程中的正常波动。但日子一天天过去,到了第十日,当他再次内视自身时,不禁大惊失色。原本应该是内气汇聚之所的丹田气海,此刻竟空空如也,仿佛一片干涸的湖泊。一种恐惧瞬间涌上心头,难道自己走火入魔了?这个念头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让他的心跳陡然加快。

但张平并未慌乱太久,多年的修行让他迅速冷静下来。他决定细细感知每一股气息的去向,探寻这诡异现象背后的原因。他闭上眼睛,集中全部精神,让自己的意识如同丝线般,缓缓渗透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随着感知的深入,他惊讶地发现,所有消失的气息,竟都悄然消散于四肢百骸之中。

在他以往的认知里,一般的高手皆是将内劲小心翼翼地汇聚在丹田之中。丹田,就如同一个能量宝库,只有将内劲储存于此,才能在关键时刻爆发出足够强大的力量,用于克敌制胜或是突破难关。然而,自己此刻的情况却恰好相反,丹田之中没有一丝一毫的气息留存。

带着满心的疑惑,张平决定通过行动来进一步验证。他起身在森林中纵跃奔跑,像往常一样,他本以为需要先将气息汇聚于丹田,然后再调用出来,以提升自己的速度和力量。但这一次,他却没有刻意去引导气息,而是任由肢体自发地运转。奇妙的事情发生了,他发现自己的速度和反应竟比以往更快。仿佛身体拥有了自己的意识,似乎他脑海中刚闪过一个念头,肢体便先于大脑将其完成了。

这突如其来的发现,让张平心中涌起一阵激动。莫非,这才是真正的阴阳合气?难道一直以来,自己都陷入了一个误区,丹田并非是最佳的藏气位置?这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随后,他决定再次尝试引导气息汇聚于丹田看看。静下心来后,按照以往的修炼方法,慢慢引导着气息向丹田聚拢。在他的努力下,气息逐渐在丹田汇聚起来。然而,当他撤掉引导之后,那些好不容易汇聚起来的气息,又如同调皮的精灵,迅速散于四肢百骸之中。

张平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这看似反常的现象,或许正是自己突破修行瓶颈的关键所在。他决定继续深入探索,顺着这一丝线索,去揭开阴阳合气真正的奥秘。在这片宁静的森林中,他的修行之旅,正迈向一个全新且充满未知的方向。

在京都后山静谧修行的第十二日,张平正沉浸于对自身奇妙变化的探索中。忽然,空气中传来一阵若有若无的波动,那是叶青缇的神识在附近扫过。这神识如细密的丝线,在山林间穿梭,试图寻觅张平的踪迹。然而,叶青缇接连扫过附近几次,却都一无所获,心中不禁泛起疑惑。

而张平,在察觉到叶青缇的神识后,稍作思索,主动凭借着对叶青缇气息的熟悉,反过来搜寻对方的位置。随后,他施展身法,如灵动的飞鸟般朝着叶青缇所在的方向赶去。

当张平出现在叶青缇面前时,她着实吃了一惊。要知道,自己刚刚可是在这附近仔仔细细地搜索了好几遍,怎么就没发现他呢?叶青缇满脸惊讶地问道:“你究竟是怎么躲过我不断的神识探查的?这可太奇怪了。”

张平微微苦笑,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神情,缓缓说道:“现在我丹田已经没有气海了,气息不再像以往那般汇聚于丹田,所以你才找不到我。”

叶青缇听闻,眼中闪过一丝诧异,立刻再次施展神识,朝着张平扫去。这一次,她真切地发现,张平的丹田之处,确实没有了往日气海的存在。可这又让她不禁好奇起来,没了气海,张平的武功还在不在呢?

似乎是看出了她的心思,张平二话不说,当即在原地施展身法,只见他几个来回纵跃,身形矫健敏捷,速度之快,带起阵阵风声。每一次起跳、落地,都尽显扎实的功底与强大的力量。这一系列动作,有力地向叶青缇证明了,即便丹田气海消失,他的武功依旧不减。

叶青缇见状,心中的疑惑算是解开了,便也不再纠结此事。她神色一正,对张平说道:“使团已经抵京了,此次邀你一同进宫面圣。”

张平听闻,心中一动,他想到进宫面圣或许是个机会,能让自己在大梁更好地开展商贸合作。但他深知,在这复杂的宫廷之中,人际关系至关重要。于是,他看向叶青缇,问道:“你与梁帝关系可好?能否帮我拉近些关系?”

叶青缇轻轻摇了摇头,神色认真地说道:“在大梁,若想与皇室拉近关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通常来说,除了自身具备九品实力,能为皇室所用之外,便是要全力效忠皇族,以表忠心。还有一条路,便是嫁入皇室联姻,通过这种方式紧密联系。但这每一条路,都不简单啊。”

张平听后,心中暗自思忖。他可不想卷入太深,自己来此的初衷,不过是想更好地开展商贸合作,从中谋取发展机会,若因为与皇室牵扯过深而陷入复杂的纷争,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想到这里,张平心中已有了主意,他决定在进宫面圣时,谨慎行事,把握好分寸,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梁宫那庄严肃穆的正殿里,气氛热烈庄重。阳光透过殿顶的琉璃瓦,洒下斑驳光影,映照在左航、方舟等一行人身上。此次出使江国,他们不辱使命,成功挫败敌人意图吞并他们多座城池的阴谋,还在西线拿回了整个秦岭地区,为大梁保住了无上国威,如今正接受着梁帝的褒奖。

梁帝高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威严而带着赞许,朗声宣布:“左航,此次出使江国,你表现英勇,智谋过人,为我大梁立下汗马功劳。朕特将你的官服由三爪蟒袍升为四爪蟒袍,以示嘉奖。同时,任命你兼领巡防营大统领,望你日后能继续为大梁的安稳,尽心竭力。” 左航心中满是激动与感激,连忙跪地谢恩,“陛下圣恩,臣定当肝脑涂地,不负陛下厚望!”

接着,梁帝又看向方舟,神色中亦有欣赏,“方舟,你在此次出使中,同样表现出色,辅佐得力。朕特将你由从二品直接擢升至从一品,望你今后能更加勤勉,为大梁的繁荣贡献更多心力。”方舟激动得声音微微颤抖,“陛下隆恩,臣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待朝堂之上的嘉奖仪式结束,群臣退去,梁帝移步至偏殿,准备会见叶青缇和张平。梁帝心里清楚,这二人皆是江湖中的奇人异士,向来对功名利禄不热心,也无官身傍身。但他们在江国夜宴上的出色表现,却让大梁避免了一场可能的危机,梁帝对他们充满了感激与赏识。

偏殿内,布置典雅而温馨。叶青缇和张平早已在此等候。见梁帝到来,二人赶忙行礼。梁帝微笑着抬手示意他们免礼,目光落在叶青缇身上,说道:“叶姑娘,你虽为女子,却有不输男子的胆识与谋略。此次在江国,你展现出的非凡身手与智慧,朕都看在眼里。朕赐你一枚金令,凭此令,你可随意出入宫墙或军营,若遇紧急情况,甚至可调遣边军为你所用,望你日后能继续为大梁的安稳出一份力。”

叶青缇接过金令,感受到那沉甸甸的分量,心中满是感动,盈盈下拜道:“陛下厚爱,青缇定铭记于心,若有需要,必万死不辞。”

随后,梁帝将目光转向跪在旁边的张平,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缓缓说道:“卿乃大才,在江国夜宴上,以出众的文采和过人的胆识,力挫敌人阴谋,保住了我大梁国威。朕很是欣慰,你想要何种赏赐,尽管说来,只要是朕力所能及,定不会亏待于你。”

张平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言辞谦逊:“陛下过誉了,张平不过是恰逢其会,做了该做之事。陛下治理大梁,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张平深受大梁恩泽,能为陛下和大梁百姓效力,实乃荣幸。若陛下非要赏赐,张平斗胆,只求陛下将城北后山的开发权赐予我。听闻城北后山蕴藏丰富矿藏,张平希望能利用这些资源研发新的技术,用于改善民生。待研发成功,相关成果定优先供给大梁境内,为大梁百姓谋福祉。”

梁帝微微一愣,他本以为张平会索要金银财宝、高官厚禄之类的赏赐,却没想到他一心只为民生着想。心中不禁对张平又多了几分赞赏,点头说道:“难得你有此心系百姓的胸怀。朕答应你,将城北后山的开发权赐予你。不仅如此,朕再给你三道批令,你可凭此调用工部主事三次,助你一臂之力。希望你能早日达成心愿,为大梁带来更多福祉。”

张平大喜过望,连忙跪地谢恩:“陛下圣明,如此厚恩,张平没齿难忘。定不负陛下所托,全力以赴开发后山,为大梁百姓谋利。”

梁帝看着眼前的张平,心中充满期许,他仿佛看到了大梁未来因张平的努力而更加繁荣昌盛的景象。在这偏殿之中,君臣之间达成了一份特殊的约定,这份约定,关乎着大梁的民生,也承载着张平的壮志与抱负。而这一切,都将会从日后后山的镁矿石开发开始,逐渐展开一幅全新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