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自从被苏云劝开后,刘恒的状态变了好多了,虽说依旧节俭、勤政,但是懂得怎么爱自己了。

刘恒偶尔会加顿餐,吃点好的犒劳一下自己;也不会和以前一样,一忙就是一天,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来陪陪儿子和母亲,甚至还有时间找云哥下两把象棋。

苏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以前刘恒的节俭情况和工作状态,他真怕刘恒猝死了。

……

刘恒一直在致力于培养自己的人,在想办法瓦解前功臣集团。

这天,他看到了河南郡郡守吴公的一篇文章,看的是爱不释手。

再结合吴公这些年卓越的政绩,刘恒决定征召吴公入朝,担任延尉卿。

吴公入朝,给刘恒举荐了一个人才——贾谊。

贾谊的存在,诠释了一个道理:

天才,只见我的门槛!

年仅19岁的贾谊,便以博学能文闻名于郡县,深得吴公青睐,聘为了自己的幕僚。

刘恒大喜,有人才他自然开心,于是聘请贾谊入朝担任博士。

贾谊也特别开心,没想到新皇帝这么重视他,他一展才华的机会终于来了!

————————

周勃离开朝堂后,陈平、苏云、灌婴辅佐刘恒,三个人达成了一种奇怪的平衡,朝堂上也迎来了短暂的祥和、安稳。

直到两件事情的发生,彻底打破了朝堂上的宁静。

第一件事,是城阳王刘章去世。

刘恒给他上谥号“景”,他的嫡长子刘喜继承了城阳王。

说来也巧,刘章的嫡长子,竟然和刘邦的二哥一个名字。

第二件事是匈奴的冒顿在听说汉朝发生了大动乱后,也在积极策划着进攻汉朝。

匈奴在经过充分准备后,率领20万大军,大举挥师南下进攻代地。

消息传到长安,举国震动,刘恒急忙召来大家商议。

匈奴人大举进攻威胁边疆,群臣又分成了三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另一派从中调和。

主战派以周勃、灌婴为首,他们认为大汉的国力已经增长,如今,匈奴大举进犯,此时正是击败匈奴,一雪前耻的大好时机。

周勃虽然交出了权力,但此时仍然是绛侯,而且是朝中的老臣,刘恒还是把他叫来商议了。

主和派以季布、张苍为首,他们认为大汉此时的国力还没有完全恢复,况且新帝刚登基不久,不宜和匈奴大规模开战。

调和派就主要是陈平和苏云,他们是谁都不帮,谁吵得凶就从中劝一劝,主打的就是一个谁都不得罪。

这朝中要明哲保身,如果站队太明显,必然会被另一方的人针对,苏云跟着陈平,自然不会那么傻。

和苏云比较熟功臣大多都去世了,现在就剩下一些和苏云不熟的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脆跟着陈平调和。

只要刘恒不单独问他,他是不会提建议的。

看着大家吵得不可开交,刘恒也是一阵头大,大家各有各的道理,谁也不能说谁错。

无奈,刘恒只能先让大家离开,他要自己一个人静静,好好想想。

刘恒将苏云和陈平留了下来,他知道两个人心里都有答案,只是不愿意说出来,得罪别人。

没了外人,苏云也不装了,“陛下,臣认为,国力永远都在发展,无论怎么发展,都很难达到大家的满意。

如今匈奴20万大军进犯,他们要的便是从中取得大利益,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些好处,就能让他们退走的。

如果不打一仗,让匈奴见识到汉朝的强盛,匈奴必然会狮子大开口;

况且汉匈之间矛盾已久,不是打两仗就能解决的了的问题,短时间内,和亲政策必然还是难以改变,不打服他们,我们又怎能在和亲中占据主动权呢?”

苏云自然知道后面汉武帝痛打匈奴的事情,对进攻匈奴有很大的热血,他实在不想放弃这么个好机会。

得到了云哥的建议,刘恒又转头看向陈平,希望他也出主意。

陈平一捋胡须,说出了自己的见解:“打是必须要打的,是人家来进犯我们,不是我们去找人家的事情,我们出兵也是天经地义。

趁着现在朝中许多老将还在,一鼓作气将匈奴击败,不然等精通战事老将去世后,我大汉更难以和匈奴开战了。”

刘恒才20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自然是抵挡不了建功立业的诱惑,如今见陈平和苏云都赞同,刘恒也下定了决心。

“好!两位大人说的正合朕心,匈奴和汉朝恩怨已久,此时也该了结一下了。”说着,刘恒便招呼陈平拟诏。

“此次出战应该以谁为帅?又该以谁为将?带多少人呢?”

陈平和苏云对视一眼后,很默契的上前一步,异口同声的说道:“灌婴可谓帅,至于要领多少军队,陛下可与灌婴商议。”

如何统兵,又如何打如此大规模的战役,他二人确实不如灌婴在行。

“不!”刘恒伸出手,态度坚决的拒绝了二人的建议。

“我有一言,请两位大人静听。”

“我本来就是代王,如今匈奴大举入侵代国,我熟知前线情况,又身为皇帝,岂能龟缩在长安城中?

此次出征,我愿御驾亲征亲自挂帅,由灌婴为将总领大军30万,苏云为监军,陈平留在朝中辅佐太子总理朝政。”

这话可吓坏了两人,皇帝疯了不成?

刘恒不是刘邦,刘邦是连年在战场上征战的,统兵能力自然毋庸置疑,因此刘邦一朝几乎都是刘邦御驾亲征。

可刘恒从来没有领过兵,况且年轻气盛,这又是一场大战,又怎能亲自带兵御驾亲征?

苏云想到了明朝的某个御驾亲征的皇帝,也是这个年纪,也是同样的北方大敌。

“陛下不可啊,陛下从来没有领过大军,匈奴来势汹汹,战场之上局势又瞬息万变,可是很危险的啊!”

刘恒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似乎对击败匈奴胸有成竹,“匈奴人进犯代国,我身为代王,理应前往,况且我对代国熟悉,有我在,必能振奋士兵的士气。

苏太尉放心,又不上战争前线,就在后面指挥,不会有什么危险的。”

苏云是真的担心刘恒的安危,想要继续上前劝说,却被陈平拉住了。

陈平上前一步,躬身行了一礼,变换了原来忧郁的神色,笑道:“陛下御驾亲征可以,但陛下要任命灌婴为帅,战事上的决策都要听左丞相灌婴的,另外还要带上柴武、虫达这些开国老将。”

都是为了刘恒的安全,刘恒也退一步,答应了陈平的要求。

在经过朝中群臣商讨后,最后由刘恒拍板:

由陈平率领一众文臣辅佐太子处理朝政,灌婴为帅刘恒御驾亲征,柴武、虫达等人为大将,苏云为监军,率领30万大军北上支援代国,抵御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