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程咬金和尉迟敬德疑惑的目光下,李世民一脸认真的开口询问李一凡,

“小郎君,你说吐谷浑的事情该怎么处理?”

李一凡组织了一下语言,才开始说了起来:

“陛下,不知道你仔细了解过吐谷浑没有?其实吐谷浑境内有大唐需要的东西。”

李世民听了后就是一愣,仔细的思考了一番,没发现有大唐急需的东西呀?

就连程咬金和尉迟敬德也仔细的想了一下,也没明白小郎君说的到底是什么?

“盐,吐谷浑境内有个茶卡盐湖,那里的盐只要经过略微加工就可以食用,而且质量非常的好。”

什么?李世民听到吐谷浑境内有盐湖,而且质量还非常高,激动的他一下子站了起来。

可以说现在大唐的盐都控制在世家的手里,他想插手都插不上,这就是他的一块心病。

听到李一凡说吐谷浑有盐湖,他怎能不激动?这一下子就有大量的盐控制在朝廷手中了。

于是他急切的问:

“小郎君,吐谷浑真的有盐湖,量怎么样?”

“茶卡盐湖里的盐,大唐百姓吃几百年都吃不完,你说有多少?”

李世民听到那里有那么多的盐,激动的就想马上给李靖传旨,让他把那个盐湖给守护起来。

用了很大的毅力才把这个想法给压了下来,因为现在战争还没有胜利,慕容复云还没有伏诛,把盐湖控制起来也不现实。

程咬金和尉迟敬德听了李世民和小郎君的对话。两人对视一眼,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

程咬金直接开口,

“陛下,现在那边还在开战,代国公领兵分不开身,微臣闲来无事,要不让微臣带些兵马过去,先行探路,守护一下那里的盐湖。”

尉迟敬德也急忙接话,

“陛下,还有微臣,微臣可以和卢国公一起过去。”

李世民听了他们两个的话,还是有些心动的,不过仔细的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拒绝了他们两个的请求。

“算了,还是等那边战事平定,让那些军士们把守盐湖吧!”

程咬金和尉迟静的听了李世民拒绝,有些小失望,这天天在京城,闲都快闲出鸟来了。

这出去还能立战功,在京城待着,能捞到什么战功呀!

两人也不想在这里待了,要是一会儿还有捞战功的机会,不让自己去,自己心里很难受,干脆来个眼不见为净。

两人跟着过来本是想让小郎君给弄两个手机的,不过过几天小郎君要在这里建房子,那到时候再说吧。

两人和李世民还有李一凡告辞,直接离开了太极宫。

两人走后,李世民也不再顾及,便直接询问李一凡,

“小郎君,那吐谷浑除了有盐湖,还有大唐需要的东西吗?”

李一凡点了点头,

“有,大唐需要那个地方训练军队,以应对以后对吐蕃的进攻。”

李世民听了这话有些不太明白,吐蕃,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大唐要来何用。

李一凡看着李世民这副模样,就知道他怎么想的了。

古代的君王好像都有这种想法,只要不能种地的地方,就有一种可要可不要的感觉,都感觉要了那些土地就是朝廷的负担,不要也罢。

李一凡认真的对李世民说:

“皇帝陛下,你有所不知,你们大唐后期的衰落,和吐蕃脱不了关系。可以说也是吐蕃直接导致的。”

李世民听了这话后脸色一变,语气都变得有些急切:

“小郎君,请你仔细的说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李一凡忽然想到这件事李世民应该知道的呀,长乐和汝南不是把历史资料给李世民了吗?

“皇帝陛下,你不是看了大唐的历史资料吗?你怎么不知道?”

李世民苦笑的摇了摇头,

“我看了没多少,我总觉得看着自己在历史上记载着什么时候死的,心里有些不舒服,所以就没看。”

李一凡认同的点了点头,觉得也是,要是自己知道自己是哪一年死了,那还不如不知道呢!

“大唐中期发生了一场内乱,当时吐蕃就攻占了长安。在长安待了15天才撤走,还有就是后来的大唐被吐蕃占了很多的地盘,也使得大唐不断的衰弱。”

李世民被气的脸色铁青,区区一个吐蕃,以后竟然威胁到了大唐,这是不能容忍的。

这也让他有了攻占吐蕃的想法,直接把吐蕃打下来,看它以后还怎么兴风作浪。

“小郎君,那你说在吐谷浑训练军队,以后攻打吐蕃,这有什么说法吗?”

“是的,皇帝陛下,大唐的军队如果想攻打吐蕃的话,你现在军士的身体素质,根本就克服不了高原反应。

也就是大唐的人,如果去了吐蕃,会感觉到头晕目眩,甚至难受呕吐,胸闷气短,甚至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李世民认同的点了点头 ,他也知道这些,要不然以前吐蕃对大唐的挑衅,大唐军队早就把吐蕃给灭国了。

“我也知道这些,那小郎君,这和在吐谷浑训练军士有什么关系?”

李一凡接着给李世民解释:

“吐谷浑那里也算是高原地区,大唐的人在那里大运动量身体也受不了,正好可以让军士们适应一下,

如果适应的快一些的人,到时去吐蕃作战,在吐蕃适应几天,身体就没那种感受了。”

李世民这才明白,原来在那里可以筛选军士,适应性强的人就直接去吐蕃打仗,如果适应不了,就留下了,省得去了丢掉性命。

“好,听小郎君的,等到吐谷浑战事结束,就让那些军士们留在那里。

正好那些军士们在吐谷浑作战,也都适应了很多,可以让他们在那里继续训练。

把这件事情决定好,李世民话题又转向了海上,

“小郎君,今儿个见了这个大炮的威力,我有个想法,不管是去倭国,还是去真腊王国,都在船上面装几门这样的大炮,到时上岸的时候,都会简单很多。

还有真腊王国那个地方,如果到时候种出粮食,在路上运输的话,那么的远,会浪费很多的粮食。

还不如在海上用船运输。这样速度也快。”

李一凡认同的点了点头,如果到时候运输粮食的话,肯定是船运输的又多又快。

不过现在谈这个还有些早,不过运输兵士的话,这个是可以提上日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