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公主道:“本宫近日常梦恶鬼索命,每至夜半,惊怖难眠。此等异状,不知是何凶兆。”
余沁怡闻之,秀眉微蹙,道:“公主殿下所梦,或为幽冥余孽作祟之兆。然未可遽断,尚需细察。”
尉迟敬德道:“公主莫忧,吾等定当护公主周全,寻出此中缘由。”
魏征亦道:“此事蹊跷,或有隐情。吾等当谨慎行事。”
众人商议已定,遂于宫中各处探查。是夜,月黑风高,宫墙之内,暗影重重。余沁怡独自行于一偏僻小径,忽觉身后有冷风袭来,回首却未见异常。
正欲前行,忽闻一女子哭声,凄凄切切,令人毛骨悚然。余沁怡心下一惊,循声而去,至一荒废宫殿。殿门半掩,哭声自内传出。
余沁怡轻推殿门,门轴发出“吱呀”之声,在寂静中格外刺耳。殿内昏暗,仅有一缕月光透过窗棂洒入。只见一女子身影立于殿中,背向余沁怡。
余沁怡问道:“汝乃何人?因何在此啼哭?”
那女子不语,哭声依旧。余沁怡缓缓走近,待看清女子面容,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女子面色苍白,双目流血,口中喃喃道:“冤哉,冤哉……”
余沁怡惊退数步,转身欲走。却觉双腿如铅,难以挪动。此时,那女子忽伸出双手,欲抓余沁怡。
恰在此时,尉迟敬德闻声赶来,大喝一声:“何方妖孽!”那女子瞬间消失不见。
余沁怡惊魂未定,道:“尉迟将军,此女甚是诡异。”
尉迟敬德道:“莫怕,吾等继续探查。”
二人继续前行,至一花园。园中百花凋零,死气沉沉。忽有一黑影自花丛中窜出,直扑余沁怡。尉迟敬德挥鞭击之,黑影一闪而过。
魏征此时亦至,见此情形,口中念念有词,抛出符咒。符咒在空中燃烧,照亮四周。然黑影却不见踪迹。
三人正疑惑间,忽听唐太宗之声传来:“朕闻宫中异状,特来一探究竟。”
众人行礼,将所见所闻告知唐太宗。唐太宗面色凝重,道:“此事恐非寻常鬼怪作祟,或与前朝旧怨有关。”
众人皆惊,不知唐太宗何出此言。
唐太宗道:“朕曾闻,先皇在位时,曾冤杀一忠臣,其死后怨气不散。莫非此番宫中异状,乃其作祟?”
余沁怡道:“若如此,当如何化解?”
唐太宗沉思片刻,道:“当寻得真相,以慰其冤魂。”
于是,众人再度分头探查。余沁怡行至一藏书阁,阁中书籍凌乱,似有人翻动。她仔细查找,竟发现一本旧册,其上记载着当年之事。
原来,那忠臣乃因被奸人诬陷,含冤而死。其家人亦遭迫害,满门抄斩。余沁怡读罢,不禁潸然泪下。
此时,阁中忽起一阵狂风,吹灭灯火。余沁怡只觉一股强大力量将其束缚,呼吸困难。
危急时刻,唐太宗等人赶到,魏征再次施展符咒之术,方才解了余沁怡之困。
众人深知,若不解此冤,宫中难安。遂决定设坛超度,以平冤魂之怒。
超度之夕,宫中气氛凝重。法坛之上,香烟袅袅。众人皆虔诚祈祷。
忽一道闪电划过夜空,紧接着雷声轰鸣。法坛之上,一道光芒冲天而起。待光芒消散,宫中恢复平静。
自此,宫中再无异状,众人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