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后人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我军应当效仿先祖旧制,屯田养兵,以减轻国家负担……”话未说完,李豪抬手打断了他,语气低沉却坚定:“狄卿,朕欲推行新式火器,组建一支火炮部队。”此言一出,朝堂哗然。
房玄龄后人当即站了出来,花白的胡须剧烈地颤抖着,言辞激烈:“陛下!此举万万不可!火器乃奇技淫巧,岂能作为我大唐军队的根基?祖宗旧制,才是治国安邦之道!”说罢,他将手中的笏板重重地磕在地上,那沉闷的响声在寂静的议事厅中回荡,整个议事厅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李豪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他眉头紧锁,感觉一股巨大的压力如山般压在他的心头,他敏锐地察觉到房玄龄后人言语中的坚决,也预感到改革之路的艰难。
还未等李豪开口,各地商会的会长们鱼贯而入。
他们身着绫罗绸缎,一进来便将李豪团团围住,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着自己的诉求:“陛下,新国策中商税过重,我等难以维系啊!”“陛下,新政限制了我们商会的经营范围,长此以往,国库收入恐会减少!”皇宫内殿,金碧辉煌,李豪能闻到香炉中袅袅升起的檀香,但这却掩盖不住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息,仿佛有火药味在暗中潜藏。
李豪被他们围在中央,嘈杂的声音充斥着他的耳朵,感觉像掉进了一个嗡嗡作响的蜂巢,心中恼怒,却强忍着没有发作。
他明白,这些商会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动摇国本。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可脸上却已蒙上一层寒霜,他能感觉到自己的脸颊有些僵硬。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侍卫快步走到李豪身边,附耳低语了几句。
那声音虽低,却如同惊雷一般在李豪耳边炸响,李豪脸色骤变,猛地站起身来,“边境……?!”侍卫的声音低沉而急促:“启禀陛下,边关急报!突厥大军压境,安西都护府告急!”李豪只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他一把抓过侍卫手中的信笺,展开细看。
信是安西节度使丙写的,李豪的视线落在信纸上,那字迹仿佛带着边疆的风沙和战士的血汗,他仿佛能看到边境烽火狼烟的景象,看到滚滚浓烟冲向天空,听到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呐喊声在耳边回荡,那声音充满了悲壮与决然。
他紧紧攥着信笺,指关节泛白,御书房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他甚至能感觉到那凝重的空气压迫着自己的身体。
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炬,扫视群臣。
此刻,他心中燃烧着熊熊怒火,这些商贾还在为蝇头小利争吵不休,全然不顾国家安危!
“够了!”李豪一声怒吼,那声音震得众人耳膜生疼,群臣噤若寒蝉。
他将手中的信笺狠狠地摔在桌子上,“看看!边关告急!突厥大军压境!你们却还在此争论不休!置国家安危于何地?!”
群臣被李豪的雷霆之怒吓得面面相觑,那些商会会长们更是脸色煞白,冷汗涔涔,有的腿微微颤抖,有的眼神中满是惊恐。
李豪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他知道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当务之急是稳定朝局,调兵遣将,抵御外敌。
他走到房玄龄后人面前,沉声道:“房大人,朕知道你忠于大唐,但时代在变,墨守成规只会让我大唐走向衰亡。朕推行新政,是为了富国强兵,保我大唐江山万年永固!”他一边说着,一边从袖中掏出一卷竹简,上面记载着前朝因循守旧,在军事上屡次失败的案例,一桩桩,一件件,都如同铁证一般,摆在众人面前。
他一边踱步,目光坚定地直视房玄龄后人,声音洪亮,每一个字都像重锤一样敲在反对者的心上。
“朕知道,改变并非易事,”李豪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但为了大唐的未来,朕必须做出改变!”房玄龄后人被驳得哑口无言,脸色涨红,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内心虽觉得皇帝说的有道理,但面子上放不下,又担心祖宗旧制被推翻后的后果,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众大臣看到新帝如此强硬,对他又多了几分敬畏,议事厅里的气氛开始倾向皇帝。
李豪环视众人,目光落在那些商会会长身上,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诸位会长,关于商税之事……”
李豪微微一笑,道:“朕今日有一计划,名曰‘丝路共赢’,可让诸位获利,亦能充盈国库。”商会会长们先是一愣,随后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他们原本以为新帝会强硬地推行新政,没想到他会提出一个新的合作计划,不少人脸上露出抵触的神情。
“陛下请讲!”一个身材魁梧的会长率先开口道,他满脸堆笑,眼睛里闪烁着贪婪的光芒。
其他会长也纷纷附和。
李豪清了清嗓子,不慌不忙地缓缓道来:“朕欲重开丝绸之路,与西域各国通商。朕会提供军队护送商队,确保商路安全。而诸位,只需缴纳一定的通商费用即可。”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西域各国奇珍异宝无数,利润丰厚,想必诸位也清楚。如此一来,不仅能让诸位赚得盆满钵满,也能为国库带来巨大的收入,岂不是两全其美?”
商会会长们听完,一个个眼睛都亮了起来,有的会长懊恼自己之前的抵触,觉得自己真是鼠目寸光。
他们纷纷表示愿意支持新帝的计划,皇宫内殿的气氛顿时缓和了许多,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也消散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檀香味。
李豪看着这些商会会长脸上贪婪的笑容,心中冷笑一声,他知道这些人都是唯利是图之辈,但只要能为国家带来利益,他并不介意与他们合作。
与此同时,李豪提笔写下一封密信,信中详细地阐述了一些应对边境危机的布防技巧,并附上了一些简单的示意图。
他将信封好,交给心腹侍卫,吩咐道:“将此信以最快速度送往安西都护府,交给丙将军!”侍卫领命而去,李豪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数日后,捷报传来,边境守将丙按照新方法布防后,成功抵御了一小股外敌的试探,歼敌数百,缴获战马无数。
边境士兵欢呼雀跃,那欢呼声仿佛能穿越千里传到京城,士气大振,守将丙对新帝更是充满敬佩,心中暗道:陛下真乃神人也!
李豪听到捷报,也松了一口气。
夜深人静,李豪独自一人站在御书房的窗前,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那清冷的月光洒在他身上,他能感觉到一丝凉意。
他心中思绪万千,深知改革之路充满荆棘,但他绝不会退缩。
他转身走到书桌前,铺开一张宣纸,提笔写下“文化兴国”四个大字……
李豪换上便服,微服私访,来到京城最热闹的民间集市。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那响亮的声音在耳边回荡;孩子们的嬉闹声如同银铃般清脆,乐师的演奏声悠扬婉转,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
李豪走到一处空地,朗声道:“各位父老乡亲,朕今日前来,是想与大家聊聊新政中的文化改革。”
人群渐渐安静下来,好奇的目光聚集在李豪身上。
李豪继续说道:“朕知道,新政中的一些改革触及了一些人的利益,也让一些人感到不适。但朕可以向大家保证,朕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唐的未来,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他语气真诚,目光炯炯,仿佛能看透每个人的心思。
他向众人描绘了一个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百姓安居乐业的大唐盛世,描绘了一个人人有书读、人人有衣穿、人人有房住的理想社会。
他慷慨激昂的演讲,如同一团火焰,点燃了人们心中的希望,也点燃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
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掌声和欢呼声,人们纷纷表示支持新政,支持皇帝。
就连原本持反对意见的民间大儒,看到民众如此拥护新政,也不好再公开反对。
他捋了捋长须,默默地退到人群后面。
集市上,人们热情高涨,讨论着新政,畅想着未来。
空气中弥漫着希望和喜悦的味道,仿佛整个大唐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然而,在繁华的背后,暗流涌动。
距离京城千里之外的一处隐蔽庄园内,地方豪绅丁正与萧皇后密谋。
昏暗的烛光下,丁的面容显得阴鸷而狠毒,“娘娘,新帝的文化改革触及了我们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阻止他!”
萧皇后眼中闪过一丝怨毒的光芒,“本宫与这李家有不共戴天之仇!新帝一日不除,本宫寝食难安!”
丁阴冷一笑,“我已经安排好了,明日便派人前往各州县官府,煽动更大规模的抵制活动,让新帝焦头烂额!”
萧皇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本宫倒要看看,这新帝如何应对!”
丁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方京城的方向,眼中闪烁着贪婪和野心的光芒,“新帝,你的好日子到头了!”他猛地转身,对萧皇后说道:“娘娘,我还有一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