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太后摆手,问道,

“今日陛下怎么有空来寿康宫。

连明班师回朝,你应该忙着封赏他们。”

周祁烽无所谓应道,

“封赏早就定了下来。

晚上的宴会也已经准备好了。

儿子正好进后宫,便来给母后请安。”

提起后宫,太后心情更不美妙了。

又开始提起每日一话题,劝道,

“皇儿啊,你都二十岁了,该广开后宫。

从世家贵女挑选合心意的入宫,也好让母后享儿孙福。”

周祁烽饮下一杯茶,回道,

“母后要是想孙子了,朕明天让瑞王带王妃和孩子一起入宫给您请安!”

太后嗔了一眼,斥道,

‘皇帝,你难不成真不纳妃生子?

前朝的官员可没有哀家好说话。

你要是再一意孤行下去,大周的社稷该由谁继承?’

周祁烽嗤笑道,

“母后,儿臣是二十岁,又不是五十岁。

现在就考虑社稷继承的事,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堂堂一国太后诅咒自己的亲儿子呢?”

太后捂着胸口,被这个逆子气得呼吸都停了半拍。

嬷嬷连忙上前帮忙,哄劝道,

‘娘娘,陛下心有大志,先把朝廷治理得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再提纳妃之事。

先皇也是二十五岁才有的陛下,缘分未到!’

周祁烽倒了杯茶递过去,劝道,

‘母后,你有心就给周含景看看驸马。

难不成您真要看着她嫁去连王府?’

太后接过茶水一饮而尽,觉得心口的气也顺了下来。

瞪了周祁烽一眼,也知道这个儿子就是认死里固执的模样。

也不纠缠这个话题。

提起周含景的婚事,太后疑惑道,

“你不是不关心含景吗?

怎么最近频频提起?

要换做含景想嫁给连王。

你只有一个态度,爱嫁不嫁,随便!

这可不像你啊?”

周祁烽想到调查的那个初露水面的真相,眸光一寒。

他倒要看看周含景会不会费尽心机嫁给连明?

连明又是怎样的态度?

周祁烽微微一笑,“周含景是皇家公主,朕只是例行关心一番。”

太后狐疑的目光盯着周祁烽。

刚想说些什么,外面宫人通报,

“太后,陛下,连王妃与含景公主来请安!”

这两人怎么走到一起了,太后高声道,';请进来!';

楚华璋和周含景一前一后走进大殿,齐声行礼道,

“华璋\/含景见过太后,见过陛下!”

太后摆手,给两人赐座。

太后温和的目光落在两人身上,笑道,

“你们俩来是有事要找哀家做主吗?”

楚华璋拿出一个册子,欠身行礼,温和道,

‘太后,华璋为连王妃,嫁进府里,却没能给连王府留下一儿半年,这是华璋的失职。’

大家都懂这是客气话、。

楚华璋要是有孕,反倒不好交代了。

太后招至跟前,和善道,

‘华璋说得哪里话,连王一去就是五年。

你代他留在京城,守了五年。

现在连王回来,你们夫妻团聚,尽快添个麒麟儿。’

周祁烽听到这话,眉眼一动。

闪过不快,又很快恢复了平静。

楚华璋垂首做羞涩状,内心平静,只把自己的打算缓缓道来,

“娘娘,无论如何,连王已至二十八。

华璋想为他选两位侧妃,能为王府绵延血脉。

正好,含景妹妹崇拜王爷。

华璋就请她来一起选择。”

太后微妙的眼神看向周含景,询问道,

“含景,连王妃说你是来帮忙挑选连王侧妃,你怎么说呢?”

周含景勉强露出一抹笑,回道,

‘含景愿意帮这个忙。’

太后摇头,继而看向楚华璋,

“华璋,你来介绍。

给连王府纳新人,也是你这个王妃的责任。

既然你有所求,哀家也愿意让陛下给他们赐婚。”

楚华璋行礼道谢,拿出小册子。

还召周含景上前,细细介绍,

“太后娘娘,含景公主。

这个是木太师的孙女,今年十六岁。

容颜华贵,气质温婉,识诗书,擅琴。

这个是江国公的嫡长女,长相娇媚。

是京城第一美女,嗓子娇甜。

王爷要是心情不畅,让江小姐劝劝也是极好。

这个是王爷下面的一个副将三品将军林将军的妹妹。

五官立体,眉眼英气。

又是在边疆长大,王爷与她一定有话题聊。

这个是封尚书的嫡次女,也是王爷的表妹。

与王爷青梅竹马,最是懂王爷。

这个是江南文官世家杨家的小女儿。

生得一副灵气模样,江南好文采,江南出美人。

杨小姐集文与美于一体,乃是个妙人......”

楚华璋的小册子还带有画像。

画师画工了得,把五位小姐的美貌画得非常传神,一见就惊艳的程度。

楚华璋仔细介绍,时不时还要跟两人再聊些别的。

太后倒是稳得住,只是惊讶望了一眼。

楚华璋这次选侧妃竟然是真心的。

选的这些都能入宫当妃子,足见她的用心。

周含景眼光不差,自然明白这些劲敌要是入府,多多少少会让连明对她们另眼相待。

每个女子的长处就像长在连明的审美点上。

周含景也不想变成一个妒妇,但接二连三的冲击让她保持不住平静,她压抑颤音,试探问道,

“王妃姐姐,你真的要选这些人吗?

这些人进了王府,你不会觉得有压力吗?

毕竟这些人的家世和容貌,也是佼佼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