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和将军夫人看着父女俩如出一辙的性子,连忙阻拦,
“回来,快回来!明儿再去拜访那些将领们也来得及,也不看看这都什么时候了,城门怕是都关了。”
镇国大将军原本往外走的脚步顿住,挠了挠头。
“对对对,瞧我这记性,光顾着心里的打算,竟把城门的事儿给忘了。也不急这一时,明天我一定要帮江儿把这事儿定下来。”
第二天早朝,因着昨日的讨论,朝堂上又有文官提及林四娘的封赏。
不只这两日,这事儿没有定论之前,怕是每过几日都是要提一提的。
那林四娘虽二嫁之身,可她立下的军功,那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这会儿儿,在那些人看来,嫁没嫁过人有什么要紧,凭她平定北东明王的军功,哪怕娶进门供着,对家族也是极大的助力。
有这种想法的人家,都想赶紧把事情定下来。
毕竟这等功勋,若是男子立下,那可是不世之功,如今只需娶个女子不用去拼命,便能得到了,就能得到,谁能不眼馋。
只是今日镇国大将军的态度与昨日相比,有了些许变化。
出门前,将军夫人特意嘱咐他,先别在朝堂上提及此事,等和手下将领们商议好了,再向陛下进言,这样更为妥当。
所以,在没有和手下将领们商量之前,镇国大将军并未表明自己突然支持林四娘的态度,只是看着那些儒生的眼神,又恢复了往日的嫌弃。
这些读书人,莫不是把脑子读坏了?
在军营里,以军功为先,男女又有什么区别?只要武艺高强、能征善战,对国家有利,何必拘泥于这些繁文缛节?
昨日他说的那些他女子进军营会扰了军中风气的话早就被她抛到脑后了。
镇国大将军态度的转变,被皇上和林如海等人看在眼里,只是这会儿他们却并未出声询问。
早朝结束后,镇国大将军匆匆赶回军营,招来麾下四五位得力将领。
这些人都是曾与他在沙场上并肩作战、出生入死的兄弟,镇国大将军与他们情谊深厚。
当年在边关与蛮夷混战,这些人都受过大将军的恩情。
他为人正直,在朝堂和军营中,从不拉帮结派,与这些将军纯粹是兄弟情义,也正因如此,陛下才放心地将军营三大营交给他统领。
镇国大将军王大牛性格直爽,有话直说。
见到老兄弟们后,他便把昨日回府后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们。
几位将军听后,面面相觑。
大将军的意思是要支持林四娘?就为了自己的侄女?可女子进军营,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
王大牛见他们面露犹豫之色,一狠心,对着众人拱手。
“几位兄弟,我王大牛平日里没求过你们什么。你们也知道,我在战场上受了伤,膝下恐怕就只有我那长女了。要是林四娘的事能成,我女儿的武功你们是清楚的,往后就算她不承袭我的衣钵,也能谋个一官半职,有自保之力,我也就死而无憾了。这次,算我求你们了,行不?”
众人都是重情重义之人,再加上王大牛在战场上对他们多有帮助,最终咬咬牙答应了。
再次上朝时,以翰林大学士为首的文官们惊讶地发现,前些日子还与他们站在同一阵营的武将们,今日竟然突然倒戈了,开始支持林四娘以军功论赏。
这让文官们心中一惊,翰林大学士站了出来。
“大将军,前些日子你还说女子入军不合规矩,以军功封赏,怕是会扰乱军营风气,如今怎么变了?”
镇国大将军王大牛向前一步,声音洪亮地反驳。
“那是我前些日子没想明白,回去琢磨了一天。林四娘在战场上杀敌立功、浴血奋战,这份军功实实在在,怎么能因为她是女子就被抹杀?我们的将士在边关拼命,不就是为了保家卫国吗?如今有这样的巾帼英雄,不赏赐反而让她嫁人,叫我军中男儿如何能服气?”
王大牛话音刚落,武将们纷纷附和,朝堂上顿时争论不休。
这一次,林如海没有发言,争辩变成了文官与武将之间的交锋。
陛下坐在龙椅上,神色凝重,静静地听了许久,突然站起身,摆了摆手。
“这事押后再商,退朝吧。镇国大将军,你随我来御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