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落魄药女养家日常 > 第六十二章 唐六讲故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嗯,好吃,这味道真好,这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糕点。”唐六差点被噎着了,使劲儿的咽下去后赞不绝口:“赵三少,你这儿的东西真好。”

“臭小子,你才多少岁啊,就这辈子了。”赵明华瞪了他两眼:“好吃的话,以后去京城就多长两只耳朵,多听听,回头讲给我这表妹听,我表妹最爱听京城的故事了。”

“没问题。”唐六也不客气,自己上手又抓了一块糕点塞进嘴里:“我给你们说,这次去京城,还有一个更大的故事呢,你们要不要听?”

“什么故事?”

“我说的这个故事呀,又是肖家的。”唐六边吃边讲:“啧啧,肖太医的孙女可不能小看了。”

赵明华就看向肖春暖:他一直都没小看过!

“肖太医出事后,儿子和大的孙子都流放漠北了,肖老太太就带着一群妇孺回了蜀地,听说还是奉了太后的懿旨。”

“你说真正有罪的人,太后怎么会特殊关照呢。”唐六道:“所以啊,很多人都在猜测,肖太医死得冤枉!”

肖春暖表面淡淡的,心里却在想: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老百姓心中有一杆秤。

“肖太医的嫡长孙女叫……”唐六一拍脑门:“对了,她叫肖春玉,嫁到的是工部侍郎吴家的嫡次子,肖家获罪时她身怀六甲,三个月前生下一个女婴,却被吴家嫌弃,又以善妒、恶疾为由被休。”

肖春暖拢在衣袖里的手指死死的掐着掌心,原来是这样的!

赵明华也很惊讶,他就说春暖为什么要见去京城的人,原来她长姐……好惨啊!

“吴家也太不地道了吧,怎么能这样干呢?”这也是在蜀地在昌州,要是在京城,他高矮得带几个兄弟去套个麻袋,揍得那个姓吴的家伙爹娘都不认识。

“那后来呢,后来肖家大小姐怎么样了?”

赵明华知道春暖不好出言追问,赶紧当她的嘴替。

“吴家二少爷不地道的地方多得很呢,他还在孝期就睡了一个丫头。”

唐六刚说完,赵明华一个刀子眼就甩了过去。

“你说话注意点,我表妹还是小姑娘。”

这粗人,真是没得救!

“啊,噢,对不起对不起,表小姐,我不是故意的。”唐六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后脑勺:“但是,这个故事就是这样发展的,你们要不要听啊?”

要听,就要讲睡一个丫头的事儿,避免不了。

“讲下去。”

赵明华连忙问。

“他就逼着嫡妻说要纳妾,肖大小姐就说是孝期内,让他注意着脸面,传出去名声不好听,他就生了气,拂袖而去;后来肖大小姐生孩子遇到了凶险,要不是稳婆厉害都一尸两命了,结果人没事儿再没有生育了,吴家就放出风声要纳平妻。”

肖春暖的手掌心掐得生疼!

她就知道,吴家龌龊得很。

“肖大小姐自然是不同意的,说要和离,结果吴云平,就是吴二少爷直接就休妻,连亲生女儿都不要,将她们母女和陪嫁的婆子丫头撵了出去。”

“休妻是不是嫁妆就分文没给人家?”赵明华隐约懂一点这个道理。

“可不就是这样的。”唐六道:“也正是因为吴家做得太绝了,不给肖大小姐一条活路,肖大小姐一怒之下亲自写下了万字诉状,直接敲响了闻登鼓,告了御状!”

“娘啊,告御状?这么猛?”

赵明华不可置信的看向肖春暖,用眼神询问:你们肖家的姑娘真的就不怕死吗?

“告得好,肖大小姐真乃女中豪杰!”

秋燕来信,寥寥数笔,道不尽长姐的苦和泪。

今天亲眼听到了唐六的描述,春暖浑身血流沸腾:很好,长姐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那后来呢?”

赵明华听故事听得心惊胆颤的:“御状是那么好告的?戏上说要先打多少板子才能见到皇帝,是不是真的?”

“大夏不打板子,是滚钉板。”

肖春暖声音冷清,心在滴血:“是从钉板上滚过,铁钉扎进肉里……”

她这两天眼睛都不敢闭,一闭上眼睛就会梦见长姐血肉模糊的样子。

“是呢,就是滚铁板,听说肖大小姐敲响了闻登鼓滚了铁钉板后衣服都被血染透了,皇上看了诉状后派人去捉拿吴家大小,太后和皇后听闻了肖大小姐的遭遇心疼她,立即就派了太医给她看诊,还赏银千两,皇后又赏了一个百亩的庄子给她。”

“肖大小姐把吴家拉下马后,她日子也不好过,听说京城的人家都避着她呢。连肖家以前的姻亲,肖大小姐的外家都避着,没有一个人去看过她。”

还是有的!

春暖在心里默默的记着秋家人的好。

秋燕说了长姐和盼盼都好,也承诺了一定会好好照顾好长姐她们母女,春暖信她!

“太……”

赵明华突然间就觉得自己读书少,不知道该用什么形容词来形容了。

看向肖春暖的眼神也很是复杂。

真的,就觉得肖家的姑娘都好勇,好猛。

突然间就想起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明明被螃蟹夹得手指疼却不肯放那螃蟹到水里,真的是死都要咬下它一块肉。

肖家人,惹不起!

赵明华悄悄的咽了一记口水。

肖春暖眼里有着不一样的平静。

唐六故事中的种种,她不是没想过,亲耳听见别人的诉说又是一回事儿。

“这事儿都传遍了吗?”

春暖还担心这事儿会传到祖母和大伯母的耳朵里去,就很后来安排她们搬到镇上来住了。

不对,搬到镇上来住更好一些。

毕竟,村里人的消息更灵通。

她们听到一点点小道消息就能添油加醋说得更凶。

在镇上这个小院,要进来的人好歹都要经过她们的同意,不像村里上赶着就能把消息传递给你。

还有,肖家女眷一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在镇上除了交好的赵太太张太太外,还真没有第三个女眷,交际少闲话也就少,泄露风声的可能性也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