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腊月里。
今年雪落的比较早,但气候却反而没有前两年寒冷。
京城周边没听说什么地方遭了灾,物价的波动也在正常的范围内。
综合这种种迹象表明,今年应该算是一个难得的太平年,没有那么多的颠沛流离。
这让去年参加了赈灾,并且受到了皇家嘉奖的黛玉和三春等人,都松了一口气。
今年黛玉田庄里出产的粮食,都被朝廷收去当做种粮了,因此,若再像前两年那样出现流民,她还真拿不出太多的粮食救济。
不过,黛玉和三春等人去年献上的赈灾策略相当成功,各级官吏照着执行下来,也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经验和心得。
所以即便今年再发生灾情,凭借朝廷的力量,也能够快速反应过来,尽快收容和救济灾民。
倒是有些去年没能赶上趟的富贵人家,本来正在摩拳擦掌的观望着有没有赈灾的机会,毕竟朝廷所颁发的那些用不着花钱的荣誉,对于那些走南闯北的商贾还是相当有诱惑力的。
去年朝廷所立下的石碑至今还耸立在城外,只要有人经过,就忍不住会前去瞻仰一番。
所以在石碑上留名并且排在了前列的人家,都觉得格外有面子,弄得那些没舍得拿出真金白银换取好名声的人家暗地里后悔不迭。
本想着今年若再有这样的机会,一定要想办法搏一个名扬天下,但眼看着年关渐近,京城周边仍然风平浪静,一派国泰民安的景象,有类似想法的人家,免不了就有些失望了。
当然,失望的人只是少数,绝大部分正常人,还是期待着能够过上一个风调雨顺的太平年的。
荣国府因为宝玉接连做噩梦,被闹腾的人仰马翻,倒是没特意关注这些事情。
再说以贾府如今的财力,就算再有赈灾的机会,他们也不可能豪掷千金,顶多随大流表示一下就是了。
这日夜间,又下了一场雪。
早晨醒来推窗一看,到处都是银装素裹。
逍遥居因为被黛玉暗中布置了恒温阵法,所以虽然遍地白雪皑皑,行走在其中仍然不觉得特别寒冷,反而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常年跟着黛玉一起修炼的三春和下人们,如今身体素质早就已经超过了普通人,仍是一大早就聚集在了逍遥居,习以为常的脱去外面的厚衣服,只穿着一套练功服就做起了热身运动。
只有宝钗畏寒,而且修炼的时日尚短,再加上内心其实还不太放得开,修炼的进度缓慢不说,看到众人这个样子,更是情不自禁的打了个寒颤,非得在练功服外面又加穿了一套夹袄才作罢。
半个时辰的修炼时间结束,众人又在黛玉之里用了早膳。
柳嫂子用醇厚的鸡汤下了面,还有撒了葱花的小馄饨,在这冬日里热腾腾的喝上一口,整个人从内到外都暖和了起来。
用膳的时候就有小丫头子跑来通消息,说是东府的珍大奶奶和小蓉大奶奶来了,正在荣禧堂见老太太呢。
其他人听了都微觉诧异,只有黛玉心知肚明,想必尤氏和可卿是来邀请荣国府这边的女眷去逛园子了。
如今,逍遥居的消息可以说是灵通的很。
雪雁那丫头做别的事情不怎么上心,就是对各种各样的八卦感兴趣,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带着小丫头子在后宅里到处乱跑,跟各房的下人们关系都处的不错。
再加上黛玉在荣国府里的地位越来越稳固,想要巴结她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苦于没什么门路,因此像雪雁这群跟在黛玉身边的下人,自然也就成了众人刻意拉拢的对象。
总之,逍遥居的下人们如今在荣国府里相当吃得开,虽说名义上他们现在都已经是林家的下人,但无论走到哪里,贾府的下人们都将他们待为上宾,说起府内外的八卦的时候,也从不避讳他们。
雪雁就最喜欢打听这些来自各路的消息,然后再献宝似的说给黛玉听。
据她所说,其实昨天下午宁国府那边就已经派人过来,向贾母提起了想要邀请她们过府做客的事情。
贾母虽然因为天冷雪滑的关系不太愿意出门,但宁国府本来就离得很近,穿过后宅的小巷子,多走几步路就到,再说还能乘轿前去,就更没什么妨碍了。
那会芳园的景致也的确是好,贾母本就是天生爱玩闹的性子,入冬以来在府里闷了这些天,早就有些腻歪了,因此被宁国府的人一说,就动起了心思,想要带着一众孙子孙女们好好玩耍一天,口头上便答应了下来。
虽说贾母已经答应了,但出于礼节,今儿一早,尤氏和可卿还是亲自过府,再次当面邀请贾母。
那跑来汇报消息的小丫头子笑着道:“老太太已经命人去请各位小主子了,想必是要带着姑娘和哥儿们一起去呢。”
听了这话,黛玉和三春等人还没什么,贾琮、贾环和贾兰倒是已经两眼放光了。
他们三个,以前在府里跟透明人似的,有什么好事,别人都想不到他们,所以虽然宁荣两府过从甚密,但他们也只有在每年祭祖的时候,才去过宁国府,活动范围也只限于祠堂那一块。
对于传说中美轮美奂的会芳园,他们压根就没机会亲眼见识一番。
到底还是孩子心性,只要有机会出去玩,就开心的不得了,何况还是和黛玉、三春等人一起前去,想想就觉得会是快乐的一天。
众人心里各有怎样的想法,暂且不提。
黛玉等人用完早膳之后,果然贾母那边就已经派人来请,说是等下要去东府那边玩耍,让众人回房各自做好准备,等下在荣禧堂会合,一起乘轿前去。
往常压根就轮不到这种好事的贾琮、贾环和贾兰,这次果然也在邀请之列,毕竟贾母对于他们态度上的转变,府里所有的人都看在了眼里。
众人的兴致一时间都相当高昂,平日里不怎么提起宁国府的惜春,也难得的说起会芳园的梅花,在雪地里定然开得更好。
于是众人各自回房准备,各自带了贴身的下人和用得上的事物,齐聚在了荣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