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1979:发家从采药开始 > 第263章 老外特别重的体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油渣可是个宝贝,但凡三十岁往上的人,大多都知道它。

说白了,油渣就是提炼猪油后剩下的那部分,是炸得干巴巴的肥肉。

放到现在,很多人觉得油渣腻口,可在缺肉的往昔,它却是难得的美味。

猪油炒菜香气扑鼻,油渣也不能浪费。

最简单又最美味的吃法,就是在刚出锅的油渣上撒上一点椒盐,趁热吃,又香又脆,让人回味无穷。

对于像宋阳这样在山里打猎、采药的人来说,猪油和油渣更是不可或缺,同时也十分珍贵。

这一年多来,宋阳去的地方大多是当天就能往返的,除了带点干粮,早、晚饭都在家吃。

实际上,山里的猎人到了冬天,一般会四五个人结伴进山。

为了有更多收获,短则七八天,长则大半个月,甚至一个多月才出山。

同行的人里会安排专人负责背物资和做饭。

出发前,大家会多炼些猪油,用猪油拌着油渣炒上几大罐咸菜和辣椒,把剩下的猪油也带上,再准备些火烧馍、苞米面之类的。

在打到猎物之前,这些就是猎人们冬日进山的主要口粮。

猪油遇冷很快就会凝结,便于保存还不容易洒出来,关键是猪油热量高,吃了猪油做的饭菜,能迅速补充消耗的体能。

米仓山北面虽有秦岭阻挡,但这里的冬天依旧寒冷。

时常能看到冷气顺着山脊倾泻而下,仿若流动的云彩。

山里更是冰天雪地,气温比山外还要低十多度。

到了后世,城里人进山是为了休闲旅游,从这个山口进,再从那个山口出,这叫穿越。

一群男男女女吃饱喝足后在野外宿营,带着高山专用气罐、防风帐篷、防潮睡垫、保暖睡袋,装备齐全得像特种兵,有时候男女还会“混帐”。

可在如今这个年代,猎人进山哪有这些高级装备,他们唯一能依靠的就是火!

猎人进山是为了打猎,不是游玩猎奇,所以除了必要装备,他们不会带任何多余的东西。

爬过山的人都清楚,到最后恨不得扔掉所有东西,空手前行。

更何况猎人越往后走,背负的东西会越多,因为还要带着猎物一起走!

所以,即便要在山里待大半个月,真正的猎人身上除了厚实的衣服、一块油布和狩猎工具,再无其他累赘物品。

一般在天黑前一两个小时,猎人就得找地方过夜,这个地方必须能避风避雨,比如石崖下或石窟里。

选好地方后,他们就会生一堆火。

刚开始,火堆不用太大,能把猪油做的饭菜热透,或者烤些猎物就行。

猎人的晚餐丰富又简单,说丰富,是因为有各种山珍野味;说简单,是除了咸菜、火烧馍、苞谷面糊糊,就是肉。

这样的“篝火晚宴”绝对少不了酒,而且都是自己酿的高度苞谷酒,一般在捕获猎物的当晚拿出来“开坛”庆祝。

当然,大家不会喝得酩酊大醉,一来要防备野兽侵袭,第二天还要爬山涉水继续打猎;二来酒就带了那么多,敞开了喝,后面就没得喝了。

酒足饭饱后,大家聊聊天,就该睡觉了。

这时,就得把火生大,大概要有三个桌面那么大。

那块油布就派上用场了,它其实就是一块简单的防潮垫。

有了铺的,那盖什么呢?很简单,就是自己身上厚实、老旧甚至有些破烂的棉衣裤,盖上外套,就能在冰天雪地的山里过夜了。

有这堆火,早上起来每个人都能睡出一身汗!

就像眼前这个石窟,里面搭了简易木床,还放着厚实的铺盖和雨衣雨鞋,一看就知道,这里的主人绝对不是猎人。

山里很多人家根本拿不出这些东西,在大多数人还披着蓑衣、油布挡雨的年头,山洞里的这些可都是高档货。

再加上这里出现了半自动步枪……宋阳想来想去,都想不明白住在这洞里的是什么人。

他总觉得这事透着古怪,能肯定的是,住在这里的绝不是打猎采药的人,谁会闲着没事在深山石窟里搭木床呢?

打猎、采药都是四处游走的活儿,不会费心思在一个地方长时间停留。

还有那些酒瓶子,山里人进山,哪会带这些花钱买的“好酒”,都是自家酿的苞谷酒,劲儿大够烈。

难道是逃犯?有些犯了事的人,为躲避追捕,会藏进山里。

上辈子,宋阳就听说过有人藏在山里十几年,后来又犯了大案才被发现抓捕。

也有可能是盗墓贼!可这附近,没听说有什么大墓啊……看着山沟里的积雪,自下过那场大雪后,这几天再没下过,雪上面也没有任何人走动的痕迹。

宋阳估计,住山洞里的人应该在下雪前就离开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回来。

想不明白就不想了,宋阳可不愿给自己找麻烦,他隐隐觉得,这些人不是什么好人。

他没再多做停留,继续朝着自己设陷阱的地方走去。没想到,刚找到自己在深山设的第一个陷阱,宋阳就有了收获。

第一个被吊起来的,是只石貂。这小家伙爱喝水,洞穴一般离水源不远,大多藏在岩石的沟缝、山坡的石缝、岩洞或者树洞里。

它的皮毛会随季节变化,冬夏交替更换。

夏天是咖啡色,一到冬天,就换成一身雪白,只留下一小段漆黑的尾巴尖。

在雪地奔跑或枝头跳跃时,它那蓬松的尾巴时常来回摆动,所以又被叫做扫雪。

石貂可是上等的皮毛兽,这次是被宋阳用野鸡肉做诱饵捕获的。

就这么小小的一张皮,能卖三四十块钱呢。

石貂在村子周边也偶尔能见到,有时候还会进村子咬鸡鸭,在屋顶上跳来跳去。

它太机灵了,稍有动静,立马跑得远远的,一蹦就是两三米,敏捷得让人难以捕捉。

宋阳当即把石貂取下来,装进布包,接着查看其他陷阱。

第二个和第三个陷阱都没被动过,直到最后一个陷阱,他又有了新发现,还是他独自打猎以来,头一回遇到的动物——灵狸,也叫麝香猫。

宋阳跟着李乘风在山里学打猎时,见过几次麝香猫,它们好像更喜欢在夜里活动。

白天几乎见不着,都藏在灌木丛、草丛或者树洞里,只有早晚时分,能看到它们在林间跳跃,动作相当敏捷。

李乘风说这动物性子狡猾,在一个地方总是一步三回头,疑心很重,有点像狐狸,所以李乘风更多时候叫它狐狸猫。

这只麝香猫体型和家犬差不多,脸和身体细长,身上布满黑褐色斑纹和麻点。

最显眼的是它那条长长的尾巴,有着黑白相间的色环。

它的皮毛厚实浓密,收购站也在大量收购。

最特别的是,这家伙遇到猎狗追赶时,会像黄鼠狼一样放出极臭的气味。

不管是雄性还是雌性,麝香猫都有一个香囊,臭味就从这里来。

不过,香囊开口处会分泌出一种像黄油一样的液状灵猫香,这可是一种贵重的香料,还能入药。

它们会在领地范围内的树上磨蹭,涂抹这种气味来标记领地,山里人把这叫做擦桩。

宋阳从后世的视频和动物节目里了解到,后来出现的猫屎咖啡,就是这动物吃了咖啡豆后排出来的。

和麝香一样,灵猫香虽说带个“香”字,实际上气味浓烈刺鼻,让人闻着很不舒服,也就一些老外喜欢用它来遮盖自己身上的体味。

对宋阳来说,有价值的就是麝香猫的皮毛和香囊,这些都是收购后用来出口的,皮毛加上香囊,能卖六七十块钱。

这一趟下来,收获让宋阳喜出望外,他原本没抱多大期望。

设置的陷阱抓到一只黑麂、一只石貂和一只狐狸猫,既有肉吃,又能卖皮毛,收获相当丰厚!看来这一带的山里,这个冬天得多来转转。

虽然才临近中午,宋阳却不打算再往深处走了。

把这些东西带回家处理,就得花不少时间,只能改天再来。

他重新布置好陷阱,提着狐狸猫往回走。到了挂黑麂的地方,把两个小家伙捆绑好,砍了根木棒挑着。

回到放黄毛野猪的山林,宋阳看到那头大野猪已经被开膛,大部分肉都被搬回去了。

他干脆在那儿,用杀猪刀从大野猪身上割了些肉,让几条猎狗吃饱。

然后,自己找来些木柴,生了一堆火,把包里用纸包着的火烧馍拿出来几个烤着。

等火烧馍烤软乎了,吃几口馍,再往嘴里塞些积雪,就当是喝水了。

一直等到宋建国和宋军回来。

看到雪地上放着的狐狸猫,宋军和宋建国都没见过,好奇地问道:“这是啥呀?咋这么臭!”

“狐狸猫……”宋阳简单给他们介绍了一下。

一说起狐狸猫的臭味,三个人都觉得难受。

宋阳一路挑着它回来,一直小心翼翼,就怕臭味沾到衣服上,洗都洗不掉。

“这么臭的东西,还能用来做香水?真的假的?”宋军觉得老外的喜好太奇怪了,实在想不通他们怎么能忍受这怪味。

宋阳笑着说:“那些老外看着人五人六的,可他们体毛旺盛,身上总有一股怪味。

哪像咱们,就算十天半个月不洗澡,也没什么特别重的体味,最多有点汗酸味。

他们只能用香料做成香水之类的东西,以香掩臭,盖住自己身上的臭味。

当然了,这些香料得加工之后才能做成香水用。”

说起这事,宋阳不禁琢磨,那些一心想嫁给老外的女人,面对老外的体味,心里到底是啥滋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