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8章 延安行(四)因为很难过审核就不多写了
除了留下汇报工作的两人,剩下的人都出了窑洞。
外面有警卫战士站岗,其中有一人看到达辉朗他们出来走了过来对达辉朗道:“达辉朗同志,我知道你们过来找首长肯定是有重要的工作要谈,但是请你们能不能缩短一下谈话时间?
首长这一段时间的工作都很忙,晚上经常工作到深夜,昨晚是凌晨三点才上床休息,到你们过来才休息了两个小时,所以你看……”
他后面的话没有说完,但是达辉朗他们几个又岂不知首长的这个卫士说话是什么意思?
那么《论持久战》写了多长时间呢?答案是七天。
这可是在白天满负荷工作的情况下,利用晚上的时间写的。
而且这部着作可不是写小说,他是从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形势等各个方面统筹分析写出来的文章。
历史已经证明了这部着作的正确性、前瞻性……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建国,华夏人民被列强欺负了100多年,割地赔款,受尽了各种屈辱,从此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是他老人家带着我们的党赶走了列强,推翻了人民群众头上的三座大山,并从此宣布:华夏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题外话就写到这吧,作者也不知道写小说怎么就写到了这里,也许是看到首长和六代机在一起的图片,下面的一行字也让作者泪目:盛世正如您所愿……
六代机的出现让我们华夏第一次对鹰酱在军事科技上产生代差,将鹰酱因经济危机而产生的军事冒险心理彻底的扼杀……
……
关于延安这一段作者就不多写了,虽然作者很想多写一些,心中也有大量的草稿,他们带领华夏人民勒紧裤腰带建立了华夏的工业基础,包括华夏如今工业方面这么强大都是从以前的工业基础发展起来的。
可是老一辈他们做了这么多也没看到以后的盛世华夏,所以作者才会想到让他们过来看一眼,让他们知道:盛世正如您所愿……
但是,作者不能多写了,因为过不了审核那一关,这后面的内容读者们就自己想象吧!
本来作者的设想里达辉朗来到延安,孔老见到了他的父母,只是他的父母那个时候还没有结婚,但是他的父亲已经符合二五八团的条件,再加上孔死和达辉朗他们的串和让首长的父母喜结连理。
达辉朗知道了延安的艰苦情况对延安进行了物资的支援,只是达辉朗在这个空间停留的时间没有几天了,因此给延安送来的物资并不多,也只能是暂时解决一下边区的燃眉之急。
杨将军回家去看自己的家人,但是因为他的家乡被小鬼子占领了,妻儿也离开了家乡,所以这个愿望最终也没有实现,也成为将军一生之中最大的遗憾。
本来杨将军在时空门消失之前在现代世界停留了两天,他除了看到新世界的繁华之外,还得到了一个迟到了78年的授衔——中将军衔……
这一段参考的是当年抗联将领周保中的授衔,而作者感觉杨将军应该授以上将军衔更为合适。
本来作者上面所说的这些应该是能写30章左右的,作者已经设想了很多的内容,但是既然太过敏感就一笔带过吧!
……
达辉朗在延安边区停留的时间并不长,首长他们留在了这里,而达辉朗却要往边区紧急输送一批物资。
边区的军民在1939年的冬天实在是太苦了,缺的东西也实在是太多了,光生活物资的缺口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若是达辉朗不帮忙的话这个冬天怕是会饿死人的。
可是达辉朗的老房子毕竟不大,存放的物资也不多,而边区这边需要的数目又太大,没有办法连抗联老营这边的物资都动用了。
只是就算是这样仍是无法弥补那巨大的物资缺口,好在东西虽少也解决了边区不少的问题。
而就在达辉朗忙着往边区运输生活物资的当口,日伪军已经开始对老营和奶头山的抗联发动了进攻,其中老营是骚扰为主,而奶头山却是敌人重点进攻的地方。
……
却说达辉朗忙着给边区那边送给养,对抗联方面的给养不但没有送到,反倒是从抗联方面抽调大量的给养支援边区,其实到了这个时候两处抗联的给养就基本上断绝了,说白了从这个时候就开始吃老本。
杨司令已经从现代世界回到了老营,本来他预计出行的时间是三到四天,没想到在延安停留了五天,在现代世界又待了两天。
奶头山那边的战斗很激烈,白天黑夜的都在战斗,弹药的消耗巨大,迫切的需要补给。
但是杨司令宁可从老营这边再抽调物资去支援奶头山也不想让达辉朗断了边区那边的物资供应,同时他也让达非州驾驶直升机开始利用夜间往老营方面撤离奶头山上的伤员和抗联战士。
只是因为敌人已经四面包围了奶头山,正在昼夜激战之中这事又哪里那么容易办成?
好在达辉朗往延安边区方面输送完给养之后回程路上还能从奶头山上撤下来一些伤员和战士,今天他将准备将奶头山上留下的最后一批人撤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