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的风沙土打在姚济的脸上,他望着张扬挺直的背影,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
他的心思全在这位新来的张局长身上。
特别是这位张局长在面对王魁时那毫不退缩、坚决彻查的态度,姚济心里满是佩服。
在农业局待了这么多年,他见惯了遇事推诿、敷衍塞责的领导,像张扬这般一心只为工作的,实在少见。
看来以后农业局的风气要变了!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这位张局长以后会转正吧。
市委常委会形成了纪要,谁能推翻?
哪怕是市委所有班子成员换了一批,也不会轻易推翻前任班子的常委会纪要。
常委会所代表的可不是一个人,是一个集体。
如果是前任市委书记或市长的个人决定,后接任的人员倒是可以找个理由推翻。
可形成常委会纪要就不一样了,你推翻的话要给出足够的理由才行,还要理由充分,不然无法交代。
市委常委会的决议岂能儿戏?
所以张局长接任局长也只是时间问题。
27岁就已是副处级,这样的晋升速度,放眼整个官场都令人咋舌。
他暗自推算,以张扬的发展势头,29岁转正处级,35岁前跻身副厅级,绝非难事。
再看看自己,35岁了还只是个正科级,卡在这个位置上动弹不得。
一直以来,姚济最大的依仗就是毕兴国。
这些年,靠着老局长的提拔,他才一步步走到今天。
可如今,老局长即将退休,农业局的局势也因为张扬的到来发生了巨大变化。
老局长近来对很多事务都不再亲自过问,就拿这次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来说,若是老局长还像以前那样把控全局,怎么会让薛子轩负责的施工队伍承接如此重要的工程,还搞得质量如此糟糕?
而且老局长还跟他交代过,以后全力配合张局长工作。
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老局长是有意将他们这些老部下逐渐移交给张扬,为日后铺路。
其实姚济内心还是很纠结来着。
他对老局长满怀感激,毕竟没有老局长,就没有他的今天;另一方面,他也清楚,老局长退休后,他就会失去最大的靠山,想要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几乎是天方夜谭。
他并不甘心仕途就止步于此,他渴望突破,渴望向上。
而张扬的出现,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
张扬背景强大,能力更是毋庸置疑,在文丘县时的政绩有目共睹,升迁对于他而言,似乎轻而易举。
相比之下,局里的其他几位副局长,一个个都临近退休,就算现在投靠过去,又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呢?
思来想去,姚济终于下定决心,要紧紧追随张扬,抱上这个大腿。
至于转投阵营?
老局长都允许了,他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就是心理上有些不舒服罢了。
觉得好像背叛了老局长,毕竟老局长还没退休。
王魁见张扬不理会自己,慌乱中把目光投向了姚济,眼神里满是哀求。
姚济直接选择无视,心想:“看我有什么用?这工程又不是我批复的,我哪有那个权力。
再说了,谁知道张局长是不是打算借着这次机会,好好整治一下薛局长。
自从张局长来了农业局,薛局长没少给他找麻烦。
这么年轻就坐到这个位置,张局长岂是善茬?
听说在文丘县,他手段凌厉,处理了不少问题干部,才迅速站稳脚跟。
这次,薛局长会不会成为张局长在农业局的第一个‘开刀对象’,还真不好说。
他可不能犯傻,掺和进这趟浑水。”
当然,想是这么想,姚济却不会说出来。
无视就是了。
视察结束,张扬脸色阴沉地回到农业局,径直前往毕兴国的办公室。
他敲了敲门,得到应允后推门而入。
毕兴国正在办公桌前看着报纸,看到张扬进来,放下手中的报纸,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抬手示意张扬坐下,轻声问道:“张局长,看你急匆匆过来,是有什么事儿吗?”
想来这位张局长应该有事情吧,看脸色就能瞧出来。
“毕局长,今天去施工现场看了,情况很不乐观。”张扬开门见山地说道,随即将施工现场看到的混乱场景、施工队伍的懒散态度以及水渠混凝土浇筑存在的严重质量问题,详细地向毕兴国描述了一遍。
“这样的工程质量,根本无法保证农田灌溉,一旦遇到雨季,下游乡镇的农田恐怕都会遭殃。”张扬语气沉重地补充道。
毕兴国听完,眉头紧锁,沉默不语。
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开始在心里权衡利弊。
他也猜到了薛子轩在这个项目中可能存在问题,这些年,薛子轩负责工程招投标,和一些施工队伍关系密切,他不是不知道,只是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如今张扬发现了问题,并且态度坚决地要彻查,这让毕兴国陷入了两难。
如果支持张扬,势必会得罪薛子轩,毕竟他们共事多年,薛子轩在局里也有自己的人脉;但如果不支持,任由这样的劣质工程继续下去,一旦出了大问题,他作为局长,也脱不了干系。
而且,他也看好张扬的未来,说不定日后自己或家人还需要张扬的帮助。
一分钟后,毕兴国睁开眼睛,坐直身子,表情严肃地对张扬说道:“小张啊,你做得对。
工程质量关乎民生,绝对不能有丝毫马虎。
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
你放手去干,局里会全力支持你。
薛子轩那边,我会找他谈一谈。
不过,在调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掌握确凿证据,做到有理有据。”
得到毕兴国的明确支持,张扬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他感激地看着毕兴国,说道:“毕局长,谢谢您的支持。
我一定会把这件事查清楚,给全市百姓一个交代,也给咱们农业局一个交代。”
扣大帽子吗,张扬又不是不会。
把这个基调定的高些,哪怕毕兴国到时候想退缩,也要考虑清楚才行。
从毕兴国办公室出来,张扬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开始着手准备成立专项调查组的相关事宜。
他清楚,接下来的调查工作将会困难重重,薛子轩不会轻易束手就擒,说不定还会暗中使绊子。
但他没有丝毫退缩的想法,在他看来,这不仅是解决农业局当前面临问题的关键,也是他在农业局树立威望、打开工作局面的重要契机。
至于薛子轩?
张扬眼神中闪过一丝冷意。
薛子轩此番行径,已然触及为官底线。
身为公职人员,本应奉公守法、心系民生,可薛子轩却利欲熏心,把手伸向了关乎民生的农田水利工程。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些钱一旦沾染,便失了为官的根本,尤其是涉及民生领域的资金,那是百姓的 “救命钱”“发展钱”,容不得半点贪婪之手。
所以,对于拿下薛子轩,张扬内心毫无波澜,更别说负罪感了。
像薛子轩这样的官员,若不加以整治,长此以往,受损的不仅是国家的公信力,更是广大百姓的切身利益。
在这场关乎正义与责任的较量中,薛子轩注定要成为那个被 “祭旗” 的反面典型,为他的贪婪和违规付出沉重代价。
想要收拾薛子轩,对于张扬来说太容易了,一查一个准。
这样的人满身都是弱点,因为他根本没想过会有人去查他。
只能说,他运气不好,碰上了张扬。
换做其他人,哪怕发现了,也未必会去查吧。
与此同时,薛子轩也得知了张扬去施工现场检查的消息,他坐在办公室里,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这小子,刚到局里就不安分,居然敢动我的项目。”他咬牙切齿地自言自语道。
同时心里也有些担心,如果张扬真的彻查下去,他恐怕难以脱身。
看来要想办法应对,不能坐以待毙。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农业局里的气氛变得愈发紧张。
专项调查组正式成立,张扬亲自担任组长,姚济等几个得力干将被纳入其中。
他们开始对施工队伍的资质、过往业绩、资金流向等方面展开全面调查。
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线索指向了薛子轩,一些蛛丝马迹表明,薛子轩很可能在这个项目中收受了施工队伍的贿赂。
而薛子轩也没闲着,他四处活动,试图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给张扬施加压力,让他停止调查。
他找到倪俊辉和汤宇航,希望他们能出面帮自己说句话,可两人都表示此事涉及重大,他们也无能为力。
两人又不傻,可不想参与进去,本身就跟他们无关。
而且看样子,张扬好像来真的。
这让他们更加不敢参与了。
不过张扬的狠辣也给两人提个醒,以后还是不要得罪这位张副局长了。
看看薛子轩如今的境遇!
薛子轩自然不甘心了,他又联系了一些和自己关系不错的上级领导,可得到的回应也都是模棱两可,让他心里愈发没底。
怎么办?
就此坐以待毙吗?
“该死的小子。”薛子轩脸上露出狰狞的面容。
他对张扬内心充满的怨恨,却没有要悔改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