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转头却看向了正街之上,
养心殿中,帝王的眸光深邃,犹如一把利剑,似乎要穿透面前弘昼的心脏,来窥见他所有的小心思。
弘昼如今身穿的藏蓝色素缎长袍,腰间缀点绣云纹坠子,他目若朗星,相貌周正。
此时那神情雍容的脸抬起,他沉声作答道:“端看儿臣所处位置。”
“所处位置?”皇上来了兴致,挥了挥手:“如何看?”
弘昼的唇抿了抿,双手从长袍的窄袖上划过:“儿臣妄言,还请皇阿玛当个笑话听了便是。”
“无妨,你说。”皇上的目光越发的好奇起来。
“若是儿臣在臣的位置上,当不在乎名声,只为人命所去。”
“儿臣是臣,儿臣的名声端看君王如何看?”
“只要在圣上的眼中,儿臣是个好官,便无妨。”
“若是你是君呢?”皇上挑眉问道。
弘昼的回答掷地有声:“若是儿臣是君,当以一人命换君王名声。”
“史书千万策,明君名声当重于人命。”
皇上抬眸看向面前跪着的这个儿子,眼中欣赏之意渐浓,他微微眯了眼:“弘昼,朕上位以后圈禁了你八叔,你十四叔,你如何看?”
“皇阿玛。”弘昼的神色恭敬:“皇阿玛圈禁八叔,十四叔,是常理。”
“皇阿玛登基以来,政绩丰厚,对待手足顾念亲缘,一直未曾动了杀念,但八叔,十四叔是京都之中不安稳的因数,只能圈禁。”
“在儿臣看来,皇阿玛并不心狠,这是常理。”
“身处天家,即是手足,也是君臣。”
皇上听着弘昼的回答,他此时又开始担忧起来,他这个儿子看起来比弘时睿智很多,但太过聪慧,若是对了他的几个儿子下了狠手。
他虽然从九子夺嫡中胜出,但这一路的险象环生却历历在目。
他还是想他的子孙不会因为皇位,而失去了手足之情。
是-他心底在自嘲,-他果然老了,居然不愿他的子孙手足相残。
想到这,他问道:“弘昼,若你登基为帝,你会如何对待你三哥?”
弘昼的心中被这没来由的喜悦充斥着,他在心下快速的斟酌着,随即出口道:“皇阿玛,儿臣惶恐。”
“三哥一直在阿哥之中为长,又是阿哥之中第一个亲王。”
“儿臣不敢肖想储君之位,只愿倾尽全力扶持三哥,又或者能做一个闲散王爷。”
“朕允你想!”皇上明黄色的龙袍挥动,这一瞬的威压让地上跪着的弘昼心内一紧,他突然反应过来什么,忙着重重磕了一个头:“儿臣会善待所有兄弟手足,如同皇阿玛一般,不论如何,儿臣会留得三哥一条命在。”
“当真?”
“儿臣身体中流淌着爱新觉罗的血脉,儿臣字字珠玑,若有半句虚言,叫儿臣不得善终。”
“儿臣还有一言。”弘昼的身子跪得笔直,往前几步,他郑重的双手交叠在额前,往下弓下了身子:“三哥忠厚仁和,是明君之像,儿臣恐担不得大任,还请皇阿玛,三思。”
“弘昼,你僭越了。”皇上轻抬眼皮,他那双如鹰隼一般的眸子微微眯起,上位者姿态尽显。
“这不是你该操心的事情。”
“你拿了这块金牌令鉴,前去丰台大营,带着江来福同去。”
“将毒酒赐下,带回那岳钟琪的虎符。”
弘昼接过那金牌令鉴,喉结上下滑动了一番:“是,皇阿玛。”
“弘昼,朕从前为阿哥之时,你皇爷爷给朕机会,朕会毫不犹豫的抓住。”
“若是没有机会,朕便创造机会。”
“你可知晓?”
皇上的话意味深长,在养心殿中回响,这似乎是给了弘昼一个信号,此时,弘昼的内心早已经掀起了惊涛骇浪,对权力的渴望不断交织在他的眼中,他坚定的点头:“皇阿玛,儿臣知晓了。”
江来福跟在弘昼的身后出了养心殿,皇上看着弘昼和江来福离去的身影,朝着一旁的小太监吩咐着:“你去,将图里琛给朕传来。”
“是。”
在小太监转身的时候,张廷玉接到了传诏,他捋了捋身上的官袍,匆匆入了养心殿。
隔着老远,他便看到了养心殿门前那抹明黄色的身影。
只见他走路步履蹒跚,颤颤悠悠的走到皇上的面前。
“老臣参见皇上。”
张廷玉正要跪,却被皇上虚扶起身。
“张阁老毋须多礼。”
“今日唤你入宫,确是有事商议。”
张廷玉跟在皇上的身后入了养心殿,没多会,图里琛也在小太监的传令下,匆匆入了养心殿。
“微臣参见皇上。”图里琛跪地行礼,声如洪钟。
“图里琛,你带着御前侍卫出宫,去丰台大营。”
“秘密监视五阿哥,若是五阿哥未曾诛杀岳钟琪,你拿着这半块虎符,调动丰台大营兵权,将皇子弘昼,当场擒住,带回养心殿。”
“若是五阿哥诛杀了岳钟琪,你便悄悄回宫。”
“是。”
“微臣领命。”
图里琛接过了那半块虎符,起身大踏步朝着外头走去。
张廷玉听着皇上的道道旨意,他目光如炬,看向皇上,口中发出一声惊呼:“皇上,您这是?”
“张阁老,你心中清明,与朕一道等待着消息罢。”
“大清的江山定要后继有人。”
“遇到绝对的诱惑之前,才能看出来一个人的本性。不是么?”
张廷玉站在一旁,恭声道:“皇上所言极是。”
“想来皇上心中已经有决断,老臣便陪着皇上在这等着。”
“廷玉,你在此处等候,朕出宫前去敦亲王府一趟。”
“等朕回来同你一同用膳,敦亲王战死,朕当体恤惠下。”
“是,皇上圣明。”
---
紫禁城的明黄色马车,一路奔向敦亲王府,倒是没有了那日怡亲王死时的疾驰,今日的京都多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危机。
马车之上,端妃同皇上同乘,端妃这些日子过得格外顺遂,精气神越发的好了。原本苍白的两颊染上红霞,她鬓边带着一朵绢花,两人现在看来更像是寻常夫妇。
“端妃,到了敦亲王府好好安抚敦亲王福晋。”
“是,臣妾知晓。”
“今日臣妾将温宜带出宫,就是想让温宜安慰一番恭定,温宜聪慧,恭定见了定能展颜。”端妃说道。
“温宜放在你宫中,朕心里安定。”皇上附和了一声,转头却看向了正街之上,在他的治理之下变得繁荣的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