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历史视频:和老祖宗一起吐槽 > 第355章 最暴躁的母亲河——黄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55章 最暴躁的母亲河——黄河

【最暴躁的母亲河——黄河】

【黄河:棍棒底下出孝子,只有最勇敢的人才可以做我的孩子。

别人家的母亲河:平静,肥沃,富饶。

而你,我的黄河母亲,肘击中原五千年!

改道数次,每一次都给沿岸人民带来深刻记忆。

公元前602年首次大改道,使中原大片农田被淹,农业经济受损。

公元前132年,瓠子口决堤,23年未堵,淹没十六郡。

北宋黄河改道,河北平原沦为黄泛区,农田被毁,北宋经济重心南移,北方衰落加剧。

我们的黄河母亲会平等的把每一个不好好治水的朝代抽得如陀螺般旋转,骗你的!治水有方的也抽!

这么说吧,它硬生生把满清这个民族逼得治河精通。

黄河:为了求饶竟然连妈妈都喊出来了?

小朋友,我鄙视你。】

评论区:

【所以这就是东亚亲子关系拧巴的根源之一吗】

【黄河河伯不需要祭品,饿了他会自己出来吃:河北人香香脆脆,河南人入口即化】

【黄河:会治水的孩子一巴掌,不会治水的孩子更是降龙十八掌】

【别的河流:不尊重我的话我就会淹没你们的土地哦

黄河:平静的河流孕育不出璀璨的文明,只有活着的人才配称我为母亲!接招吧!孩子!!!】

【黄河:“只有把孩子打疼了,他们才知道门外有种地的好地方”】

【别怕兄弟们,像这样的母亲河,我们有~两~条~】

【@楼上 长江可不改道】

【@楼上回复 但是会发洪水啊】

【歌词一点也没骗我啊,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之前看一个人说为啥河南不跨越黄河发展,下面回复还跨越黄河发展,黄河不跨越河南发展就不错了】

【尼罗河涨水,你的子民数量-30

事件:黄河涨水,两岸子民-30%;触发暴击,黄河改道,中原人口-30%,粮食-30%;触发暴击,大旱,粮食-80%;触发暴击,瘟疫,人口-70%;触发隐藏事件,起义,民心-80%,你的王朝被终结了(退位让贤or重新开始)】

【“马背上得天下”,“治水治水治水”】

【泰山:现在明白为什么我是五岳之首了吗?】

【@楼上 什么意思】

【@楼上回复 因为有泰山,山东半岛在历代黄河改道时基本安然无恙,从而成为各朝帝王和老百姓心中的守护神,香火越来越旺最后成为五岳之首封禅台】

【@楼上 黄河肆虐的时候,逃难到泰山上看着山下汹涌的波涛很难不把泰山当神明敬拜】

【@楼上回复 泰山奶奶碧霞元君救我】

【@楼上 属于奶奶看不下去了拦住妈妈打孩子】

【《我以为那是入海口呢》

《看见是高地势我就改道了》

《田地太小了视野盲区看不见》

《我们都在用力的流着》

《你和皇帝说去吧》】

【黄河:不是我都这么用力了你怎么还活着】

……

“黄河改道……”

天下的人不论是帝王或是百姓,看到这四个字,脸都是下意识就白了。

就算是在那些黄河改道也侵扰不了的地区,百姓们还是下意识打了个哆嗦。

黄河他们虽然不清楚,可是自出生以来,大大小小的洪水总能碰到过一次。

若是没有洪水,便也有地龙翻身。

都是差不多的灾害,每一次出现总能搅得数十万人因此丧生。

所以在看到这几个字的时候,天下百姓怎么努力都笑不出来,“竟然将这大河称为母亲河……”

“这大河卷走了多少人,吃了多少地,怎么叫的出母亲二字的,这分明是灾河呀!”

众人一边打着哆嗦一边抱团取暖,“难不成在后代子孙那里,这黄河再也没发过大水?”

“因为他们制服了黄河,所以才给了个母亲河的美称?”

老祖宗们凑在一起发挥着想象,其中一人点点头,“你这话说的应该就是真的了,后代能撼天动地,能一炮把大山打碎,制服一条黄河,说不准也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真好啊。”

“是啊,真好啊。”

这边有人在羡慕,那边有人奋笔疾书,记录着视频里透露出来的几件大事。

“只是不知道后世这所谓的公元是如何计算的,咱们这里也没什么相关的记载,不知道如何推算出来。”

“有公元前或许就有公元后,两者之间的转折点,不知道又是因为什么?是因为什么历史大事吗?”

“可是在后代子孙眼里,什么事情能成为历史大事,当做历史的转折?”

“后代新华夏的建立吗?”

天下的老祖宗们急的团团转,有人甚至干脆直接对着天幕撩着袍子就跪了下去,祈求天幕给出一点提示。

也有人对着家里摆放好的关于崔照晴的长生像拜了又拜。

兴许真是祈祷的缘故,崔照晴皱起了眉头,“说起来,我家就在黄河附近。”

“之前就发过水了,如果今年黄河真的再改道或者是发大水……”

被危险迫使着,崔照晴点进了AI软件,而一直没出现,在听到了黄河改道和洪水消息就立刻跳出来的跳跳糖,正想尽办法往AI生成的答案里塞自己的提示。

“这生成的回答也太长了。”

崔照晴皱着眉头,手指不停下滑,一边看一边惊叹,“哇,历史上黄河改道了这么多次吗?”

天下的人瞪大眼睛,一个说一个记,“宋仁宗庆历八年……在商胡埽……”

“快快快记这个,这是后代子孙的治水办法,我念你赶紧写!堤防加固,水土保持,分洪区……”

管他能不能用到,反正现在看到的全都记下来,以待日后再说!

“束水攻沙?”崔照晴滑动着手指看到了关于古代治水的回答,有些疑惑,“哦,不叫拦沙呀。”

“水门分沙?让黄河稳定了八百年?真的假的?”

“可惜技术失传了,也不知道到底是真是假……”

王景瞪大眼睛,“没失传没失传!我还活着,我现在就记下来!”

刷完了前头一长串的回答,崔照晴才看到了自己目前最关心的,“预防是吧?”

“应急食品,急救包,卫生防疫……”

天下人抄写的手腕都发酸了,可是却满脸欣喜,“能活下来了,这次能活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