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鸿毅冷哼一声,抬起右手,他身后的几名衙差下马,将贺广承、闵行之绑了起来。
事已至此,为首的贺广承、闵行之定然逃不脱干系。但此案尚未水落石出,圣人不愿意将事情闹大,顶多只会把他们关上一阵子,不会伤害他们的性命。
京兆府的人先一步走了,留下段书瑞、杜聪一行人,还有几个不成气候的士子。
段书瑞板起面孔,“你们在这里对着文宣王*鬼哭狼嚎,算哪门子英雄好汉?识相的就快快回去!否则可要当心刀剑无眼!”说着,他“锃”的一声拔出腰间的佩剑。
他的一双黑眸里盛满了不加掩饰的厌恶,诸位士子都以为他要痛下杀手,只有宁远敏锐地捕捉到一丝异样的情绪波动,向他投来哀求的目光。
段书瑞向宁远使了个眼色,后者若有所悟,忙说道:“诸位,咱们一直聚在这里也不是个办法!我建议大家还是先回府学,再慢慢商议也不迟!”
看到闹事的学子们散了,段书瑞和杜聪才带着一帮衙差回去。
“杜大人,方才人多耳杂,我没好意思问。镇压闹事学子一事本应由金吾卫和京兆府全权负责,为何方才没见到金吾卫的身影?”段书瑞不解地问道。
“金吾卫隶属于禁军,禁军头领李星魁那是何等人物,他一出面,那些士子轻则缺胳膊少腿,重则直接血溅当场。圣人念在这些士子数量有限,难成气候,便让我们协助京兆府镇压。”杜聪长长叹了一口气。
“也就是说,上面有人想保这批士子。”段书瑞若有所思地说道。
杜聪看着他,露出赞许的微笑。
主动出面替这帮士子求情的正是圣人的女儿安化公主。贺广承和安化公主之间,虽然素未谋面,但有过一段不浅的缘分。
贺广承考上举人后,头一年便能参加省试了。在他安心备考的这段时间里,安化公主无意间看到了他的文章。安化公主是个有才情的女子,喜欢诗词,尤擅作赋。她看到贺广承的文章,大为欣赏,于是暗中派人关注他的动向。
如今春闱放榜,贺广承见自己的名字不在榜单上,越想越不是滋味,便伙同一帮考生进行“哭庙抗议”。安化公主知道后,想尽办法向圣人求情,圣人这才网开一面,答应不派金吾卫去拿人。
二人交谈之际,一个官吏走了进来,说道:“段主簿,高大人请您过去一趟。”
“汴州的案子你处理得不错,圣人对你寄予厚望,打算让你去御史台,协助一众官员查案。”高明哲背对着他说道。
段书瑞飞速眨眨眼。
“段主簿,你的表现圣人都看在眼里。圣人表示,这次的科举案真相大白后,必定会赐予你丰厚的赏赐。”
在说到最后一个字时,高明哲特意加重了语气,显然这并不是普通的赏赐。金银珠宝对他而言没有什么吸引力,但若是能不用守选、快速晋升……
段书瑞不疑有他,答道:“下官领命,断不会辜负圣人和大人的信任!”
他接到派遣,三日后前往御史台。至于服饰,还是穿身上这套大理寺的官袍。想到这里,他自嘲一笑:“去汴州是劳务派遣,去御史台协助办案何尝不是劳务派遣?”
段书瑞抓紧时间整理着手头的卷宗,顺便将自己工位上的日用品一一装好,准备时间一到,便麻利的“走人”。
换作以前,他一定是最后一个走的——尤其是还碰上“科举案”这样的大案,怎么着也得洋洋洒洒地写满几页纸的分析过程才舍得起身。然而,今时不同往日,他现在毕竟是有家室的人了。
尤其是今天,鱼幼薇还特意叮嘱他早点回去,说要给他做他最喜欢的“藕粉桂花糖糕”呢。
想到这里,段书瑞嘴角上扬,大腿微一用力,夹住马腹,马儿不住地嘶鸣着,向前疾驰而去。
在转过一个弯后,段书瑞眼尖地发现前面的地上跪了一个人。理智告诉他应该不予理会,策马扬鞭而过,这和他有什么关系?
但那人一袭青衫,脊背挺得笔直,远远望去,像极了一株墨竹。这么冷的天,他也不知道披一件大衣,就这么直挺挺地跪着,大有要一跪跪到天荒地老的架势。
“吁——!”段书瑞勒马回头,人却没有下马,朗声说道:“抬起你的头。”
听到他的声音,男子脊背一僵,旋即仰头与他对视。此人眉清目秀,年纪不大,下巴上却遍布青黑的胡茬,眼下的乌青更是渗人。
二人的目光相接,段书瑞这才反应过来——此人正是宁远!不久前,他俩还有过一面之缘。
他一看到段书瑞,眼眸中涌上一丝狂喜,低声问道:“阁下可是当年进士科榜眼段修竹?”
段书瑞的眼神有片刻恍惚,旋即正色道:“你认得我?”
“当然!阁下的《民生论》可谓字字珠玑!我反复拜读过不下十次!”
说着,他不等段书瑞反应过来,重重地磕了一个头,“请阁下帮我等查明真相!我等愿意为阁下肝脑涂地!”
他磕头的声音如此之大,“咚”的一声,连地上的青砖都要被他磕出一个缺口来。
段书瑞一言不发地看着他,面上阴晴不定。他知道这人是算准了时间来这里跪着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这条大理寺官员回程的必经之路上截住他。
“你先回去吧,霜寒露重,做学问的人,可得保重好身体。”
“请阁下答应我的请求!”宁远保持着磕头的姿势,始终不肯抬头。
段书瑞的语气稍缓:“若是我一直不答应,你就这么跪着不成?你想过若是其他人先出来,看到你这副模样,再将你抓去严刑拷打一番,会是什么下场?”
宁远浑身一震,他胡乱抹了几把额头上的冷汗,颤抖着起身,向段书瑞行了一礼。
“我可不能向你保证什么。”段书瑞斜睨他一眼,“对了,你是个聪明人,应该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吧。”
宁远听出他的言外之意,欣喜道:“是!我先替一众蒙冤学子谢谢您了!”话音刚落,他就跌跌撞撞离开了。
段书瑞闷闷不乐地回到家。尽管他极力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还是一眼就被鱼幼薇发现了。
*文宣王:孔子的尊称。唐玄宗时期追封孔子为“文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