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主公,既然谢哲孤身前来,不如我们将他扣下,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的换取他的地盘了。”

“龙且说的对啊,不如我们这就派人将他拿下?”项伯在一旁建议道。

“不可,我项羽顶天立地,不屑做这等小人行径。”项羽反驳道。

“不可意气用事啊,主公!”

众人又看向项梁,想让项梁劝劝项羽。项梁见状,摇了摇头,说道:“我赞同羽儿的观点,并不是意气用事,你们忘了谢哲之前的战绩了吗?戎狄千人围杀都可全身而退,我们不一定能拿得下他”

“再者,既然他敢独自前来,肯定有所准备,况且蕲县还驻守了谢哲的三万部队虎视眈眈,我们不宜此刻动手。”

“可是,机不可失啊!”

“行了,别说了,没有十足的把握不可轻举妄动。我们还是谈谈韩信的事吧。”

“叔父,他既然愿要,给他就是,有什么好犹豫的?”项羽不解的问道。

“猪脑子,既然谢哲敢为了一个小兵孤身犯险前来索要,而且还愿出五万石粮食,想来一定是有什么过人之处。”项梁恨铁不成钢的说道。

“他再有本事,也只是一个人罢了,哪能比得上五万石粮食?”项羽不屑地说道。

“罢了,等那韩信来了先看看吧。”项梁叹了口气说道。

不多时,一个身穿盔甲,神色坚毅的士兵走了过来,随后行礼道:“韩信见过两位将军,不知找末将有何要事?”

项梁看着韩信的身影,不断地打量着,也没有看出他有什么不同之处,随后试探的问道:“谢哲前来索要你,想让你跟着他,不知你有什么想法?”

“谢哲?沛县起义的那个谢哲?”韩信不解的问道。

“正是,你可愿跟他?”

“这~~这~”韩信犹豫的不知道说什么。

“不必担忧,此次谢哲是带着东西交换的,如果你愿意去,我们不会拦着你。”

“末将愿往!”韩信行礼说道。

“既如此,你随我来吧。”

随后三人便回到了帐内,项梁笑着说:“谢将军久等了。”

“无妨。”

“这就是韩信,如果谢将军愿意,便可带他离开。”项梁指着身边的一个小将说道。

“韩信见过将军!”

“你可愿意跟我?”谢哲看向韩信询问道。

“不知韩信如果跟了将军,给于什么官职?”

“倒是有些脾气,既然我亲自来,自然不会亏待你的,至于官职,我们可以回去再商讨。”

“末将相信谢将军,愿意追随谢将军!”

“好,那事不宜迟,你且去收拾一番,我们随后离开。”

“没有什么收拾的,现在就可以离开。”

“那个,项将军,如果没有其他事情,我们就先离开了?”谢哲看着项梁说道。

“自无不可,只是谢将军所说的粮食~~”项梁欲言又止。

“项将军放心,我谢某说到做到,回去便让人送来。”

“既如此,那谢将军请便。”

“告辞!”

随后,谢哲带着韩信一路快马加鞭地赶回了蕲县的军营。

一到达目的地,他顾不上休息,立刻着手安排人手将粮食送往项梁处。

此时韩信才知道谢哲竟用了五万石粮食来换自己,心中感动万分,一个劲的向谢哲表达忠心。

谢哲见状,也是十分满意,待一切事宜都处理妥当之后,便带着韩信回到了沛县。

刚刚回到沛县,萧何就急匆匆地前来禀报说:“主公,有大才前来投奔!”

“哦?萧何认定的人,那必然是大才,此人叫什么?”谢哲询问道。

“此人名叫张良,颍川城父人,胸怀谋略,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萧何激动地说道。

“你说谁?张良?”谢哲不敢置信的问道。

“正是,难道主公认识?”萧何疑惑道。

“张良谁不认识?”谢哲心里想着,但面上缓和了一下情绪说道:“没,不认识,不过你推荐的人,必然不会差。”

随后他先吩咐下属为韩信准备住处,并确保其生活所需一应俱全。待一切安排就绪,谢哲这才迫不及待地前去会见张良。

当见到张良时,谢哲快步上前,紧紧握住对方的手,激动地说道:“久闻张先生大名,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啊!”

张良亦微笑着回应道:“谢大将军谬赞,能得大人赏识,实乃张某荣幸。”

两人相视一笑,彼此之间仿佛有一种默契。

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促膝长谈,从天下局势谈到治国方略,从兵法谋略谈到人生理想。

越聊越是投机,越谈越是尽兴。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但二人仍意犹未尽。

最后,张良被谢哲的才华和胸怀所折服,表示愿意从此认谢哲为主公,辅佐他成就一番大业。而谢哲自然也是求之不得,欣然应允。

等到第二天,谢哲让人喊来手下所有将领,给他们介绍了韩信和张良,众人相互认识了一番。

随后谢哲命张良为自己的军师,参与军事战略部署,而韩信则让他统领十万部队驻守白马,伺机往邯郸、巨鹿方向进攻。

但韩信的这一任命,引发了众多人的强烈反对。然而,在谢哲强硬的支持之下,尽管众人心中仍有不满和质疑,但最终也只能无奈地选择默认。

紧接着,谢哲下令,准备自己亲率大军进攻武关,但手下的将士纷纷阻拦,认为时机未到。

自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掀起反秦浪潮之后,胡亥便心急如焚地调动了由王离统领的蒙家军二十万人马火速回防关中地区,以巩固咸阳的防线。

不仅如此,他还分派给了章邯五万军队,并联合骊山囚徒临时组建起一支二十万人的队伍,全力平定陈胜吴广的叛乱。

而此时,由于对叛军的穷追不舍,章邯所统率的部分军队已经被牵制在了赵国境内。

此外,胡亥为确保关中地区内部局势稳定,又再度调拨了五万军力用于镇压当地此起彼伏的叛乱活动。

如此一来,原本重兵把守的武关如今只剩下十万守军。

尽管武关的守军数量相对较少,但此地地势极为险峻,城墙高耸坚固,易守难攻。

若想仅仅凭借兵力上的优势展开正面强攻,恐怕至少需要集结十五万甚至二十万以上的兵力才有胜算可言。

所有人都认为此次攻取武关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但谢哲仍力排众议,带领五万将士毅然踏上了征程。

而面对这样的命令,士兵们并没有退缩,个个精神抖擞,队列整齐划一,站立在武关前方,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人群仿佛没有尽头一般。

一面绣着巨大“谢”字的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肆意飘扬。

谢哲身骑一匹雄健的战马,稳稳地立于队伍前方,目光坚定地凝视着远处那座雄伟的武关。